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653《围棋学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围棋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围棋学概论

(英文) An Introduction to Weiqi Studies

课程代码

2030653

课程学分

2.0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传播学(围棋)一年级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试

选用教材

围棋学导论何云波主编,书海出版社,2023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围棋学概论》是传播学围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是一门探索和研究围棋这一古老而复杂的智力运动项目、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含围棋对弈技术、围棋心理学、围棋社会学、围棋教育与文化推广、围棋产业发展规律等。

该课程将为传播学(围棋)专业学生构建基础理论和知识框架,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系统讲授围棋的本质属性、围棋的传播规律、围棋的文化现象、围棋的对弈技术等关键知识点,结合传播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形态,揭示围棋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2课时包含实战练习和理论讲解各16学时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该课程传播学(围棋)专业一年级的必修课,围棋国际教育微专业的学时也可选修

大纲编写人

孙德常

/修订时间

20241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42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4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理解围棋的内涵、特点、综合价值和多方面影响。

2

理解围棋对弈活动构成的四种主要因素、对弈心理活动过程从准备阶段到运行阶段的六种基本能力和六大基本环节;理解围棋文献和历史、掌握围棋教育及其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发展趋势等。

技能目标

3

掌握围棋基本规则与基本行棋特点,能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围棋学习的兴趣和对弈的计算能力。

4

能够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跟踪行业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并且能够高效整合信息资源服务于围棋传播的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在掌握丰富的中华弈学文化的基础上,加深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能够干一行爱一行。能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锤炼传播围棋的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6

培养在围棋行业的理解和表达沟通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形式,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围棋的工具价值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LO3专业能力掌握围棋基本规则与基本行棋特点,能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围棋学习的兴趣和对弈的计算能力。理解围棋对弈活动构成的四种主要因素、对弈心理活动过程从准备阶段到运行阶段的六种基本能力和六大基本环节;理解围棋文献和历史、掌握围棋教育及其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发展趋势等。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01

M

理解围棋的内涵、特点、综合价值和多方面影响。掌握围棋基本规则与基本行棋特点,能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围棋学习的兴趣和对弈的计算能力。

50%

爱岗敬业,热爱写作,勤学多练,锤炼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地写作基础。在掌握丰富的中华弈学文化的基础上,加深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能够干一行爱一行。能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锤炼传播围棋的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0%


L02

H

掌握围棋基本规则与基本行棋特点,能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围棋学习的兴趣和对弈的计算能力。

理解围棋对弈活动构成的四种主要因素、对弈心理活动过程从准备阶段到运行阶段的六种基本能力和六大基本环节;理解围棋文献和历史、掌握围棋教育及其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发展趋势等。

100%


L07

M

能够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跟踪行业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并且能够高效整合信息资源服务于围棋传播的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单元一 绪论

1、围棋的起源与传播从影响的地理范围考察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围棋的诞生,黄河中下游及齐鲁,开始向东、南、西等三个方向传播第二阶段:雕版印刷时期:两汉三国时期、唐宋时期、明清。长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琉球等第三阶段:日韩在世界范围传播围棋的做法和贡献,中日擂台赛、应氏杯等各种赛事,欧美的围棋普及与传播第四阶段:人工智能、新媒体时期,围棋在世界范围传播的情况

2、关于围棋属性的说法围棋是智力游戏和竞技比赛围棋是文化围棋是艺术围棋是教育工具围棋是媒介围棋是超级媒介:运筹学(谋篇布局、中盘协调作战、终盘精打细算)心理学(在未知领域中的心理表现,柯洁什么棋也敢下,艺高人胆大,胜负的态度与回避心理等等。)教育学(专心致志、举一反三、举棋不定等,教师、学生、教材、课程、人生如棋等)

单元二 围棋学的发展与最新趋势

1、围棋学的定义:围棋学就是研究围棋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围棋实战技术、对弈心理、社会历史文化、赛事组织与大众传播、组织机构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等领域。

2、围棋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古代中国叫弈学,较早见于过百龄《三子遗谱》,后有《弈学月刊》等。韩国郑寿铉等在韩国明知大学创办围棋学,并著《围棋学概论》。他认为,围棋涉及技术、文化和实业三大部分。

3、围棋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方法:技术领域的研究,有人工智能辅助;文献与实物的收集与查阅的方法;实证研究的各种方法,涉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等

思考题:1、围棋为什么有如此悠久的历史?2、围棋学研究的领域与基本方法?3、我国围棋组织机构有哪些?有哪些层级和类别?

