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539《高级新闻写作》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高级新闻写作》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高级新闻写作

(英文)Advanced journalism

课程代码

2030539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新闻学大三学生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新闻学概论 2030198 2

新闻采访与写作 2030214 4

课程简介

《高级新闻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聚焦时政、民生、国际、法治、文体等专业新闻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类新闻报道的解读与表达方式,引导其辨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专业报道中的共性与差异,拓展对媒体生态的综合认知。

课程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握当下机遇、发挥自身特长,挖掘报道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系统梳理各专业新闻的基本规律、原则与方法,本课程深入浅出地阐释新闻选题、采访与写作的核心要领,从实用角度夯实学生作为专业新闻记者的业务基础。

此外,课程积极融入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实证调查的理念与方法、计算机辅助报道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安排上,每个专业领域均以专题形式展开,并实行“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由校内专任教师讲授基础理论,同时邀请业界导师进课堂,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实战教学。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适合新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已修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8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5.9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5.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系统掌握时政、民生、国际、法治、文体等主要专业领域新闻的基本报道规律、核心原则与采写方法。

2

理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模式与话语体系上的共性与差异,构建对融合媒体生态的系统性认知。

技能目标

3

能够独立完成从新闻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到深度写作的全流程操作,熟练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报道的效率和深度。

4

能够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和不同媒体平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撰写符合专业规范、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报道稿件。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树立牢固的专业主义精神和新闻伦理观念,能够在政策与法规框架内,主动发现并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秉持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发挥个人特长进行负责任的公共传播。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LO2专业能力: 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新闻采访与公关: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能有效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具备公关能力。

文稿写作与编辑:掌握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有传播价值,能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文稿的写作和编辑。

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H

树立牢固的专业主义精神和新闻伦理观念,能够在政策与法规框架内,主动发现并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秉持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发挥个人特长进行负责任的公共传播。

100%

LO2

M

系统掌握时政、民生、国际、法治、文体等主要专业领域新闻的基本报道规律、核心原则与采写方法。

30%

能够独立完成从新闻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到深度写作的全流程操作,熟练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报道的效率和深度。

70%

H

能够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和不同媒体平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撰写符合专业规范、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报道稿件。

100%

H

理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模式与话语体系上的共性与差异,构建对融合媒体生态的系统性认知。

100%

LO3

M

能够独立完成从新闻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到深度写作的全流程操作,熟练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报道的效率和深度。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单元

教学的内容与难点

教学的知识点

能力要求

理论课时数

实践课时数

预期学习成果

第一单元

时政新闻报道

【掌握】时政新闻的核心报道原则、政策解读方法与官方信源的建立维护。

【熟悉】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新闻、政策文件新闻等主要时政体裁的写作范式。

【了解】时政报道中的新闻发布纪律、保密规范与伦理边界。

能够准确、严谨、及时地完成常规时政新闻的采写编发

2

2

LO1

LO2

LO3

第二单元

民生新闻报道

【掌握】民生新闻的核心选题方向与价值判断原则;民生新闻采访的突破方法与沟通技巧

【熟悉】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报道范围与时代特征;民生新闻的叙事特点

【了解】民生新闻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趋势

能够独立完成民生新闻的选题策划与采访实施

2

2

LO1

LO2

LO3

第三单元

国际新闻报道

【掌握】国际新闻的跨文化采访技巧、信源核实方法;国际局势分析的基本框架。

【熟悉】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政治架构、媒体生态与文化禁忌。

【了解】中国在国际报道中的立场与话语体系,以及国际通讯社的运作模式。

能够编译外电外报,并对其进行交叉验证、背景补充和本地化解读

4


LO1

LO2

第四单元

体育新闻报道

【掌握】赛事快讯、赛后侧记、人物特写、体育评论等核心体裁的写作技巧。

【熟悉】体育行业的基本规则、赛事体系;体育报道中的专业术语。

【了解】体育报道中的常见伦理问题,如球星崇拜、假新闻、赌球等。

能够从专业和人文视角出发,完成兼具现场感、技术分析和人性温度的赛事报道写作。

4


LO2

LO3

第五单元

电视深度报道

【掌握】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策划、叙事逻辑及声画关系处理原则。

【熟悉】现场出镜、人物专访、现场调度等电视采拍的专业流程与技巧。

【了解】调查性报道中证据链的构建与视听化呈现方法。

具备将复杂社会问题通过电视媒介进行通俗化、故事化表达的能力。

2

2

LO1

LO2

LO3

第六单元

新闻舆论监督

【掌握】舆论监督报道的线索发现、证据收集、多方核证与平衡报道的核心方法。

【熟悉】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策略与自我保护措施。

【了解】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历史沿革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能够以客观、理性的笔触撰写监督性报道,做到事实准确、逻辑严密。

2

2

LO1

LO2

LO3

第七单元

跨媒介报道专业素养

【掌握】跨媒介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核心技能

【熟悉】跨媒介报道的策划流程与团队协作模式

【了解】跨媒介报道的内涵、演进历程与核心价值

讲好同一个故事,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2

2

LO2

LO3

第八单元

专业报道作品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采写作品,教师现场点评。

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耕某一领域进行报道,真实准确,叙事生动。


4

LO2

LO3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第一单元

时政新闻报道



第二单元

民生新闻报道



第三单元

国际新闻报道



第四单元

体育新闻报道



第五单元

电视深度报道



第六单元

新闻舆论监督



第七单元

跨媒介报道专业素养


第八单元

专业报道作品汇报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报道方案设计

2

2

4

第二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报道方案设计

2

2

4

第三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研习报告

4

0

4

第四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研习报告

4

0

4

第五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专题学习

视频新闻报道

2

2

4

第六单元

多媒体教学法

专题学习

视频新闻报道

2

2

4

第七单元

研讨教学法

专题学习

视频新闻报道

2

2

4

第八单元

研讨教学法

合作学习

视频新闻报道

0

4

4

合计

18

14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主题报道方案设计

根据“硬核新闻的柔软叙事”专题讲座所学知识,对指定主题报道题材进行方案设计,要求体现平实叙事和年轻化语态,使报道尽可能“接地气”。

4

设计型

2

专题讲座研习报告

选择主讲人分享的一个经典案例或自身感兴趣的观点进行深入评析, 形成一篇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结构完整的《专题讲座研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2

综合型

3

专业领域视频报道

学生小组(不超过3人)选择某一专业领域议题(如医疗健康、教育、农业、文化、社会治理等),呈现该领域新近出现的现象并进行深度剖析,完成从策划、采访到拍摄剪辑的全流程视频制作,最终提交一部3-5分钟兼具新闻严谨性与视觉吸引力的短视频报道,发布于SJQU融媒创造营。

8

综合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闻工作的政治属性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记录者和建设性推动者。

  2. 培养学生具备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使其在专业报道中能准确把握国家发展脉搏,洞察社会民生本质,明辨是非,有效引导舆论,提升在复杂舆论场中恪守专业主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3. 将国情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各专业报道领域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成长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后备人才。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X1

20%

主题报道方案设计

40


30

10

20

100

X2

30%

专题讲座研习报告

20

20



60

100

X3

50%

专业领域视频报道

10

10

30

30

20

10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