秘书学(Secretarial Studies)是一门以秘书工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培养具备综合辅助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全国现共有134所高校开设秘书学专业,其中上海建桥学院是上海市唯一开设秘书学专业的院校。以下将围绕学科发展历程、专业培养目标、本校特色优势、课程体系架构、思政育人路径、活动风采概览、创新发展实践、师资力量建设,八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一、学科发展历程

(一)萌芽与初创(1980-1985年)

1980年秋,上海大学文学院(原复旦大学上海分院)率先创办秘书专业,开启中国高校秘书教育先河。随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成都大学等院校于1981年设立大专层次秘书培训班。1981年8月,曹晋杰、朱步楼编写的《秘书工作基本知识》成为首部秘书工作经验讲稿。1982年,《光明日报》发文倡议建设“秘书学”学科,标志学科正式诞生;同年,北京西城职业学校试点开设两年制专科“中国秘书学专业”,成为首个规范化培养基地。至1985年,首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国高等院校秘书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二)学科深化与调整(1986-2011年)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广东等地将秘书专业纳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1990年,“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成立,推动学科规范化。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撤销秘书本科,转向高职教育,导致学科发展受限。部分高校将秘书学并入汉语言文学或行政管理专业,形成传统秀才型、复合管理型等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公示将秘书学列为文学类二级学科,为学科“正名”奠定基础。

(三)标准化与发展(2012年至今)

2012年,教育部正式将“秘书学”(代码050107T)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归属中国语言文学类特设专业。2013年上海建桥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秘书学本科教育,成为首批获准设立该应用型专业的示范院校之一。202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进一步确认其学科地位。2021年,《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经审定发布,标志着学科建设进入标准化阶段。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文素养、法律素养和新媒体素养,以及系统的秘书学理论技能“能文会事、精于管理”并具备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熟练掌握秘书职业办公智能化技术,具备扎实的文书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较强的辅助管理能力,并具备岗位所需的行政、管理、经济、外语、法律等专业知识,能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办公室管理、公关宣传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三、本校特色优势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秘书系秉承上海建桥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的核心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养卓越的师资队伍,形成“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聚焦学生公文写作、跨文化沟通、法律实务及新媒体技术应用等核心能力培养,同时深化“忠诚、奉献”红色秘书职业精神传承。

就业去向:

2023 中国大学秘书学专业排名中,荣膺应用型专业第一梯队 A+ 四星级专业。秘书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 10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就业领域涵盖党政机关、中外企业及媒体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认可主要就业单位方向: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恒德(上海)律师事务所、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软件技术分公司、安德普翰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世界500强)等企业。

四、课程体系架构

(一)核心课程

《秘书公关与礼仪》、《秘书理论与实践》、《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参谋职能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商务文书写作》、《秘书心理学》、《领导科学》等相关课程。

(二)实务技能课程

《会计学基础》、《财会管理》、《摄影基础》、《视频采集与制作》、《Python 办公软件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关系学》、《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写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

(三)法学素养课程

《法律基础》、《合同法》、《经济法》等相关课程。

(四)语言沟通课程

《涉外商务秘书英语》、《商务谈判(双语)》、《涉外秘书英语写作》、《沟通与交流》等相关课程。

(五)新闻传播课程

《传播学概论》、《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新闻传播大

讲堂》等相关课程。

上海建桥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特色鲜明,呈现“厚基础、强技能、重融合”的育人理念。课程体系以秘书学核心理论为根基,构建“理论深度+实务广度”的双轨并进模式,既夯实秘书职业基础能力,又通过数字化技能模块强化现代办公技术运用。课程体系突破传统边界,融合法学、商务英语、新闻传播等多学科素养,培养复合型秘书人才。

五、思政育人路径

我校秘书系依托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红色教育平台,打造特色思政实践体系。通过“忠诚与奉献”情景演绎等沉浸式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该项目获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秘书系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持续构建“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模式,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职业使命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六、活动风采概览

秘书系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打造多元实践平台:

1.秘书风采大赛:连续举办六届,设置AI智能方案路演、跨文化沟通模拟等竞赛环节,推动专业教育与前沿技术融合,提升学生智能化办公素养。

2.学术讲座:年均举办十余场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实务经验与学术前沿,拓宽学生视野。

3.校企合作项目:总助能量站训练营,通过实战演练,强化学生岗位适应力。

4.志愿实践:2024年在实践走访中,秘书系师生深度参与了上海市第七届人工智能大会;在志愿服务方面,学子们活跃于机械智能制造大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滑联(ISU)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游泳联合会(World Aquatics)游泳世界杯等多项国际级赛会服务,展现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养。这种“实践+志愿”的双轨成长模式,既体现了专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也为学生打造了贯通课堂学习与社会服务的立体化培养平台。

七、创新发展实践

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秘书系成立“Sec-spark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并成功获批市级、校级重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该平台立足人文社科交叉领域,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号召,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工作室聚焦秘书学专业升级方向,通过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和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等创新实践,系统培育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探索文科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新时代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八、师资力量建设

上海建桥学院秘书系汇聚一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的师资团队,核心成员包括:




徐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律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主讲《法律基础》、《合同法》、《经济法》。主编《明法善辩——个人家庭财富管理法律保障》等法律相关书籍。

吴美: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秘书系主任。主讲《秘书理论与实践》、《秘书文档管理》等课程,主编《秘书实务》等秘书相关书籍

邓富华: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副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主编《大学语文》,深耕文学经典传播研究。

宋军朋: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讲《秘书管理基础》、《中外秘书史》等专业课程以及相关人文素养类课程。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赵琳红:副教授,曾任跨国企业总经理助理。主讲《剑桥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主编《秘书英语写作》等教材。

张平: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讲《基础写作》、《信息管理》等课程。


陈力勇:复旦大学文学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机关公务员。主讲《秘书心理学》、《公文写作》等课程,著有《公文写作十六讲》。

【结语】

上海建桥学院秘书系以“应用型、红色魂、创新力”为特色,构建了“职业精神+专业能力+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红色思政铸魂、创新实践强能、多元活动育才,持续输出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为党政机关、企业及媒体机构输送大批骨干力量,彰显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