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 人力资源管理 | |||||
(英文)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
课程代码 | 2030182 | 课程学分 | 2.0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秘书B23-1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是 | |||
先修课程 | 管理学 | |||||
课程简介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涵盖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劳动经济基础、统计与大数据技术、应用法律基础、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技能、招聘与测评、培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知识,具备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该课程适合秘书学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劳动法、组织行为管理、统计与大数据技术。
| |||||
大纲编写人 | 左肇申 | 制/修订时间 | 2025年9月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目标包括掌握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及薪酬管理等核心 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工作说明书、招聘方案、培训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及薪酬方案的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
2 | 人才识别、选拔、使用、培养、激励 | |
技能目标 | 3 | 学习如何运用HR基本工具,具备为各类企业提供具体的人力资源服务的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问题。 |
4 | 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融会贯通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爱岗敬业,热爱人力资源工作,勤学多练,锤炼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人力资源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
6 |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素养。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学生应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他们还需要具备发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以及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
LO2专业能力: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人力资源规划、race管理、薪酬管理等。他们还需要具备写作与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外语的应用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
LO6协同创新: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外语、信息技术、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知识。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性知识与理论。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01 | 3 | M | 目标包括掌握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及薪酬管理等核心 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工作说明书、招聘方案、培训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及薪酬方案的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 50 |
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融会贯通 | 50 | |||
L02 | 4 | H | 学习如何运用HR基本工具,具备为各类企业提供具体的人力资源服务的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问题。 | 60 |
人才识别、选拔、使用、培养、激励 | 40 | |||
L06 | 4 | M | 爱岗敬业,热爱人力资源工作,勤学多练,锤炼技能,为将来从事的人力资源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 60 |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素养。 | 4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1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新趋势、课程考核要求 理论教学:6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人力资源战略 |
第2单元 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盘点和制度设计 理论教学:6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劳动合同法、测评、人才盘点 |
第3单元 招聘标准与招聘实战 理论教学:8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体面试设计、结构化行为面试设计 |
第4单元 新员工社会化与人才发展体系 理论教学:4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特殊群体的人才发展体系设计 |
第5单元 激励组合 理论教学:6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岗位评估 |
第6单元 绩效管理 理论教学:2课时 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绩效管理设计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第1单元 | √ | √ | √ | √ |
第2单元 | √ | √ | √ | √ |
第3单元 | √ | √ | √ | √ |
第4单元 | √ | √ | √ | √ |
第5单元 | √ | √ | √ | √ |
第6单元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4 | 2 | 6 |
第二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2 | 4 | 6 |
第三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2 | 6 | 8 |
第四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2 | 2 | 4 |
第五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2 | 4 | 6 |
第六单元 | 讲课、案例、视频、互动、实操 | 作业、案例分析 | 1 | 1 | 2 |
合计 | 16 | 16 | 32 |
从“选、育、激、用、留”五个环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员工培训模块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绩效管理中挖掘出公务员绩效考核涵盖“德、能、勤、绩、廉、学”,以德为先;在员工招聘与甄选中融入《资治通鉴》对德与才精辟的论述和《干部选拔条例》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将理论知识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将理论知识与“岗课赛证”紧密结合,对接“1+X”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证书、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考核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岗位需求,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人才;将理论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及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将知识传授与个人素养相结合,增强高职学生的“四个自信”;将思政建设纳入课程全过程考核,实现“三全育人”新局面。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1 | 40% | 期末闭卷考试 | 20 | 20 | 20 | 20 | 10 | 10 | 100 |
X1 | 20% |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 10 | 30 | 40 | 10 | 10 |
| 100 |
X2 | 20% | 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 30 | 10 | 40 | 10 | 10 |
| 100 |
X3 | 20% | 第三次阶段性测试 | 30 | 10 | 30 | 20 |
| 10 | 100 |
注:考勤、课堂讨论发言(5%);线上平台学习(5%);阶段性测试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5%),共为15%,分别包含于X1、X2、X3中。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