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舞台到建桥课堂!季千滟携主持人大赛经验,传授现场报道实战锦囊

发布者:田园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10

  924日晚,上海建桥学院新闻系主办的“专业报道系列讲座”迎来第三讲。奉贤区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出镜记者季千滟受邀走进校园,以“现场报道如何‘声’入人心”为主题,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和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新闻主播季》的参赛经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扎实、互动热烈的专业分享。本次讲座由新闻系副系主任朱佳伟老师主持。


三大“锦囊”,直击现场报道核心

讲座中,季千滟从即兴表达、细节挖掘、语言审美三个关键维度,分享了她的现场报道“实战锦囊”。


她首先指出,即兴表达的关键在于放下“完美焦虑”,真实感比流畅度更重要。她结合自身经历和央视主持人大赛经验,鼓励同学们接纳表达中的不完美,灵活捕捉现场核心信息,用自然的状态传递真实感受。

其次,她强调细节捕捉对于现场报道的关键作用。记者需充分调动“五感”,细致观察、主动提问、用心感受,才能挖掘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内容。她通过生动的案例说明,一个被追问的细节往往能让报道立意升华。

关于语言审美,季千滟建议同学们找准个人风格,拒绝千篇一律的模仿。她认为,无论是沉稳平实还是活泼生动,只有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才能形成独特魅力,让观众记得住。

实战互动:在模拟中学习,在点评中成长

经验分享后,讲座还设置了模拟报道实战环节。同学们分组客串“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记者”,围绕“南极科考”“国际博物馆日”“航空博览会”等主题进行演练。季千滟逐一点评,既肯定亮点,也直指问题所在,如信息组织缺乏逻辑主线、感官细节运用不足、专业常识需严格把关等,并给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圆桌交流:解惑职业成长,坚定专业初心

在随后的圆桌交流中,朱佳伟老师与季千滟共同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行业前景、职业困惑的提问。针对AI技术发展对新闻行业的影响,两位老师指出,AI虽能处理标准化信息,但现场观察、价值判断和情感共鸣仍是新闻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镜头恐惧”和职业倦怠等常见问题,他们分享了实用的训练方法和保持热情的心得,强调实践是克服恐惧、找回初心的最佳途径。


整场讲座历时近三小时,既有方法论指导,也有实战演练和深度交流。季千滟用自己从“主播台”到“田埂上”的经历向同学们传递了一个核心理念:新闻是有温度的,现场报道的真谛在于洞察细节、共情受众、记录时代。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职业理想与初心的洗礼,为同学们未来的新闻之路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供稿:新闻系 学生记者:钟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