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47《经典影片鉴赏》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经典影片鉴赏》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经典影片鉴赏

(英文)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Classic Films

课程代码

2030447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网络与新媒体 大三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选修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影视鉴赏》,辛勤 陈昊姝 潘芊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ISBN 9787577208282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诣在通过对当代优秀电影开展集中欣赏,对学生的审美力和洞察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其既能反思与提炼前期课程中“表导演基础”的学习成果,又为之后在高年级专业学习中的“摄影与摄像”,“后期编辑特效”等业务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感性审美经验,从优秀的电影大师的代表作中切身体会到影视艺术的精髓。通过对十余部佳作的系统赏析,了解影视的镜头语言和运镜技法,以及电影的故事结构设计和动作表演。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适合新闻传播学院各年级学生学习。

大纲编写人

辛勤

/修订时间

2024.08.31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2

熟悉电影艺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了解电影历史文化演进的基本分野

4

将电影艺术的发展变迁融入“新四史”的认知维度

5

初步掌握“艺术评论”与“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技能目标

6

历史文本数据获取与整理:学生将对“文化典型”“文化溯源”初步处理能力

7

对历史案例的分析使用:对电影艺术的演进进行案例分析

8

新媒体内容制作技能:能根据所学影视鉴赏知识进行内容创作

9

新媒体内容创作优化1优化作品的形式表现力,导入艺术性的审美元素

10

新媒体内容创作优化2融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属性,达成较好的传播效果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11

奉献社会,富有爱心,懂得感恩,自觉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具有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动,积极把所学的电影鉴赏知识融入“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案例教学中去。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深入学习经典影视的家国情怀,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LO2专业能力:全面人文素养:对影视、音乐艺术具有较高水准的鉴赏力与创作力,从而提高媒体内容的质量和品位。

LO4自主学习: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对当代艺术作品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

LO8国际视野:对全世界最新的艺术成果施以关注,以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M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深入学习经典影视的家国情怀,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100%

LO2

H

全面人文素养:对影视、音乐艺术具有较高水准的鉴赏力与创作力,从而提高媒体内容的质量和品位。

100%

LO4

H

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对当代艺术作品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


LO8

M

对全世界最新的艺术成果施以关注,以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授课章节

第一单元 绪论

教学目的

主要论述当代电影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应该明确学习电影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电影赏鉴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并了解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一、学生自身电影爱好摸底,并推演其审美形成的艺术逻辑。

二、当代主流电影流派概述

三、教材观点罗列与批评

四、电影艺术与当代艺术产业的和谐共生关系

五、电影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本课程的一般考察内容与教学目的。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1

备 注

拟行课1

授课章节

单元 德国电影1

教学目的

1德国电影“铁皮鼓”主要段落赏鉴

2.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来理解和认识该片艺术特征。

着重强调“电影文学性”与视觉呈现性的辩证关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强化电影文学性的本体论认知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本体分析

一、“文学性”

二、“壁画感”

三、“法德新电影”之传承关系

第二节 主题分析

一、全片知觉意义提炼与鼓的意象隐喻

二、人格化的历史述说

三、全片历史感所承载的审美特征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1

备 注

拟行课1 -2

授课章节

单元 德国电影2

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德国电影《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并就此探讨以法斯宾德为代表的“德国新电影”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法斯宾德及其电影艺术的风格特色,并就其后世影响作述评

教学难点

对其作品分析理论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法斯宾德简介

一、审美性

二、传承来路

三、一般评价及教师个人评价

法斯宾德作品的艺术层次

一、常用艺术语言

二、常用艺术形象

三、“特征化”的艺术意蕴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 进程性作业1

备 注

拟行课2-3周(篇幅较长当有所机动)





授课章节

单元 意大利与法国电影

教学目的

电影泛化的种类,自始就不是单一的,且在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愈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法意两国作为电影艺术“狂飙突进”的策源地,对其代表作品与作者的融汇式解读,不但有利于对复杂的艺术系统进行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把握电影艺术在二十世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两国电影的多样性、同源性的特征

