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30《沟通与交流》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沟通与交流》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沟通与交流

(英文)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

2030230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广告学B24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基础(学院平台课)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人际沟通与交流》(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颖娟、丁旭主编,2022.1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际广度和频率度不断加大,人际沟通能力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社交的礼仪形象能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素养、学识、风度和魅力。《沟通与交流》即是一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礼仪基础的课程,旨在能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和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并为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交礼仪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情景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建议本科一、二年级学习。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5.9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的基本知识,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2

掌握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的方法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沟通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

3

掌握有效沟通中倾听、提问、表达及非语言沟通等技巧;

4

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

沟通问题;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乐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培养愿意与人合作的情感和能力。

6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性。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他人需求。

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01

M

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乐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培养愿意与人合作的情感和能力。

40%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性。

60%

L03

H

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的基本知识,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50%

掌握有效沟通中倾听、提问、表达及非语言沟通等技巧;

50%


L03

H

掌握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的方法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沟通的基本原则;

50%

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

5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章节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沟通概述

1. 理解沟通的定义、核心要素(发送者 / 接收者 / 信息 / 渠道 / 反馈);2. 区分沟通类型(正式 / 非正式、单向 / 双向);3. 认知沟通的价值与常见障碍

1. 沟通的本质与个人 / 社会价值;2. 沟通五要素及互动逻辑;3. 沟通分类(按形式 / 场景 / 方向)及适用场景;4. 常见沟通障碍(信息偏差、情绪干扰、渠道不适)

第二章 语言沟通

1. 掌握口头语言沟通技巧(清晰表达、逻辑结构、语气适配);2. 能撰写规范书面沟通内容(邮件、通知、短文);3. 理解语言沟通的严谨性与共情性

1. 口头沟通特点(即时性、互动性)与场景(对话、演讲);2. 表达技巧(逻辑分层、语气语调、词汇选择);3. 书面沟通规范(格式、语言风格、逻辑连贯);4. 语言沟通常见误区(歧义、冗长、缺乏共情)

第三章 非语言沟通

1. 识别非语言信号(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副语言);2. 理解非语言与语言沟通的协同 / 冲突;3. 能运用非语言信号强化沟通效果

1. 非语言沟通类型及作用(传递情绪、补充信息);2. 肢体语言(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微笑)的解读;3. 空间距离(亲密 / 社交 / 公共距离)的文化差异;4. 非语言与语言沟通的配合技巧

第四章 日常沟通与倾听技巧

1. 掌握日常沟通场景技巧(寒暄、分享、拒绝);2. 提升有效倾听能力(专注、反馈、共情倾听);3. 能应对日常沟通中的小冲突

1. 日常沟通场景(邻里、朋友、家人对话)及原则;2. 倾听的价值与常见误区(分心、打断、主观判断);3. 有效倾听方法(专注姿态、适时反馈、复述确认);4. 日常沟通冲突(意见分歧、误解)的化解技巧

第五章 职场沟通

1. 掌握职场核心场景沟通技巧(上下级汇报、同事协作、客户对接);2. 能撰写职场常用文书(周报、会议纪要、工作邮件);3. 理解职场沟通的专业与高效原则

1. 职场沟通原则(专业、尊重、目标导向);2. 不同场景技巧:向上汇报(简洁重点)、同事协作(清晰分工)、客户沟通(需求挖掘);3. 职场文书写作规范与实例;4. 职场沟通效率提升方法

第六章 交友沟通技巧

1. 掌握交友沟通的核心能力(破冰、共情、信任建立);2. 能应对交友中的沟通难题(话题冷场、观点差异);3. 理解友谊维系中的沟通原则

1. 交友沟通的起点:破冰技巧(寻找共同点、适度自我暴露);2. 共情沟通方法(换位思考、倾听理解、情绪共鸣);3. 话题延续与深化技巧(提问、分享、兴趣联动);4. 交友冲突(误解、分歧)的温和化解策略

第七章 管理沟通

1. 理解管理沟通的目标(决策传递、团队协作、激励下属);2. 掌握管理者沟通技巧(指令清晰、反馈及时、冲突协调);3. 能组织高效管理沟通场景(会议、绩效面谈)

1. 管理沟通的本质与价值(提升团队效率、凝聚目标);2. 向下沟通(指令传达、激励反馈)与向上沟通(汇报建议、需求对齐)技巧;3. 团队沟通(会议组织、协作分工)方法;4. 管理沟通中的授权与责任传递

第八章 谈判中的沟通

1. 识别谈判沟通的核心要素(目标、利益、底线);2. 掌握谈判沟通技巧(倾听探需、清晰表达、让步策略);3. 能应对谈判中的分歧与僵局

1. 谈判沟通的本质(利益平衡、双赢导向);2. 谈判前准备(目标设定、信息收集、底线明确);3. 谈判中技巧:倾听挖掘需求、逻辑表达立场、灵活让步;4. 谈判僵局(分歧、对抗)的化解策略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

1. 认知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价值观、礼仪、语言习惯);2. 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尊重差异、适配表达、文化共情);3. 能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误解

1. 文化差异维度(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时间观念、礼仪规范);2. 跨文化沟通常见障碍(刻板印象、语言歧义、礼仪失误);3. 适配技巧:语言调整(简洁通俗)、礼仪尊重(问候、馈赠)、情境适配;4. 国际商务 / 日常跨文化沟通案例分析

第十章 现代沟通方式

1. 熟悉主流现代沟通工具(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社交平台);2. 掌握现代沟通工具的使用规范与技巧;3. 理解现代沟通的效率与伦理边界

1. 现代沟通工具分类及特点:即时通讯(微信、企业微信)、视频会议(Zoom、腾讯会议)、社交平台(微博、LinkedIn);2. 不同工具的适用场景(日常协作、远程会议、商务拓展);3. 现代沟通规范(响应时效、信息保密、语言得体);4. 现代沟通伦理(避免过度依赖、尊重隐私、信息真实)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章 沟通概述



第二章 语言沟通



第三章 非语言沟通



第四章 日常沟通与倾听技巧





第五章 职场沟通





第六章 交友沟通技巧





第七章 管理沟通





第八章 谈判中的沟通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



第十章 现代沟通方式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章 沟通概述

案例教学、互动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二章 语言沟通

案例教学、技能训练、讨论分析、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三章 非语言沟通

案例教学、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阶段性复习

自习

-

2


2

第四章 日常沟通与倾听技巧

案例教学、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五章 职场沟通

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测试互动、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4


4

X2考核(无效沟通视频分享)

小组汇报、讨论分析

过程性考查

2


2

第六章 交友沟通技巧

案例教学、互动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七章 管理沟通

案例教学、互动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八章 谈判中的沟通

案例教学、互动模拟、讨论分析、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2


2

第九章 跨文化沟通

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图表分析、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4


4

第十章 现代沟通方式

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对比分析、多媒体辅助

随堂考查

4


4

X3考核(我的脱口秀——即兴演讲

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

2


2

合计

32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通过对沟通与交流课程的精心设计和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挖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力图实现“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沟通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

1. 在人际沟通中,具备厚德仁爱、正直善良的个人品德,常怀敬人心、自信心、真诚心和同理心,养成平等、诚信、友善的沟通心态。

2. 培养学生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地与人沟通地意愿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X1

30%

课堂表现

10

10

20

20

20

20

100

X2

30%

无效沟通视频分析分享

20

30

30

20



100

X3

40%

演讲比赛



40

40

10

10

10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