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报道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融合媒体报道2 | |||||
Convergence Media Reporting | ||||||
课程代码 | 1030061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学大三、大四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全X考核 | |||
选用教材 | 《融合新闻学》,曾祥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9787565731754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新闻学概论 1030049(2) 视频新闻实务 1030057(2) | |||||
课程简介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更新迭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开始在多个维度上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介融合在全球逐渐形成大潮流,在此背景之下,“融合新闻”应运而生。 本课程以融合新闻报道为主要抓手,引导学生运用融合思维与方法采集、呈现事实信息。它建立在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需要综合而又灵活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VR等多种媒介元素来报道新闻,注重互动设置、关键词、超链接的运用,强调提升新闻服务品质、用户体验和呈现效果。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适合新闻学专业高年级具有一定新闻传播学基础和一定新闻编辑技术的学生学习。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8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9 | |||
学院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2025.9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理解融合新闻报道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探究融合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
2 | 了解短视频新闻和AIGC融媒新闻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及其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 |
技能目标 | 3 | 掌握价值判断、信息采集、视觉呈现等融合新闻的报道流程,能针对不同题材设计融合新闻报道的策划方案;利用融合新闻报道的方法呈现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 |
4 | 掌握视频新闻和AIGC新闻产品融合传播的规律和多渠道发布技巧,能对自己创作的融合新闻作品进行有效传播。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伦理与道德规范,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伦理准则,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⑥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①在集体活动中能主动担任自己的角色,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共同完成任务。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⑤ | M | 3.掌握价值判断、信息采集、视觉呈现等融合新闻的报道流程,能针对不同题材设计融合新闻报道的策划方案;利用融合新闻报道的方法呈现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 | 70% |
5.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伦理与道德规范,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伦理准则,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 30% | |||
LO2 | ⑥ | H | 2.了解短视频新闻和AIGC融媒新闻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及其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 40% |
4.掌握视频新闻和AIGC新闻产品融合传播的规律和多渠道发布技巧,能对自己创作的融合新闻作品进行有效传播。 | 60% | |||
LO6 | ① | M | 1.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理解融合新闻报道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探究融合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要求: 短视频新闻的形成与基础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 媒体融合的主要历程和相关概念;短视频新闻的类型与特点;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短视频新闻的形成、发展与基础理论 |
第二单元:短视频新闻选题策划 教学内容:短视频新闻选题方向和策划思路 教学重点及难点:短视频新闻选题可行性研判 教学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依次呈现选题方向和策划思路,学生互相点评,教师与学生共同研判 |
第三单元:短视频新闻拍摄制作理论 教学内容:短视频拍摄要点、剪辑技巧 教学重点及难点:短视频制作软件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要求:正确使用剪辑制作软件,了解短视频前10秒设计、封面设计、配乐与音效设计 |
第四单元:短视频新闻拍摄制作实践 教学内容:开展拍摄、剪辑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拍摄设备选用,剪辑制作实践执行 教学要求:根据拍摄方案分批执行拍摄任务,积累素材,进行剪辑、宣发 |
第五单元:短视频宣发运营实践 教学内容:开展短视频平台分发、数据监测与运营优化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台分发机制理解、数据驱动内容优化 教学要求:能够完成多平台内容分发与推广,初步具备数据分析与运营策略调整能力 |
第六单元:AI技术与媒介融合 教学内容:讲授AI在媒体产业的应用、AI技术对媒体产业的影响以及AI技术与媒介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AI的应用与结合方式;了解AIGC文本、图片与视频自动生成常用软件 教学要求:了解AI技术在媒体产业的应用 |
第七单元:AIGC融合新闻创作 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生完成AIGC融媒作品创作,教师提出优化建议 教学重点及难点:AIGC工具的使用技巧与融媒作品的审美 教学要求:基本掌握AIGC创作原理和方法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1 |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 课堂汇报与研讨互动 | 2 | 0 | 2 |
2 | 项目式、讨论式、研究式 | 课堂汇报与研讨互动 | 4 | 0 | 4 |
3 |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 课堂汇报与研讨互动 | 4 | 0 | 4 |
4 | 实践教学 | 课堂汇报与研讨互动 | 0 | 4 | 4 |
5 | 实践教学 | 作业(短视频新闻) | 2 | 2 | 4 |
6 |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 课堂汇报与研讨互动 | 4 | 0 | 4 |
7 | 实践教学 | 作业(AIGC作品) | 0 | 10 | 10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短视频新闻策划 | 关注当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报道的流行趋势和用户反馈,了解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兴趣、地域等特征及其新闻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每人选取1个具有时效性、新鲜度和吸引力的新闻选题,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设计新颖的呈现形式,撰写策划案。实践课上,基于策划案研判各选题的新闻价值和可操作性。 | 2 | ④ |
2 | 短视频新闻 采制与宣发 | 在确立选题的基础上,每人分别制定拍摄方案,联系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拍摄器材、录音设备和拍摄场景,确保画质清晰、稳定,收声无杂音。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高质量的短视频新闻作品,并在“融媒创造营”全媒体矩阵发布。 | 6 | ④ |
3 | AICG融媒新闻创作 | 了解AIGC在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以及相应的技术类型、适用选题和制作流程,小组合作(不超过3人),根据某一热点话题制作可视化新闻(如长图、H5、短视频、动画等,形式不限),制作时,搜集资料、数据分析、写稿、排版、绘图、剪辑、配音、出镜等环节需充分运用AI生成技术。 | 8 | ④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将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入选题策划、调查采访、融合传播等环节,帮助学生培养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奉献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
|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X1 | 20% | 历年中国新闻奖融合类优秀作品解析 |
X2 | 50% | 短视频新闻策划、采制与宣发 |
X3 | 30% | AIGC融媒新闻创作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1 | 搜集历年中国新闻奖融合类作品,制作演示文稿,课堂上展示所选取的融合类获奖作品并从多角度解析其获奖原因。 | 选取作品呈现完整,PPT展示内容详细、角度多,解析逻辑性、学理性强,表达准确、清晰,并能提出独创性观点。 | 选取作品呈现完整,PPT展示内容一般,解析逻辑性、学理性较弱,表达相对流畅。 | 未能完整呈现所选作品,PPT展示内容单一,解析逻辑混乱,无学理性,表达很不流畅。 | 未能完成作业 |
X2 | 3、5 | 每人上报一个新闻选题,通过审核后设计执行方案,并独立完成短视频新闻的拍摄、采访、剪辑等流程,创作一条3分钟内的短视频新闻并宣发。 | 选题具有独特性和时效性,社会价值较高,执行方案设计完整、规范、清晰,短视频新闻画面清晰、采访有深度、叙事流畅、剪辑手法新颖,宣发效果好。 | 选题有一定价值,执行方案设计相对规范,短视频新闻画面清晰、叙事流畅,宣发效果一般。 | 选题有一定价值,执行方案设计不够规范,短视频新闻画面模糊、叙事逻辑较乱,宣发效果不理想。 | 未能完成作业 |
X3 | 2、4 | 根据某一热点话题制作可视化新闻界面,搜集资料、数据分析、写稿、排版、绘图、剪辑、配音、出镜等环节需充分运用AI生成技术。作业成品中需标明“AIGC”字样。 | 选题社会价值高,AIGC运用在3种以上且技术含量较高,可视化设计创意好,界面精美、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 选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运用至少2种AIGC,但技术含量一般,可视化设计创意和趣味性一般。 | 选题社会价值较弱,仅能运用1种AIGC技术,可视化设计创意和趣味性偏弱。 | 未能完成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