教学难点

内容庞杂 压缩与取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1. 代表作家与作品

  1. 《天堂电影院》

  2. 《“三色”系列》

  3. 新浪潮与新现实主义

  1. 审美性元素

  1. 物象

  2. 隐喻

  3. 冲突模式

  4. 音乐音响

  5. 叙事逻辑的反嬗

  1. 文本分析与叙事性分析

主要是两部代表作品的核心段落讲解

  1. 后世影响与批评

120世纪的观点

221世纪以来的观点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

备 注

拟行课2-3周(篇幅较长当有所机动)




授课章节

第五单元 美国电影

教学目的

在前期课程充分介绍欧陆电影后,必须一窥当代电影工业某种意义上的“主流”——北美电影产业,尤其着重剖析其产品对“观众心理定势”进行建构的奇异功能,同时亦展开对好莱坞电影的“审美直觉无意识触发心理体验”的学术性探讨,以期学生能在日后进行独立艺术创作或分析其他电影作品中融会贯通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好莱坞电影的创作历程

教学难点

庞杂繁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1. 类型电影之滥觞

  1. 历史沿革

  2. 风格嬗变

  1. 好莱坞电影的本体论与本质论

  1. 审美

  2. 形象

  3. 技术(此技术并非指工业技术)

  4. 语汇系统

  1. 代表作品与思潮分析

  1. 低俗小说

  2. 好家伙

  3. 阿甘正传

  1. 全球化演变中的好莱坞电影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2进程性作业2

备 注

拟行课2-3周(篇幅较长当有所机动)




授课章节

第六单元 前苏联电影

教学目的

前苏联电影对整个东亚电影流派都有深邃的影响,以此为全课引入当下电影世界的开篇较为恰切。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独具特色的东欧审美

教学难点

取舍与提炼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代表作品解读——《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此外还有两位备选大家(以丘赫莱依、梁赞诺夫为代表)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无

备 注

拟行课1



授课章节

第七单元 东亚电影1日本

教学目的

跨文化的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日本电影在“脱亚入欧”过程中的审美嬗变可堪其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黑泽明的审美世界

教学难点

电影语汇以当今观之略显陈旧

教学方法

现场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代表作品《罗生门》或《七武士》择其一者分析之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

备 注

拟行课1



授课章节

第八单元 东亚电影2中国大陆及港台

教学目的

电影艺术创作最终肯定是“归结于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 贾磊磊,让学生通过分析作者作品了解当下中国大陆电影与港台电影产业的艺术特色,引导他们树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伟大抱负。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本章有普通教学与总结全课的双重性质

教学难点

归拢主题有难度

教学方法

实践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1. 香港电影

  1. 年代论

  2. 审美论

  3. 作者论

  1. 大陆电影

  1. 代际联系

  2. 代表人物

  3. 现实与意识”的时空线索

第三节、电影鉴赏的“活在当下”


实 验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思考题及作业题

作业:进程性作业3

备 注

拟行课2-3周(篇幅较长当有所机动)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LO1

LO2

LO8




第一单元 绪论

M






第二单元 德国电影1


M





单元 德国电影2


H





单元 意大利与法国电影


H





第五单元 美国电影







第六单元 前苏联电影







第七单元 东亚电影1日本







第八单元 东亚电影2中国大陆及港台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合计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经典影片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 通过影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影片内容。

二、课程内容

1. 影片选择: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如《红岩》、《焦裕禄》、《大决战》等,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题材。

2. 影片背景介绍:每部影片放映前,教师需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及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影片鉴赏:引导学生从艺术表现、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鉴赏。

4. 思政元素融入:结合影片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革命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6. 作业与实践:布置相关影片观后感或论文写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影片中的思政元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影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思政理论。

2. 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对影片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理解。

3.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影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4.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观后感、论文等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评价

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后感、论文等作业,评价其对影片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经典影片鉴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X1

20

进程型作业1(小论文,以学生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近期,尤指2010年代后的作品)为分析对象,创作一篇具有一定学理性的观影评述,具体篇名自定。)







30

X2

40

进程型作业2在进行系统观影后,结合授课内容,以某一电影流派为分析对象,撰写一篇具有学术思维的电影学艺术批评,具体题目自拟)







30

X3

40

进程型作业3不限主题,针对某一具有相对稳定创作风格并被学术界及艺术界认可的电影作者(导演),创作一篇具有学理性的,带有文献综述意味的电影学艺术述评







4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