单元三 围棋与传媒

1传媒技术发展的5个重要阶段:1)记号和口语时代。原始萌芽阶段,主要靠动作、表情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围猎活动,这时候很难产生围棋。口语时代。语言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重大标志。“尧造围棋”的阶段。2)手抄时代。口语的传播受到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围棋在社会上层传播。文献记载的有关资料。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造纸等运用,手抄传播范围小,成本高,耗时效率低,比如《敦煌棋经》3)印刷时代。印刷术自中国传到欧洲。《忘忧清乐集》中可以看出,雕版印刷技术对围棋的推动作用,从宫廷走向社会中上层阶层。4)大众传播时代,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众报刊的普及。日本的新闻棋战。出现围棋主题的电影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日本开始在世界范围推广围棋。第二:40年代,家用电视机问世与普及。韩国的电视快棋赛,推动了韩国围棋的高速发展,韩国围棋迅速占据世界领先定位20年。韩国开始在世界范围推广围棋。5)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中国围棋赶超,并开始在世界范围推广围棋。高度普及化的大众传媒比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通信、新媒体、融媒技术等中国围棋复兴的关键。柯洁的网棋,利用互联网的训练,大背景下,技术提供了支持。

2、围棋与传媒的关系:1)规则的初步确定,文字记载和传播是基础,否则不可能有相对固定的围棋形制。2)有闲阶层和雕版印刷技术,围棋传播的范围扩大。围棋从注重竞技转为注重文化:“胜亦欣然败亦可喜”3)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技术对围棋技术水平、规则、赛制等有明显的影响。围棋竞技和胜负的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新闻棋战的奖金。具有赛马和赌博的性质。尤其与国家和民族自尊心等结合起来。围棋英雄曹薰铉、棋圣聂卫平等。4)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传媒技术中的运用,不仅对围棋技术和围棋原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围棋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围棋竞技将回归围棋文化,和修身养性的基本工具,这一属性也是围棋作为超级媒介的积极方面。

3、围棋作为一种媒介的新提法及其意义。围棋学的研究方法和领域?各种与围棋有关的社会现象有哪些?围棋的组织机构有哪些?各级棋院和协会,单位的性质,各级围棋教学单位,媒体单位。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司实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等。世界范围的围棋组织,各国的围棋机构,各有特点。IGFAGABGAKIBA等(参考国外的围棋组织、赵之云的《围棋辞典》)

单元四 新媒体与围棋

1、围棋教学与技术训练:软件APP运用,智能复盘等。围棋传播手段的创新:微博、微信平台公众号、抖音、Bilibili、虎牙等直播工具、线上与线下结合。国外的有facebook等。有大量英语围棋推广节目。

2、赛事的组织形式呈多样化:传统的个人赛、擂台赛演变为队际赛、俱乐部联赛等,男女混合联棋赛、“网棋与面棋”同时进行。围棋赛事的组织与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结合,出现大型综合性赛事。出现专门的组织承办各类赛事。

3、少儿围棋教学和赛事的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和赛事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理解在新媒体时代,与围棋相关的行业前景如何?有哪些可能的就业岗位?

