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全媒体即兴口语实务 | |||||
(英文)Omnimedia Improvisation Speaking Practice | ||||||
课程代码 | 2030803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0 | 实践学时 | 22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学专业大二学生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即兴口语表达》,9787308159500,童肇勤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沟通与交流》2030230(2) | |||||
课程简介 | 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和各类新兴媒介信息传播实践中特别考验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一项重要技能。尤其是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媒介内容生产节奏越来越快,信息传播呈现出即时化、碎片化、互动化的特征,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全媒体编辑等从业者须具备在无文本状态下快速构思、精准表达、高效互动的能力,进而提升传播效能。 本课程将通过大量即兴口语传播优秀案例解析,引领学生找寻规律、掌握方法、积极创新;同时,设置了命题即兴演讲、话题小组讨论、现场出镜报道、即兴新闻评述四个专题,通过扎实的当堂实训和课后任务,培养学生构建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富有感染力的即兴口语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全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适合大二、大三年级有志于提升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要求具备基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关注时事热点话题,善于观察与思考,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训。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08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09 | |||
学院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2025.09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理论与传播规律 |
2 | 理解全媒体环境下即兴口语传播的特征与要求 | |
技能目标 | 3 | 培养无文本状态下即兴组织语言并流畅表达的能力 |
4 | 掌握新闻采访、现场报道、节目主持等专业场景下的即兴表达技巧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提高文化修养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
6 | 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③新闻采访与公关: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能有效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具备公关能力。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 H | 6.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 100% |
LO2 | ③ | H | 1.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理论与传播规律 | 20% |
2.理解全媒体环境下即兴口语传播的特征与要求 | 20% | |||
4.掌握新闻采访、现场报道、节目主持等专业场景下的即兴表达技巧 | 60% | |||
LO3 | ② | H | 3.培养无文本状态下即兴组织语言并流畅表达的能力 | 40% |
5.提高文化修养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 60% |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各实验项目的基本信息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1 | 命题即兴演讲 | 综合型 | 2 | 4 | 6 |
2 | 小组话题讨论 | 综合型 | 2 | 6 | 8 |
3 | 说新闻式复述 | 综合型 | 1 | 4 | 5 |
4 | 现场出镜报道 | 综合型 | 1 | 8 | 9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
实验1:命题即兴演讲 |
根据抽签选定的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稿演讲。演讲需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
实验2:小组话题讨论 |
四人一组,围绕某一热门话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交流,在互动中注重激发谈兴、及时补充观点、保持认真倾听、善于设疑探究。小组需在讨论后完成总结发言,要求条理清晰,能够准确归纳讨论的核心观点与共识。 |
实验3:说新闻式复述 |
根据提供的多条新闻文字稿,快速记忆并消化内容,随后以脱稿方式进行“说新闻”式复述。要求语言流畅自然、口语化表达,避免背诵痕迹,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并能够对不同新闻内容进行有机串联与过渡。 |
实验4:现场出镜报道 |
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现场,通过边观察边讲述的方式,综合运用复述与描述相结合的手法,清晰勾勒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细节,并运用即兴口语将鲜活的现场情景生动地传递给受众。 |
(三)各实验项目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实验项目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
命题即兴演讲 | √ |
| √ |
|
| √ |
小组话题讨论 | √ |
| √ |
| √ | √ |
说新闻式复述 | √ | √ | √ |
|
| √ |
现场出镜报道 | √ | √ | √ | √ |
| √ |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学有机地融入即兴演讲、话题讨论、新闻评述等专项训练的命题设计、课堂演示及评价反馈环节,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奉献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 |
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X1 | 30% | 命题即兴演讲 (随堂考查) | 30 |
| 30 |
|
| 40 | 100 |
X2 | 10% | 小组话题讨论 (随堂考查) | 20 |
| 20 |
| 40 | 20 | 100 |
X3 | 20% | 说新闻式复述 (随堂考查) | 20 | 20 | 30 |
|
| 30 | 100 |
X4 | 40% | 现场出镜报道 (视频作业) | 10 | 20 | 20 | 40 |
| 10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1 3 6 | 根据抽签选定的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稿演讲。 | 内容紧扣主题,演讲能脱稿,逻辑缜密、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 内容符合主题,演讲基本能脱稿,思路清晰,言之有物。 | 内容偏离主题,演讲未能脱稿,逻辑不够清晰。 | 未完成该项作业 |
X2 | 1 3 5 6 | 四人一组,围绕某一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 积极投入交谈,能及时诱发谈兴、及时补充、认真倾听、设疑探究。 | 交谈较积极,能及时补充、认真倾听。 | 交谈不积极,不能及时补充,倾听效果较差。 | 未完成该项作业 |
X3 | 1 2 3 4 | 根据提供的多条新闻文字稿,快速记忆并消化内容,随后以脱稿方式进行说新闻式复述。 | 语言流畅自然,能口语化表达,无背诵痕迹,信息准确完整,能够对不同新闻内容进行巧妙的串联与过渡。 | 语言相对流畅,表达偏书面化,有背诵痕迹,信息准确完整,能够对不同新闻内容进行串联与过渡。 | 语言不够流畅,表达偏书面化,有背诵痕迹,信息不够准确,未能对不同新闻内容进行串联。 | 未完成该项作业 |
X4 | 1 2 3 4 6 | 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现场,综合运用复述与描述清晰勾勒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细节。 | 新闻现场有报道价值,能边看边说,能用复述和描述相结合的手法把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细节勾勒出来 | 新闻现场一般,能边看边说,有一定的细节勾勒。 | 新闻现场不具备报道价值,边看边说的呈现较差。 | 未完成该项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