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设计与制作》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App设计与制作 | |||||
(英文)App Design and Making | ||||||
课程代码 | 2030477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24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网络与新媒体三年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UI设计》 田甜,周之毅,李旭龙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8-01/1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平面设计 2030317(2),图像处理 2030151(2) | |||||
课程简介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App设计与制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手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有关“APP设计与制作的概念、基本知识;挖掘APP的用户需求;APP设计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则;APP的界面特点”等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熟悉和掌握 APP界面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具备从事App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学会系统规划和全局思维,并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制作出有创意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App设计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设计能力、服务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适合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知识后学习。建议课程排课时,需要单科独进,二节课连上,方便案例讨论及作业制作。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6 | |||
专业负责人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5.6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APP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了解移动应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了解AIGC技术在App设计中的应用场景。 |
2 | 熟悉当前主流的APP设计风格和特点,学习并借鉴优秀的界面作品和案例。 | |
技能目标 | 3 | 能够使用主流APP设计工具进行视觉设计,使用AIGC技术辅助界面设计,制作完整的移动端 UI 作品。 |
4 | 能够完成APP的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等工作。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6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设计中体现个性和创意。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④利用新媒体工具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图表的技能技法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①在集体活动中能主动担任自己的角色,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共同完成任务。 ②能用创新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 |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②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2 | ④ | H | 1掌握APP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了解移动应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了解AIGC技术在App设计中的应用场景。 | 60% |
2熟悉当前主流的APP设计风格和特点,学习并借鉴优秀的界面作品和案例。 |
| |||
4能够完成APP的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等工作。 | 20% | |||
LO6 | ① ② | H | 5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100% |
6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设计中体现个性和创意。 | 100% | |||
LO7 | ② | H | 3能够使用主流APP设计工具进行视觉设计,使用AIGC技术辅助界面设计,制作完整的移动端 UI 作品。 | 20% |
(一)各实验项目的基本信息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1 | 图标制作 | ④ | 2 | 8 | 10 |
2 | 界面临摹 | ④ | 4 | 8 | 12 |
3 | App设计主题创作 | ④ | 0 | 8 | 8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
实验1:图标制作 |
【内容】 为移动应用程序设计并制作图标。 【要求】 创新性与视觉效果:图标设计的创新性程度,以及其视觉效果的吸引力。是否能够引起观察者的注意,是否与App主题相关。 色彩、形状与细节处理:对图标中色彩的运用,形状的合理性,以及对细节的处理。包括色彩搭配是否和谐、形状是否清晰、细节是否精致。 |
实验2:界面临摹 |
【内容】 选择现有的移动应用界面,并进行临摹制作。 【要求】 界面还原度:对原界面的还原程度,包括元素的比例、颜色、样式等。 完成度与准确性:界面临摹的完成度和准确性,包括所涵盖的元素、页面数量等。 技术水平:界面临摹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包括工具的使用、图形处理等。 |
实验3:App设计主题创作 |
【内容】 分小组完成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制作,并汇报。 【要求】 选题与市场价值:选题紧扣主题,能够引起观众兴趣,具备传播的潜力。 功能性和创新性:App功能设计合理,具备创新性,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UI/UX设计:用户界面设计(UI)符合设计原则,用户体验(UX)流畅,易用性高。应用AIGC技术进行App主的创意和界面元素设计。 项目完成度:项目整体完成度,包括功能实现程度、页面数量等。 呈现与展示:最终呈现效果,包括演示、文档、报告等。 |
(三)各实验项目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实验项目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
图标制作 |
| √ | √ |
|
|
|
界面临摹 | √ | √ | √ | √ |
|
|
App设计主题创作 |
| √ | √ | √ | √ | √ |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范,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利用APP设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款弘扬传统文化的APP,或设计一款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性APP。 2. 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设计中体现个性和创意,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APP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3.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例如,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APP设计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设计实用、易用、美观的APP界面,提升用户体验,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 |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X1 | 20% | 进程性作业 |
| 50 | 50 |
|
|
| 100 |
X2 | 30% | 进程性作业 | 20 | 20 | 30 | 30 |
|
| 100 |
X3 | 50% | 期末作业 |
| 10 | 20 | 30 | 20 | 20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