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16《中外文学导读》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中外文学导读》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中外文学导读

(英文)Introduction to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课程代码

2030416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新闻传播学院所有专业:新闻学、新闻学(双语)、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传播围棋、时尚传播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基础选修

考核方式

考试

选用教材

《中外文学精品导读》,王振军等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9月版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取中外文学史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中的经典篇目,大致以作品产生时代为序进行导读。以作品文本的细读为中心,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诠释背景、串联古今,拓展学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视野,将文学作品跟相关图像、影视及其他艺术形态作出比较、联系,并引导学生诵读作品,讨论、撰写相关的读书笔记等,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其具有较好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涵养。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院专业选修课程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8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5.9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5.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外文学的经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外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文学风格。

2

了解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以及文化意蕴。

技能目标

3

能分析鉴赏经典戏曲、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文作品,理解作品的音韵美、文字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素养。

6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经典,中外文学的比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他们文化自信的理念。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01

H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经典,中外文学的比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他们文化自信的理念。

100%

LO3

M

能结合所学文学知识,对中外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人物形象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70%

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经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及中外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等。

30%

L05

M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文作品,理解作品的音韵美、文字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0%

掌握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以及文化意蕴,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40%

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素养。

3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先秦两汉魏晋文学

1、教学内容:

1.1远古神话

1.2《诗经》

1.3先秦散文

1.4楚辞

1.5司马迁与《史记》

1.6汉代诗歌

1.7建安文学(三曹)

1.8陶渊明及南北朝民歌

1.9《世说新语》《搜神记》

知识点:知道:《诗经》篇数(305篇)、内容分类(风、雅、颂)和艺术表现手法分类(赋、比、兴)。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类(赋、比、兴)的含义。运用(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综合时代背景,分析《诗经》中的诗歌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知道:先秦诸子散文的作者、内容,理解其艺术风格。知道《世说新语》的内容,理解其艺术特色。

能力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概况,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诗经》《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楚辞》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诗经》、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手法。

作业布置:

1.思考中国神话蕴含怎样的民族精神,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

2. 请选择一两首《诗经》中的作品,尝试将其改编成现代诗歌或者散文。

3.《庄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你如何理解中国文学史上这种“桃花源情结”?

5.《韩凭妻》的结尾,韩凭夫妇化为鸳鸯,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孔雀东南飞》、梁祝传说等故事,谈谈您的看法。

第二单元 唐代文学

  1. 教学内容:

2.1初唐四杰

2.2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2.3李白

2.4杜甫

2.5唐代诗歌流派

2.6唐传奇

2.7唐五代词

2、教学要求:

知识点:知道:唐代诗歌分期(初唐、盛唐和晚唐)、风格流派(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山水田园风格、军旅边塞风格等)、代表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维、孟浩然、岑参等)及其生平和作品情况。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唐代诗歌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能力要求: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重点: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分析诗歌。

作业布置:

1.闻一多称《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你如何理解?

2.王维被称为“诗佛”,请查阅资料,考察唐代还有哪些文人及其创作与佛教有关。

3.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举例说明。

4.结合作品,谈谈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5.《长恨歌》主题思想历来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讴歌李杨爱情,有人认为是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你如何看待?

6.同是青楼女子与世家公子相恋,为什么《霍小玉传》与《李娃传》结局不同,试加以分析。

第三单元 宋代文学

1、教学内容: 

3.1北宋前期词

3.1.1柳永

3.1.2晏几道

3.1.3苏轼

3.2北宋后期词

3.2.1秦观

3.2.2周邦彦

3.3南宋前期诗词

3.3.1李清照

3.3.2岳飞

3.3.3辛弃疾

3.3.4陆游

3.4南宋后期诗词

3.4.1姜夔

3.4.2文天祥

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诗词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和柳永、李清照)及其生平和作品情况。理解:宋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宋词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词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技能目标:鉴赏词的境界。 

重点:宋词的流派及其特色。

难点: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布置:

1.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2.请你谈谈苏轼“以诗为词”的特色。

3.爱国主义是南宋前期词的主旋律,请结合南宋前期的历史文学的发展,分析这一现象。

第四单元  元明戏曲、明清小说

1、教学内容: 