单元五 围棋规则与棋道

  1. 围棋的基本规则及其哲学意义

围棋是一种探索世界与认识自己的工具和方式。这里的世界不仅仅指我们每个人之外的大千世界,而且包含自己的内部世界。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各种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人们在对弈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七情六欲,可以感概世事无常,可以体会到矛盾无处不在,变化莫测。它模拟了一个我们的真实世界,并用最小的代价,帮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从而学会从容面对未知世界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围棋也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教育。黑白轮流,是一种直观的昼夜更替,它是一个时间的维度。19路棋盘虽然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加上时间的维度,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三维世界。对弈者的加入,这一重要维度,就完全模拟了一个我们所处的四维空间的世界。

2、对比生命游戏的规则。

1970年约翰·康威(John Conway)设计了一个游戏,名字叫“生命游戏”(Conway’s Game of Life)。这个生命游戏与围棋十分相似,它模拟的也是一种自然界的万物演化。在这个模拟的世界,有一个无限的正方形网格平面构成,生命细胞有“生”或“死”两种状态。这些生命细胞会在聚散的过程中迭代演化。它的规则并不复杂:1、一个死亡细胞周边有3个活的相邻细胞,就像棋子相邻的空的交叉点就是棋子的气一样,没有气的棋子会死掉。但是在生命游戏里,这个死亡的细胞可以在下一个演变步骤里,会变成活细胞;2、一个活细胞周围只有0个或1个(小于2个)活的相邻细胞,那么在下一个演变步骤里,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3、一个活细胞周围有4个或4个以上(大于3个)活的相邻细胞,那么在下一个演变步骤里,它就会因“拥挤”而死;4、一个活细胞周围有2个或3个活的相邻细胞,那么在下一个演变步骤里,它仍然可以存活。

  1. 围棋的棋道与修身养性。

关于对弈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内外部世界。其中的内部世界就是指的以自我为一个单元或者为一个内部世界的话,那么我们的内部微观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微观至微,在生物科学发展到当今的阶段,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是一种碳基生命,我们活在一个十分局限的环境中。这种局限性首先表现在温度上,我们必须活在一个存在液态水的、有空气的空间中。正如围棋中棋子的气,没有气就不能在棋盘上存在。很多时候需要“委曲求全”,明知棋形不好,但是仍然是最优解。如著名的“明珠出海势”,白棋走成愚形三角是成功出逃的关键。

单元六 围棋与教育心理学

1关于围棋与围棋教育的思考

随着围棋学的创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围棋教育在国内外一时受到巨大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围棋领域的突破和广泛运用,极大地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围棋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学科架构。中国围棋教育古称弈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围棋人口和围棋市场巨大,其发展变化也更加引人注目。围绕着围棋教育到底该如何定位的问题,曾经一场激烈的争论已经展开。一些职业高手的参与和加入,更使争论获得了各方面的额外关注和热议。在问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什么是“教育”这个概念。

2、最新的定义:围棋教育是提高和培养参与者在围棋对弈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调控和计算能力,逐渐养成对围棋竞技,文化和艺术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围棋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围棋故事、鉴赏棋谱,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对弈技能。掌握对弈的基本技能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狭义上,“围棋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围棋爱好者和职业棋手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上,“围棋教育”是围棋普及,是艺术和特长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围棋职业棋手和围棋工作者。

单元七 围棋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1、即教师或者教练与学员或者学生。围棋指导者,或称教师、教练、师父等。教学对象,或称学习者、学生、棋友等。3、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棋目的和明确的学棋目标。 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对立统一体:教育内容,如围棋规则、围棋技术、围棋历史、围棋礼仪、围棋对弈心理等。这些知识的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进度和安排。围棋教育的媒介,如教材、触摸屏棋盘、挂盘、棋局、棋书、影视资料、围棋APP等。围棋教育方法,比如快乐围棋、魔鬼训练、对弈、复盘、专题讲解、让子棋、模拟比赛、参加比赛等等。参加比赛是围棋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正式的段级位赛等都是难得的机会,但是在学生没有完全学会下棋之前,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处理。

