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摄影基础 | |||||
(英文)Basics of Photography | ||||||
课程代码 | 1030079 | 课程学分 | 2.0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传播学院 大一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大学摄影实用教程》 作者:王华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23年8月第1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摄影基础》(32学时)是修读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的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强化摄影学习方法的教学、强化基础技能训练。讲授内容包括手机拍摄技术技巧、摄影镜头的种类与性能、相机的种类、性能与选择与使用、摄影曝光、摄影景深、取景构图、摄影用光基础、摄影基本技术技巧等。为强化基础技能训练,本课程32学时中,16学时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学生拍摄习作评析,习作评析是重要的课程讲授内容。16学时用于课内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在老师的带教下进行多种内容的拍摄与图像处理,包括外景与内景拍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拍摄实践,教师课堂对学生拍摄的作品包括课余时间自选题材的拍摄。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摄影是重要的记录、表达、传播工具与载体,摄影基础课对选修学生无基础要求,适合文理各专业选课。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应配备性能较好的数码相机、手机用于拍摄实践以及有电脑用于图片的后期处理。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8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9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
2 | 熟悉摄影器材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包括相机、镜头等摄影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能够根据不同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器材配置。并学习智能手机等新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 |
技能目标 | 3 | 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从选题、拍摄到后期处理的完整摄影作品。 |
4 |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摄影作品。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④利用新媒体工具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图表的技能技法。 |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②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④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2 | ④ | H | 1.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 100% |
LO4 | ② | M | 3.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从选题、拍摄到后期处理的完整摄影作品。 | 100% |
LO5 | ③ | H |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摄影作品。 | 50% |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 50% | |||
LO6 | ④ | M | 2.熟悉摄影器材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包括相机、镜头等摄影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能够根据不同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器材配置,并学习智能手机等新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掌握摄影的基本原则、不同相机的分类。 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 理解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初步掌握曝光三要素的组合方式。 理解景深的概念,能够运用相机设定控制景深。 单元2:风景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风景摄影的基本拍摄要点。 掌握风景摄影中几何构图的方法。 单元3:人像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拍摄方法。 了解基本的布光方法。 单元4:人文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人文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拍摄要点。 理解“决定性瞬间”的概念和意义。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
单元1:摄影基础知识 | √ | √ | √ | √ | √ |
|
单元2:风景摄影 |
| √ | √ | √ | √ |
|
单元3:人像摄影 |
| √ | √ | √ | √ |
|
单元4:人文摄影 |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单元1:摄影基础知识 |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 考查 | 10 | 10 | 20 |
单元2:风景摄影 |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 考查 | 2 | 2 | 4 |
单元3:人像摄影 |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 考查 | 2 | 2 | 4 |
单元4:人文摄影 |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 考查 | 2 | 2 | 4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构图练习 | 掌握基本的摄影构图法则 | 2 | ④综合型 |
2 | 焦距练习 | 掌握不同镜头焦距的效果 | 2 | ④综合型 |
3 | 曝光练习 | 初步掌握曝光三要素的使用 | 2 | ④综合型 |
4 | 景深练习 | 掌握不同景深的效果 | 2 | ④综合型 |
5 | 风景摄影练习 | 初步掌握风景摄影的要点 | 2 | ④综合型 |
6 | 人像摄影练习 | 初步掌握人像摄影的要点 | 2 | ④综合型 |
7 | 人文摄影练习 | 初步掌握人文摄影的要点 | 2 | ④综合型 |
8 | 视频摄影入门 | 初步掌握视频摄影的要点 | 2 | ④综合型(选做)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
| |||
X1 | 40% | 基础练习(平时) | 10 | 25 | 25 | 25 | 15 |
| 100 |
X2 | 20% | 风景摄影 |
| 25 | 25 | 25 | 25 |
| 100 |
X3 | 20% | 人像摄影 |
| 25 | 25 | 25 | 25 |
| 100 |
X4 | 20% | 人文摄影 |
| 25 | 25 | 25 | 25 |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1 |
|
|
|
|
| |
X1 |
|
|
|
|
|
|
X2 |
|
|
|
|
|
|
X3 |
|
|
|
|
|
|
X4 |
|
|
|
|
|
|
X5 |
|
|
|
|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