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方法与技巧》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叙事方法与技巧 | |||||
(英文)Narrativ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 ||||||
课程代码 | 2030804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24 | 实践学时 | 8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学大三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叙事学导论(第二版):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谭君强,978704040288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二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新闻学概论 2030198(2) | |||||
课程简介 | 《叙事方法和技巧》课程旨在提升新闻学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对经典叙事文本的深入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技巧,并为未来从事新闻写作及其他媒介平台的叙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课程内容涵盖小说、剧本等经典叙事形式,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情节发展等核心概念。通过剖析这些文本,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叙事学的理论理解,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不仅是技能的展示,更是思想的表达。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学生将有机会在不同风格和体裁中尝试写作,逐步发展自己的风格。课程还将结合现代多媒介环境,探讨如何将传统叙事技巧应用于新闻报道、纪录片、社交媒体等多样化平台,培养学生在不同媒介中进行叙事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适合新闻、传播系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学习。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4年8月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4年9月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4年9月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经典叙事文本 |
2 | 理解不同媒介平台中的叙事特性 | |
技能目标 | 3 | 运用叙事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剧本等多种叙事形式的创作 |
4 | 具备应对多样媒介平台的叙事实践能力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叙事热情 |
6 |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讲好中国故事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④文稿写作与编辑:掌握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有传播价值,能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文稿的写作和编辑。 |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②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⑤ | M | 4.能运用所学叙事方法完成短篇小说或剧本 | 60% |
6.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讲好中国故事 | 40% | |||
LO2 | ④ | H | 1.理掌握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经典叙事文本 | 20% |
3.具备应对多样媒介平台的叙事实践能力 | 30% | |||
5.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叙事热情,并应用于新闻实践中 | 50% | |||
LO4 | ② | M | 2.理解不同媒介平台中的叙事特性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叙事学基础(理论课时:4) 1.叙事学基础:介绍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强调叙事结构的重要性。 2.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简要介绍叙事学的发展,从经典到后经典叙事,帮助学生理解叙事风格的演变。 3.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分析在多元媒介背景下不同叙事风格的表现方法与风格差异。 4.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经典文本的分析,理解叙事原则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介绍叙事结构与风格,多样化的媒介平台。 教学难点:理解叙事学理论的发展。 |
第二单元 基础叙事结构与框架(理论课时:4) 1、故事结构与张力:介绍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如何通过张力吸引读者。 2、叙事框架设计:探讨如何设计合适的叙事框架来呈现新闻事件。 3、时间线与跳跃:学习如何运用时间线和跳跃来组织报道,增强叙事效果。 4、角色发展与情感引导:分析角色在报道中的发展和情感引导的技巧。 5、实践项目:学生将设计并完成一个新闻报道项目,应用所学的叙事结构与框架。
教学重点:介绍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张力,学习叙事框架设计,探讨角色发展和情感引导技巧。 难点:设计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时如何保持连贯性,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时间线和跳跃。 |
