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教育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 围棋教育学 | |||||
(英文) Introduction to Weiqi Education | ||||||
课程代码 | 2030696 | 课程学分 | 3.0 | |||
课程学时 | 48 | 理论学时 | 24 | 实践学时 | 24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传播学(围棋)三年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选用教材 | 李毅《围棋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04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先修课程:围棋学概论,中外围棋史,围棋技艺1、2、3、4,围棋文学等 | |||||
课程简介 | 课程内容包含围棋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与价值、围棋教育的目的、围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围棋教育与个体的关系、围棋教师与学生、围棋启蒙课程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组织管理、机构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围棋教育论是教育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它涉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校外教育、围棋学等多个学科,是研究围棋领域中各类与教育相关的现象,揭示围棋教育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48学时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实训,学员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围棋教育学知识体系框架,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围棋教育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下围棋”与“教围棋”完全不一样。有的人下棋很好,但是ta不一定会教。有的人仅仅了解围棋的入门知识,棋力一般,但是围棋启蒙教学技能高超,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并能够让学生体悟到围棋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 | |||||
大纲编写人 | 孙德常 | 制/修订时间 | 2024年1月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4年2月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4年2月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序号 |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 教与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1 | 1 | 能够倾听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诉求点,能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沟通方法;能够有逻辑的组织语言和写作。 | 资料阅读、课堂互动 | 课堂展示 |
2 | 2 | 理解围棋运动领域中的职业角色与任务,并具有主动负责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态度。可以承受持续强度的心理训练任务,有耐心和恒心。 | 在线实训与复盘讲解练习 | 课堂展示 |
3 | 具备围棋的实战对弈能力、启蒙教学和指导训练能力; | 案例分析 | 课堂展示 | |
3 | 4 | 儿童围棋教育案例刨析,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教学技术 案例分析与运用 项目报告 | 案例分析 | 期末论文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学生通过采访围棋培训机构的学生或者教师,做好自己的围棋文学作品,有关围棋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清单,围棋文学作品赏析、围棋相关新闻稿写作 |
LO8国际视野:②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01 | ⑤ | M | 1围棋诗词与棋手励志故事、教育行业内热点现象的深度报道和相关的创意写作 | 50% |
爱岗敬业,热爱写作,勤学多练,锤炼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地写作基础。 | 50% | |||
L02 | ② | H | 学生通过采访围棋培训机构的学生或者教师,做好自己的围棋文学作品的内涵、分类、特点、常见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 100% |
L07 | ② | M | 1.围棋文学作品赏析、围棋相关新闻稿写作 2.国内外围棋赛事、活动、最新围棋主题文学作品的报道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单元 | 知识点 | 能力要求 | 备注 |
1关于围棋教育 | 1-1围棋教育的概念 1-2围棋教育学的形成
| 了解内涵、研究对象、目的与任务 |
|
2围棋学习的一般特点
| 2-1围棋与学习的本质 2-2围棋与多领域学习 2-3当代围棋教育的功能
| 理解价值的属性、类型及其历史考察 |
|
3围棋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
| 3-1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2充分理解儿童的不同视角与理念 3-3儿童观与棋盘模拟的实境教育 | 能够理解并运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习性学,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生理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
|
|
4围棋教师的基本素养
| 4-1当代围棋教师的觉悟 4-2围棋教师的师德修养 4-3围棋知识与对弈水平 4-4围棋教学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专业与职业的概念界定及关系,教师的专业身份和角色责任的演变,围棋教师的素质结构
|
|
5围棋课程的本质
| 5-1 围棋课程的本质与活动的设计理念 5-2 围棋活动呈现的各种形式 5-3“玩中学”的前提与实施 5-4 围棋的美与丑
| 理解游戏中的美与丑,课程相关概念,课程的特点,课程模式(方案),游戏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与游戏,教学游戏化 |
|
6围棋教育机构
| 6-1机构的种类与设立 6-2 围棋教育计构的内设部门 6-3 围棋教育机构的设施与规范
| 掌握机构与家庭合作的任务与方式,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意义,教师与家长、社区成员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
|
7 围棋教育的督导与评估
| 7-1教学督导的意义与现状 7-2督导的内容与方式 7-3各类指导性文件与政策 7-4三维评价:棋力、棋礼、棋义 | 掌握评价的种类与方法,评价的依据与观察点 |
|
8围棋教育的研究 | 8-1围棋教学的基本规范与研究方法 8-2围棋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的实证研究 8-3围棋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 | 理解个人研究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单元一 关于围棋教育 | √ |
|
| √ |
|
|
单元二 围棋学习的一般特点 |
| √ | √ | √ |
|
|
单元三 围棋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 |
| √ | √ | √ |
|
|
单元四 围棋教师的基本素养 |
| √ | √ | √ |
|
|
单元五 围棋课程的本质 |
| √ | √ | √ |
|
|
单元六 围棋教育机构 |
| √ | √ | √ |
|
|
单元七 围棋教育的督导与评估 |
| √ | √ | √ |
|
|
单元八 围棋教育的研究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单元一 关于围棋教育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 3 | 3 | 6 |
单元二 围棋学习的一般特点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 3 | 3 | 6 |
单元三 围棋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 3 | 3 | 6 |
单元四 围棋教师的基本素养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大作业一 | 3 | 3 | 6 |
单元五 围棋课程的本质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大作业二 | 3 | 3 | 6 |
单元六 围棋教育机构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短评作业 | 3 | 3 | 6 |
单元七 围棋教育的督导与评估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短评作业 | 3 | 3 | 6 |
单元八 围棋教育的研究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写作成果展示、微写作实践 | 平台预习与单元作业 短评作业 | 3 | 3 | 6 |
合计 | 24 | 24 | 48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围棋赛事报道表达方式综合训练 |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表达方式进行片段写作。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独立完成一篇短文。 | 6 | ④ |
2 | 围棋诗词赏析写作训练 |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文学体裁进行短篇创作。主要内容:以文学创作文体,独立创作一篇文学作品 | 4 | ④ |
3 | 儿童围棋故事改编作训练 | 目标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说明文体进行短篇写作。主要内容:以说明文体,独立撰写说明文体的一篇短文。 | 2 | ④ |
|
|
|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围绕中国古典围棋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其中包括唐宋代围棋著名诗作、元曲及明清著名小说中的围棋元素,以及《围棋赋》、《棋经十三篇》、《围棋十诀》、围棋成语故事等不同形式的文学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围棋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共同赏析中日韩三国近代及当代的围棋文学作品,以及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有关围棋的论文论著,扩展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中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和阅读外语文学作品的兴趣,力争在中外围棋交流领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将围棋作为沟通手段和内容,一方面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总之,该课程的宗旨在于加深传播学(围棋)专业学生在围棋文学领域中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围棋专业素养和沟通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参与并自主创造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接地气的围棋文学作品。 |
总评构成(1+X) | 评价方式 | 占比 |
1 | 课程学习报告(包含课堂表现、互动参与度、个人课程学习收获等) | 40% |
X1 | 课堂展示(1课时规范教案展示) | 20% |
X2 | 课堂展示(1节围棋启蒙课堂教学) | 20% |
X3 | 小组学习报告(指导棋与复盘实训成果展示) | 2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