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079《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摄影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摄影基础

(英文)Basics of Photography

课程代码

1030079

课程学分

2.0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新闻传播学院 大一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大学摄影实用教程》 作者:王华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238月第1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摄影基础》(32学时)是修读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的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强化摄影学习方法的教学、强化基础技能训练。讲授内容包括手机拍摄技术技巧、摄影镜头的种类与性能、相机的种类、性能与选择与使用、摄影曝光、摄影景深、取景构图、摄影用光基础、摄影基本技术技巧等。为强化基础技能训练,本课程32学时中,16学时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学生拍摄习作评析,习作评析是重要的课程讲授内容。16学时用于课内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在老师的带教下进行多种内容的拍摄与图像处理,包括外景与内景拍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拍摄实践,教师课堂对学生拍摄的作品包括课余时间自选题材的拍摄。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摄影是重要的记录、表达、传播工具与载体,摄影基础课对选修学生无基础要求,适合文理各专业选课。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应配备性能较好的数码相机、手机用于拍摄实践以及有电脑用于图片的后期处理。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8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5.9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5.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2

熟悉摄影器材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包括相机、镜头等摄影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能够根据不同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器材配置。并学习智能手机等新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

3

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从选题、拍摄到后期处理的完整摄影作品。

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摄影作品。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利用新媒体工具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图表的技能技法。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2

H

1.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100%

LO4

M

3.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从选题、拍摄到后期处理的完整摄影作品。

100%

LO5

H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摄影作品。

50%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50%

LO6

M

2.熟悉摄影器材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包括相机、镜头等摄影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能够根据不同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器材配置,并学习智能手机等新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单元1:摄影基础知识(理论10课时,实践10课时)

掌握摄影的基本原则、不同相机的分类。

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

理解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初步掌握曝光三要素的组合方式。

理解景深的概念,能够运用相机设定控制景深。


单元2:风景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风景摄影的基本拍摄要点。

掌握风景摄影中几何构图的方法。


单元3:人像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拍摄方法。

了解基本的布光方法。


单元4:人文摄影(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掌握人文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拍摄要点。

理解“决定性瞬间”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单元1:摄影基础知识


单元2:风景摄影



单元3:人像摄影



单元4:人文摄影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单元1摄影基础知识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10

10

20

单元2:风景摄影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2

2

4

单元3:人像摄影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2

2

4

单元4:人文摄影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2

2

4

合计

16

16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构图练习

掌握基本的摄影构图法则

2

综合型

2

焦距练习

掌握不同镜头焦距的效果

2

综合型

3

曝光练习

初步掌握曝光三要素的使用

2

综合型

4

景深练习

掌握不同景深的效果

2

综合型

5

风景摄影练习

初步掌握风景摄影的要点

2

综合型

6

人像摄影练习

初步掌握人像摄影的要点

2

综合型

7

人文摄影练习

初步掌握人文摄影的要点

2

综合型

8

视频摄影入门

初步掌握视频摄影的要点

2

综合型(选做)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与技能。教授学生摄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摄影作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实践,拍摄作品,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信。

  3. 讨论法:围绕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摄影的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摄影作品传递正能量;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X1

40%

基础练习(平时)

10

25

25

25

15


100

X2

20%

风景摄影


25

25

25

25


100

X3

20%

人像摄影


25

25

25

25


100

X4

20%

人文摄影


25

25

25

25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1







X1







X2







X3







X4







X5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