第三单元 多媒体叙事(理论课时:4;实践课时:4) 1、图像与视频报道:探讨图像和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叙事作用。 2、数据可视化叙事:介绍如何利用数据可视化来支持新闻报道的叙事。 3、交互式叙事:学习设计交互式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社交媒体叙事:分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叙事特点和影响。 5、实践案例分析:通过观摩和分析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报道案例,深入理解多媒体叙事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讨图像和视频的叙事作用,介绍数据可视化叙事,学习交互式叙事设计。 难点:有效运用图像和视频进行叙事,以及设计交互式媒介叙事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第四单元 高级叙事方法 (理论课时:6;实践课时:2) 1、数据驱动叙事:介绍如何利用数据和统计信息支持新闻报道的叙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 2、跨媒体叙事:探讨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叙事的技巧,包括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并学习如何适应不同平台的叙事要求。 3、虚实结合:讨论如何将虚构元素与非虚构事实融合,以增强叙事效果,同时保持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深度报道与调查:学习如何进行深度报道和调查新闻,包括采访技巧、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5、实践项目:学生将选择一个特定主题或事件,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高级叙事技术和方法,设计并完成一个深度报道项目。 教学重点:介绍数据驱动叙事,探讨跨媒体叙事技巧,学习深度报道和调查技术。 难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叙事的技巧,以及如何融合虚构元素和非虚构事实。 |
第五单元 虚构类作品叙事技巧(理论课时:4;实践课时:2) 1、理解虚构与非虚构:探讨虚构类叙事与非虚构类叙事之间的区别,以及虚构元素在新闻中的应用。 2、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学习虚构类叙事中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技巧,并探讨如何运用于创作中。 3、情节发展策略:探讨推动情节发展的各种策略和技巧,以确保叙事内容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4、叙事氛围营造:分析营造叙事氛围的方法和技巧,使读者/观众更好地沉浸于故事情境之中。 5、虚构类叙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虚构作品,如小说、电影等,探讨其中的叙事技巧,并思考如何应用到新闻报道中。
教学重点:理解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和应用,学习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技巧。 难点:如何将虚构方法巧妙运用于新闻报道和故事写作中。 |
第六单元 新闻叙事的现状与省思(理论课时:2) 1、叙事创新与趋势:介绍当前新闻叙事领域的创新趋势和最佳实践。 2、跨界叙事与合作:探讨新闻报道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及合作报道的优势。 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叙事:学习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新闻叙事。 4、创业与自媒体:分析自媒体在新闻领域的崛起,以及如何进行创业和自我品牌建设。 5、期末项目:学生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一个创新的新闻报道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教学重点:介绍新闻叙事领域的创新趋势和最佳实践,学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叙事技术。 难点:将不同领域的创新融入到新闻报道中,以及自媒体的创业和自我品牌建设。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第一单元 叙事学基础 |
| √ |
|
|
|
|
第一单元 基础叙事结构与框架 | √ |
| √ |
|
|
|
第三单元 多媒体叙事 | √ |
|
| √ |
|
|
第四单元 高级叙事方法 | √ |
|
| √ | √ |
|
第五单元 虚构类作品叙事技巧 | √ |
|
|
|
| √ |
第六单元 新闻叙事的现状与省思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叙事学基础 | 讲授、讨论、案例 | 课堂互动与展示 | 4 | 0 | 4 |
第二单元 基础叙事结构与框架 | 讲授、讨论、实践 | 分析经典文本的情节与人物 | 4 | 2 | 6 |
第三单元 多媒体叙事 | 讲授、讨论、案例 | 课堂互动与展示 | 4 | 0 | 4 |
第四单元 高级叙事方法 | 讲授、讨论、实践 | 风格模仿练习 | 6 | 2 | 6 |
第五单元 虚构类作品叙事技巧 | 讲授、讨论、实践 | 创作一个虚构类叙事作品 | 4 | 4 | 8 |
第六单元 新闻叙事的现状与省思 | 讲授、讨论、案例 | 课堂互动与展示 | 2 | 0 | 2 |
合计 | 24 | 8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讲好新闻故事 | 课程考核标准基于新闻学学生的创意表达和叙事技巧。期末作业需提交一篇短篇小说或剧本,要求清晰的叙事结构和鲜明的角色塑造。作品应展示敏感性和创新性,评估原创性、语言流畅性和叙事技巧的运用,为未来的新闻写作和多媒介叙事奠定基础。 | 8 | ②验证型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本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渗透在每一课时的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实践创作,帮助学生学深悟透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遵循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X1 | 40% | 个人作业:叙事分析。分析经典文本的情节与人物。 | 20 | 20 | 30 | 30 |
|
| 100 |
X2 | 30% | 个人作业:风格模仿练习。 | 20 | 20 |
| 30 | 30 |
| 100 |
X3 | 30% | 小组作业:同伴评审,课堂交流和反馈。 | 40 |
|
|
|
| 60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