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上)》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上) | |||||
(英文)News Gathering and Writing 1 | ||||||
课程代码 | 2030213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学 2025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选用教材 | 《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著9787040485028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5月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是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一、目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上)》与后续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共同构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系统,是新闻学专业必修核心基础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上)》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全媒体时代的采访技能和整理写作技能。 二、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新闻和新闻采写,讲授新闻概念与体裁、新闻采写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当代新闻采写面临的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采写、学习新闻采写的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认识新闻采访,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采访者的素质与修炼,讲授采访者的职业要求、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新闻敏感,根据新闻采访实践的规程,讲解采访前期的策划与准备,采访中期的实施与运作,采访后期的深入与收尾等;第三部分,结合项目模拟锻炼实际采访技能,讲授新闻采访的提问、观察、座谈、记录,以及采访时的心理调节、采访的整合,并指导学生进行采访实践。 三、预期成果:三个单元的教学理实一体,综合性地传授学生们最基本的新闻学原理、基本的采写技能和基本价值观,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适合有一定语言文字基础和沟通能力的新闻学大一学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开展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8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9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新闻采写的基础原理、原则及采写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
2 | 了解新闻采写领域的新方法、新形式、新应用 | |
技能目标 | 3 | 培育新闻敏感,强化发现新闻线索、采集新闻素材能力 |
4 | 能够与时俱进多媒介、多样式采写和呈现新闻作品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在教学与采写实践中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新闻工作所需的“四力”,掌握新闻传播工作规范 |
6 | 在采写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价值观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信息辨识与整合分析: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性质辨识和价值判断,具有信息选择和整合分析能力。 ③新闻采访与公关: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能有效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具备公关能力。 ④文稿写作与编辑:掌握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有传播价值,能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文稿的写作和编辑。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⑤ | M | 5在教学与采写实践中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新闻工作所需的“四力”,掌握新闻传播工作规范 | 50% |
6在采写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价值观 | 50% | |||
LO2 | ② | H | 3培育新闻敏感,强化发现新闻线索、采集新闻素材能力 | 100% |
③ | H | 1掌握新闻采写的基础原理、原则及采写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 100% | |
④ | H | 2了解新闻采写领域的新方法、新形式、新应用 | 50% | |
4能够与时俱进多媒介、多样式采写和呈现新闻作品 | 50% | |||
LO3 | ② | L | 4能够与时俱进多媒介、多样式采写和呈现新闻作品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第一单元 新闻采写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 √ | √ |
|
|
| √ |
第二单元 新闻发现与采访准备 |
|
| √ | √ |
|
|
第三单元 新闻采访实践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新闻采写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 讲授、讨论、互动 | 课堂展示、 笔试 | 4 |
| 4 |
第二单元 新闻发现与采访准备 | 讲授、互动、练习 | X1作业:搭建新闻线人网络(“与陌生人说话”) X2作业:撰写采访计划 | 4 | 8 | 12 |
第三单元 新闻采访实践 | 讲授、展示 | X3作业:采访展示 | 8 | 8 | 16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说新闻】 | 学生每次课前呈报近期发生的新闻。提升关注新闻意识,锻炼新闻分析与口头表达能力。 | 4 | 演示型 |
2 | 【我在现场】 | 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拟写采访计划。熟练掌握采访计划撰写要素,培养采访规范意识。 | 6 |
设计型 |
3 | 【模拟采访】 | 给出模拟情境,模拟媒体记者提问。训练采访礼仪,熟悉流程,掌握规范,提升采随机应变能力。 | 6 | 综合型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创建课程实践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微公号,全体修课学生均要参与平台实践,采写并推送若干篇原创新作品获得相应成绩。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采写实践,在实践中培育新闻工作所需的“四力”,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工作规范,深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过程和成果作品直观反映课程思政成效。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1 | 50% | 期末笔试 | 60 |
|
| 20 |
| 20 | 100 | |
X1 | 20% | “和陌生人交朋友”(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至少结交10位校内外陌生朋友(非本专业),采访获取相关信息、合影并吸纳为公号粉丝。 |
|
| 50 |
| 50 |
| 100 | |
X2 | 10% | 就某一新闻选题撰写一份采访计划 |
|
| 30 |
| 40 | 30 | 100 | |
X3 | 20% | 采访实践——集体采访、街访、专访等(现场演示或视频呈现) | 10 | 20 | 20 | 20 | 20 | 10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