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影像处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数位影像处理 | |||||
(英文)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
课程代码 | 2030494 | 课程学分 | 2.0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大二、大三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张晓锋,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三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新闻影音专题》,2030663,(2)
| |||||
课程简介 | 新世纪的这些年,我们渐渐从文字时代进入视觉化时代。在传播领域,视频类的内容越来越受到追捧和欢迎。剪辑视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也是普通人日常表达以及互动的需要,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剪辑视频并对视频进行相关处理成为全面参与的一项技术。 该程除了讲授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具体环节,更重点的是讲述在视频类作品的剪辑问题,包括后期特效制作以及调色等一系列处理。视频类作品除了供观众休闲娱乐以外,还为观众提供文化和艺术上的滋养,并引发观众的思考。《数位影像处理》这门课程主要面向普通传媒类大学生,用通俗的语言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用鲜活的案例呈现剪辑和后期创作的技巧。本课程不仅讲述剪辑视频的相关技术问题,还包括相关的原则和技巧,并强调剪辑思维,贴近时代进步,力求学以致用,对学生专业能力、创作能力、审美水平以及影视综合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此课程适合新闻学大二、大三年级,学习过新闻影音专题类课程的内容。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9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9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数位影像的基本理论:学生将了解视频格式及数位影像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包括视听语言、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后期制作等。 |
2 | 理解数位影像处理的流程与规范:学生将熟悉数位影像处理的全流程,包括编剧、分镜头脚本、拍摄与场面调度、后期制作等环节,以及行业内的规范和标准。 | |
技能目标 | 3 | 提升运用视听语言的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视听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影调色调、光线、构图、场面调度等。 |
4 | 增强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能力:学生将学会使用专业编辑软件,掌握视音频处理、特效添加、剪辑原则和技巧等后期制作技能,提升作品的规范性和艺术感染力。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培养创意思维与审美能力:课程将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创意元素,通过视频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
6 | 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课程的项目制作环节中,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⑤熟练掌握各类音视频创作、拍摄、剪辑、后期的基本技能。 |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①在集体活动中能主动担任自己的角色,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共同完成任务。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2 | ⑤ | H | 3.提升运用视听语言的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视听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影调色调、光线、构图、场面调度等。 | 100% |
4.增强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能力:学生将学会使用专业编辑软件,掌握视音频处理、特效添加、剪辑原则和技巧等后期制作技能,提升作品的规范性和艺术感染力。 | 100% | |||
LO5 | ③ | M | 5.培养创意思维与审美能力:课程将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创意元素,通过视频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 60% |
LO6 | ① | M | 6.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课程的项目制作环节中,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6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知识点: 1.课程基本介绍,课程任务和目的。 2.影视片段的赏析,影视语言的鉴赏,影视片段的拉片。 3.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 4.能利用视听语言叙事和表意。 5.能用专业的视角欣赏影视片段,有一定的影视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 理论课时:2 实践课时:2 第二单元 导演准备及相关知识补充 知识点: 1.熟悉导演的工作,了解导演导戏的技巧。 2.导演讲述故事的方法。 3.场景的把握和落实。 4.如何塑造主角,如何构建故事。 5.视听语言的熟练运用。 6.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和视觉化场景的创设,以及脚本的视觉化呈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场面调度的艺术,以及分镜头设计的逻辑性和叙事性。 理论课时:2 实践课时:2 第三单元 影视剪辑基本原理 知识点: 1.明白影视剪辑里的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熟悉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2.掌握动作的基本变量,熟悉动与静搭配的法则,挖掘运动镜头的表现力。 3.理解轴线与轴线规律并能合理突破轴线。 4.掌握景别的叙述意义、角度的视点价值、景别与角度的组合性。 5.选择合适的影调和色调。 教学难点:理解影视创作中的轴线与轴线规律并能合理突破轴线。 理论课时:2 实践课时:2 第四单元 影视剪辑的技巧 知识点: 1.掌握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声音剪接点。 2.掌握叙述长度和情绪长度 3.了解主体动作的剪接方法,并掌握相关技巧 4.熟悉调整节奏的各类方法 教学难点:主体动作的剪接方法以及影视剪辑节奏的把握。 理论课时:2 实践课时:2 第五单元 影视剪辑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知识点: 1.熟练操作剪辑软件(以Premiere软件为例)。 2.理解和灵活使用剪辑软件来进行后期制作。 3.能使用后期制作软件Premiere完成准确的叙事和表意。 教学难点:影视剪辑软件的熟练运用和创造性运用。 理论课时:4 实践课时:4 第六单元 视频的输出及格式的转换 知识点: 1.掌握影视输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视频格式的转换,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视频格式的能力教学难点:影视剪辑软件的熟练运用和创造性运用。 教学难点:视频输出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技巧。 理论课时:4 第七单元 影视剪辑综合实践 知识点: 1.对之前所学剪辑知识的综合运用 2.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及艺术和审美能力 3.具备对影视作品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影视剪辑素养,能够利用剪辑进行准确的叙事和表意,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感觉。 教学难点:影视剪辑综合素养的培养。 实践课时:4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第一单元 影视片段拉片 |
| √ |
| √ |
|
|
第二单元 导演准备及相关知识补充 |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影视剪辑基本原理 |
| √ | √ | √ |
|
|
第四单元 影视剪辑的技巧 |
| √ |
|
| √ | √ |
第五单元 影视剪辑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
| √ | √ |
| √ |
|
第六单元 视频的输出及格式的转换 |
| √ | √ |
| √ |
|
第七单元 影视剪辑综合实践 |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影视片段拉片 | 理论讲授,课上讨论 | 课堂互动表现 | 2 | 2 | 4 |
第二单元 导演准备及相关知识补充 | 理论讲授,分组实验 | 课堂互动表现 | 2 | 2 | 4 |
第三单元 影视剪辑基本原理 | 理论讲授,分组实验 | 作业1:剪辑资料的课外阅读和读后感 | 2 | 2 | 4 |
第四单元 影视剪辑的技巧 | 理论讲授,分组实验 | 课堂互动表现 | 2 | 2 | 4 |
第五单元 影视剪辑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 理论讲授,分组剪辑 | 作业2:摄制一部2-6分钟有剧情的短片 | 4 | 4 | 8 |
第六单元 视频的输出及格式的转换 | 理论讲授,分组剪辑 | 课堂互动表现 | 4 |
| 4 |
第七单元 影视剪辑综合实践 | 理论讲授,分组剪辑 | 作业3:影视作品或者影视片段的“模仿+改编” |
| 4 | 4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剪辑资料的课外阅读和读后感 | 本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上对实践技能的讲解外,要求学生课外对剪辑理论的进行学习。 | 6 | ④综合型 |
2 | 摄制一部2-6分钟有剧情的短片 | 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一部有“故事性”的剧情短片创作。 | 6 | ④综合型 |
3 | 影视作品或者影视片段的“模仿+改编” | 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基础上,选取相关的经典电影,进行“模仿+改编”再创作。 | 4 | ④综合型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2.在团队协作方面,通过分组配合、角色分工,让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培养互动交流、团结友爱的氛围。同时,课程尊重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在综合能力和审美方面,课程引入经典作品案例,带领学生欣赏并分析其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审美水平。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X1 | 30% | 剪辑资料的课外阅读和读后感 | 10 | 20 |
| 50 | 20 |
| 100 |
X2 | 30% | 摄制一部2-6分钟有剧情的短片 |
| 20 | 50 |
|
| 30 | 100 |
X3 | 40% | 影视作品或者影视片段的“模仿+改编” |
|
| 20 | 20 | 30 | 30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