  3. 围棋机构和培训的市场,包含众多因素如围棋机构的规模、品牌和教育理念;围棋机构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俗和文化等。各种因素都制约和影响着围棋的普及和教育质量,需要纳入综合考虑。小规模的围棋学校需要生存,短期的激励措施和长期的激励措施需要结合运用,决不能单纯为了拉生源而采取偏激的做法,口碑和教育质量是长远大计。围棋教育的环境,如宏观上讲,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文化特征和人口结构等。微观上讲,涉及对弈环境,社区、家庭和学校的氛围等。

单元八 围棋与人工智能

  1. 基于游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game-based learning)理论认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游戏有一个模拟教育环境,能使参与者通过明确游戏目标,理解规则,投入并适应,解决问题,互动交流等步骤和过程,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得到基本学习欲望的满足,包含分享学习乐趣、参与程度、自我构建,激发动机、自我满足、成功喜悦感、个人创造力、社交互动和情感管理等多方面。这些因素是培养学习乐趣的关键。基于游戏的学习一般包含五个特点:矛盾的冲突性、局面可控制性、模拟环境的封闭性、设计的创新性、能力的竞争性。围棋教育恰恰正是这种基于游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2. 数字化技术在围棋普及与学习全过程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借助最新的围棋机器人与智能棋盘技术,有望实现便捷的,性价比高的智慧围棋教室。由于其极低的试错成本和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这有助于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数字化。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单元一 绪论




单元二 围棋学的发展与最新趋势



单元三 围棋与媒介




单元四 新媒体与围棋




单元五 围棋规则与棋道




单元六 围棋与教育心理学




单元七 围棋教育的基本要素





单元八 围棋与人工智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单元一 绪论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2

2

4

单元二 围棋学的发展与最新趋势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2

2

4

单元三 围棋与媒介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2

2

4

单元四 新媒体与围棋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大作业一

2

2

4

单元五 围棋规则与棋道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大作业二

2

2

4

单元六 围棋与教育心理学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短评作业

2

2

4

单元七 围棋教育的基本要素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大作业二

2

2

4

单元八 围棋与人工智能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短评作业

2

2

4

合计

16

16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在线对弈综合训练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围棋规则主要内容:online-go.com上注册会员并学会运用其人工智能分析模式

6

2

围棋在新媒体中的运用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新媒体形式,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注册账号并发布自己关于围棋的各种形式的不限的内容和感悟至少独立创作一篇围棋文学作品

4

3

围棋一对一辅导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与规律,针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开展一次围棋普及行动。主要内容:用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结合的形式,展示全过程。

2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传统弈学理念在当下的意义《棋经十三篇》自序中,张靖引用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下者,则守边隅,趍作罫以自生于小地。”可谓旗帜鲜明地强调围棋的全局和大局,重视围棋的中腹。桓谭是东汉哲学家。他通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篇的首句和末句往往都是关键句。将所引用的经典话语放在段落最后一句,往往是为了突出主题和思想。用“犹盘中走圆,横斜曲直,系于临时,不尽可知。而必可知者,是圆不能出于盘也。”参考杜牧《樊川文集》卷十《注孙子序》“犹盘中走丸,横斜曲直,计于临时,不尽可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走丸”比喻事势发展顺利而快速[ 此处将“丸”字改为“圆”字,可能属于北宋钦宗赵桓的避讳。值得注意的是,宋本刊印时将桓谭《新论》改为用“言谭”,疑似类同。]。总之,围棋与修身养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围棋之道就是养生知性的方法。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1

40

期末考试

10

30

30

10

10

10

100

X1

20%

作业一:新媒体与围棋


40



40

20

100

X2

20%

作业二:课程学习报告


40


30


30

100

X3

20%

学习综合表现(平台课件学习单元作业短评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


50

20


10

20

100

注:X1新媒体平台的内容60%,流量4%X2课程学习报告,以个人为单位,PPT形式课堂分享。X3学习综合表现,分别三个部分:即平台课件学习包括单元课件、平台视频等和单元作业,作为课前预习,10%;考勤、课堂互动等表现,占1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