4.1元代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4.2明代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4.3明代戏曲(汤显祖《牡丹亭》)

4.4清代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

4.5清代戏曲(孔尚任《桃花扇》)

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简史、著名戏剧作家(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睢景臣等)及其生平和代表作品(《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高祖还乡》等;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这些作品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知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简史、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的作者情况。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这些作品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典型人物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技能目标:鉴赏戏曲的戏剧效果,鉴赏小说的写人艺术

重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历史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及四大名著的内容思想

难点:古典戏曲的表现形式,各个小说的艺术特色

作业布置:

1.《窦娥冤》悲剧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元代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你认为《西厢记》中哪个人物塑造得最成功,为什么?

3.现代社会,你是否赞成《西厢记》中“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爱情理想?请说说理由。

4.《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体现在哪些方面?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小说反差大,为什么?

5.《水浒传》女性描写的特点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小说中的妇女观。

6.《西游记》写的是神怪世界,包罗的却是人间万象,你怎么理解?

第五单元 中国现当代文学

1、教学内容: 

5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学(鲁迅《阿Q正传》、徐志摩《再别康桥》)

5三十年代文学(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曹禺《雷雨》)

5四十年代文学(张爱玲《金锁记》、钱钟书《围城》)

5.4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文学(杨沫《青春之歌》)

5.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诗歌:舒婷、顾城;小说:莫言《红高粱》、余华《活着》)

5.6港台文学(金庸《天龙八部》)

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简况,毛泽东、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钱钟书、曹禺、张爱玲等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阿Q正传》、《子夜》、《四世同堂》和《家》《边城》《围城》《雷雨》《金锁记》等;能熟读这些代表作品的经典片段。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这些作品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典型人物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知道: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简况,莫言、王安忆、余华、陈忠实、路遥、金庸等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红高粱》、《长恨歌》、《活着》《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等;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这些作品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典型人物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能力目标:理解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鉴赏当代文学艺术手法。 

重点:中国近代小说概况及其代表作品的内容思想,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及概况 

难点:鲁迅、老舍等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莫言、路遥、陈忠实等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作业布置:

1.你如何看待阿Q精神?

2.老舍小说的“京味”体现在哪些方面?

3.谈谈沈从文《边城》中“湘西世界”的审美内涵。

4.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用“最雷雨”来描述蘩漪的性格,你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5.《红高粱》被认为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请你谈谈这个“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单元  外国文学

  1. 教学内容:

6.1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

6.2 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

6.3拜伦、雪莱等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6.4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妮娜》

6.5二十世纪以来欧美文学

6.6亚非文学

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等欧美国家和亚非国家的著名作家及其生平和代表作品;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这些作品文本内容,并对所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给予比较入情入理的评价。

能力目标:领会外国文学的流派及艺术手法。 

重点:外国文学的概况及代表作品的内容、特色。

难点:《老人与海》《雪国》等名作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作业布置:

1. 有人说希腊神话是“人话”,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2.《荷马史诗》中希腊人对海伦的态度与中国文化中对待女性的态度似乎很不一样,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3.为什么说《俄狄浦斯王》是一出典范的命运悲剧?

4.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5.卡夫卡《变形记》中异化主题是否只在西方存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现代社会有何启发?

6.孤独主题贯穿《百年孤独》的始末,谈谈你对作品中“孤独”的理解。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单元 先秦两汉魏晋文学


第二单元 唐代文学


第三单元 宋代文学



第四单元 古典戏曲与小说

第五单元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六单元 外国文学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先秦两汉魏晋文学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6


6

第二单元 唐代文学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4


4

第三单元 宋代文学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2


2

第四单元 古典戏曲与小说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8


8

第五单元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6


6

第六单元 外国文学

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性考查

6


6

合计

32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通过围绕中国文学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特性,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中外文学的比较,在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1

40%

期末开卷考试

10

30

30


20

10

100

X1

20%

经典诵读

10

10


50

30


100

X2

20%

读书报告

10

30

30


20

10

100

X3

20%

文创设计

10

20



30

40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1







X1







X2







X3







X4







X5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