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773《民间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SJQU-QR-JW-055A0


民间艺术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民间艺术概论

Intercultural to Fork art

课程代码

2030773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广告

课程类别与性质


考核方式

考试

选用教材

民间艺术概论,赵农编著陕西人民艺术出版社2011-12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对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的总览概括阐述。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着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操,其形式丰富多样,承袭积淀古老,亦有创新融入,极具时代特色。课程将内容主要分为民间艺术氛围、民间艺术素材和民间艺术形式三大部分:

民间艺术氛围指的是民间艺术的背景。一般由节日、成风、民俗、风土人情等构成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家庭艺术以及生活艺术等。

民间艺术素材则就是人们在民间艺术表现中使用的材料及其制作的方法常见的素材有木制品、革料、纸浆、纸做木制品、绢布、棉布、布绒、绳索以及各种油画材料等。

民间艺术形式则是通过素材组合及其制作工艺,把民间艺术表现出来的形态代表性的有舞蹈、戏剧、声乐、木雕、绣品、年画、竹编等。

,本门课程还包含民间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传承(非遗)等内容,从而将民间艺术这一古老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有机性、规模性、科学性上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研究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人们民间艺术认知的视野,也为院系的同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审美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家未来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门课程建议对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们选修除了开展好课堂学习外,还建议多看相关的纪录片、在生活中多做观察。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4.9.20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增强人文修养,健全文化性格和人格,深化文化遗产的意识,服务文化创意

技能目标

2

系统学习民间艺术知识,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特征和技艺

3

学会利用转化传统民间艺术为创意产业服务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4

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与本课程相关的审美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具有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H

1. 增强人文修养,健全文化性格和人格,深化文化遗产的意识,服务文化创意

4.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100%

LO2

H

1.增强人文修养,健全文化性格和人格,深化文化遗产的意识,服务文化创意

2.系统学习民间艺术知识,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特征和技艺

3.学会利用转化传统民间艺术为创意产业服务

100%

LO5

H

2.系统学习民间艺术知识,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特征和技艺

100%

LO7

H

3.学会利用转化传统民间艺术为创意产业服务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民间艺术的观念、分类以及基本特征。

(二)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理解民间艺术内涵、了解发展脉络。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传统民俗内涵的理解;2.难点:基本特征的掌握。



第二章:民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寻绎

(一)课程内容:民间艺术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形态,包括:原始艺术、下层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生活文化。

(二)教学要求:掌握中国民俗和乡土文化的交流发展,理解民间艺术发展的历史范畴、了解各民族艺术的形态。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艺术历史形态;2.难点:对民间艺术历史范畴的掌握



第三章:民俗信仰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中国民俗信仰、民间神像、祭祀用品

(二)教学要求:掌握中国民俗的基本原理,理解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关系,了解民间艺术与传统信仰之间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民间艺术与民间信仰之关系;2.难点:民俗与民间艺术之关系



第四章:建筑陈设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民间建筑的艺术特征、民居陈设形式。

(二)教学要求:掌握民间艺术在建筑和人居环境中的体现,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了解建筑和人居环境中的民间艺术技艺。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建筑与人居环境中的民俗;2.难点:建筑与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原理。



第五章:衣饰穿戴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民间服饰概论,东南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汉族民间服饰,首饰、配饰和织绣印染工艺。

(二)教学要求:掌握各民族服饰艺术特征、理解民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了解基本工艺。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服饰基本特征的区分;2.难点:基本工艺的切身感受。



第六章:生活器用中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生活器用的创造历史,饮食器具、起居用具、其他用具。

(二)教学要求:掌握器具的功能和造物历史,理解器具与生活习俗的内在联系、了解器具的设计制作原理。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器具与生活习俗的关系;2.难点:器具的具体使用和功能。



第七章:生产劳动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和劳动过程中的适用习俗,生产工具的分类和审美意义,农业工具、渔猎养殖工具、手工业工具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使用原理。 (二)教学要求:掌握民间艺术的劳动性质,理解劳动生产工具的审美设计理念,了解生产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工艺原理。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劳动工具的设计性审美性;2.难点:劳动工具的生产特征和艺术特征的如何结合。



第八章:传统商业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传统包装中的民间艺术,店面招幌的设计和工艺。

(二)教学要求:掌握传统商业艺术的艺术特征、理解传统商业的营销理念和民间艺术的关系,了解民间商品包装以及店面广告的设计理念。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传统商业艺术的设计艺术特征; 2.难点:传统商业理念与民间艺术之关系。



第九章:环境装饰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木板年画、民间绘画和民间剪纸的装饰性。

(二)教学要求:掌握年画、绘画和剪纸的艺术特征,理解年画、绘画和剪纸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民间年画、绘画和剪纸的造型特征;2.难点:民间年画、绘画和剪纸原始信仰、乡土崇拜的原理。



第十章:戏曲表演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戏曲面具、脸谱、木偶和皮影中的民间艺术。

(二)教学要求:掌握面具、脸谱、木偶和皮影的造型艺术特征,理解戏曲表演中的综合多元性,了解传统戏曲的基本表现形态。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面具、脸谱、木偶和皮影的表演纽带。 2. 难点:戏曲表演中面具、脸谱、木偶和皮影的功能。



第十一章:游艺竞技中的民间艺术

(一)课程内容:游艺竞技与民间艺术的关系,民间玩具、民间灯彩的艺术特征。 (二)教学要求:掌握民间玩具和灯彩在生活中的使用和制作工艺,理解民间老百姓的生活情趣,了解民间游艺在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民间玩具和灯彩的功能和制作工艺;2.难点:民间玩具和灯彩的时代特性和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民间艺术的造型与审美

(一)课程内容:总结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视觉审美习惯、审美情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寄情感怀的强大内在功能。

(二)教学要求:掌握民间艺术的丰富的情感力量,理解老百姓生活的乐趣,了解老百姓在生活中享受劳动和生活喜悦的情态。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民间艺术的艺术特征,理解老百姓的劳动生活情态;2.难点:对广大老百姓审美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民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寻绎


第三章 民俗信仰中的民间艺术



第四章 建筑陈设中的民间艺术

第五章 衣饰穿戴中的民间艺术


第六章 生活器用中民间艺术



第七章 生产劳动中的民间艺术



第八章 传统商业中的民间艺术

第九章 环境装饰中的民间艺术



第十章 戏曲表演中的民间艺术




第十一章 游艺竞技中的民间艺术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的造型与审美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讲述教学法

课堂问答

2


2

第二章 民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寻绎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4


4

第三章 民俗信仰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2


2

第四章 建筑陈设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小组项目报告

2


2

第五章 衣饰穿戴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

2


2

第六章 生活器用中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解决问题学习

2


2

第七章 生产劳动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

2


2

第八章 传统商业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合作学习

4


4

第九章 环境装饰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小组项目报告

4


4

第十章 戏曲表演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解决问题学习

2


2

第十一章 游艺竞技中的民间艺术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解决问题学习

2


2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的造型与审美

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4


4

合计

32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2





3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增强人文修养,健全文化性格和人格,深化文化遗产的意识,服务文化创意。


本门课程将通过讲述相关专业的知识、开展案例模拟和分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增强和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向国际社会和外国友人传达我国的文化精髓和核心价值观


指标点:

LO1品德修养: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1

50%

期终开卷考

30

30

20

20

50

X1

10%

考勤+提问

50

20

20

10

10

X2

20%

小组项目报告

20

30

30

20

20

X3

20%

小组项目报告

20

30

30

20

2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1







X1







X2







X3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