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564《传媒类经典图书赏析》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传媒类经典图书赏析》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传媒类经典图书赏析

(英文)Reading and analyzing books about media

课程代码

2030564

课程学分

2.0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四(其他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类别与性质

系级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核

选用教材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陈力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版,ISBN: 9787300230559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课程简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行业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经验。《传媒类经典图书赏析》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对传媒领域经典图书的深入研读与赏析,引导学生领略传媒学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专业素养和文化鉴赏能力,为学生未来在传媒行业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年级学开设的课程(其他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情况,圈定议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传播经典著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内外主流前沿传播学知识,使学生通过概论或介绍获得的知识生根,逐步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适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四学生(其他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学习本课程有利于本科学科知识积累,培养扎实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可以更好的学习深层次理解经典理论知识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2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4.6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2024.6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能够深入阅读和理解传媒领域的经典图书,掌握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


2

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掌握跨学科的角度审视传媒问题能力,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

技能目标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能够对图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4

提高学生经典图书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包括语言风格、结构布局和论证逻辑。学习如何撰写书评、论文等学术性文本,表达自己对传媒经典的理解和见解。


5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沟通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见解,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6

培养学生将经典图书中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传媒案例中,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7

帮助学生在掌握传媒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专业人士。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具有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

新媒体内容生产所必备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职业素养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H

7.帮助学生在掌握传媒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专业人士。

100%

LO2

H

1.能够深入阅读和理解传媒领域的经典图书,掌握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

100%

2.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掌握跨学科的角度审视传媒问题能力,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能够对图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H

6.培养学生将经典图书中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传媒案例中,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LO7

H

4.提高学生经典图书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包括语言风格、结构布局和论证逻辑。学习如何撰写书评、论文等学术性文本,表达自己对传媒经典的理解和见解。

5.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沟通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见解,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5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1. 传媒类经典图书概览/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预期学习成果

1.知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考核方式;

2.了解国内外传媒类经典图书基本情况;

3.掌握《舆论》的核心观点;

4.运用李普曼的观点分析现实舆论现象的能力,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5.正确认识舆论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增强对舆论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内容

1.《传媒类经典图书》课程概况;

2.国内外传媒类经典图书基本情况;

3.《舆论》概况

1)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成就

2舆论》的写作背景及经典意义

3内容概要

4)《舆论》的核心观点拟态环境 刻板印象

4.总结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赏析

预期学习成果

1.了解《理解媒介》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让学生熟悉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在不同媒介发展阶段的应用和演变。

2.运用麦克卢汉的理论分析现实媒介现象的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理解媒介对社会、文化、人类行为的影响。

3.树立正确的媒介观,理解媒介技术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培养他们对媒介使用的责任感和批判意识。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理解媒介》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理解媒介》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1)“媒介即讯息”及“媒介是人的延伸”

(2)“热媒介”与“冷媒介”

(3)“地球村”

5.讨论:媒介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和价值观。


  1.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赏析

预期学习成果

1.理解《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包括群体的定义、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2.掌握勒庞对群体行为的分析方法,了解其理论的背景和意义;

3.运用勒庞的理论分析现实群体事件的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正确认识群体心理,避免盲目从众,培养独立人格。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乌合之众》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乌合之众》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1)群体的定义与特征

2)群体的心理特点

3)群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5.课堂小结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赏析;

预期学习成果

1.理解《娱乐至死》一书的核心观点如“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等;

2.运用《娱乐至死》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正确认识娱乐化现象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娱乐至死》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娱乐至死》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1)媒介即隐喻

2)媒介即认识论

3)娱乐至死现象

5.课堂小结


  1. 伊丽莎白·诺尔·诺曼《沉默的螺旋》赏析

预期学习成果

1.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核心观点;

2.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地位;

3.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的能力;

4.正确认识舆论对个体意见表达的影响,增强学生在复杂舆论环境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娱乐至死》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沉默的螺旋》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1)“沉默的螺旋”的含义

2)“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

3)“沉默的螺旋”在社会舆论中作用

5.课堂小结


  1. 汤姆·斯丹迪奇《社交媒体简史》/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赏析二选一)

预期学习成果

1.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核心观点;

2.理解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社会文化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社交媒体现象的能力;

4.正确认识社交媒体的利弊,培养健康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识。

1.掌握《论出版自由》的核心观点;

2.运用弥尔顿的观点分析现实出版自由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出版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正确认识出版自由的价值,增强对言论自由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沉默的螺旋》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5.总结

或者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论出版自由》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5.总结


第七讲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赏析

预期学习成果

1.了解居伊·德波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2.掌握《景观社会》的核心概念;

3.运用德波的观点分析现代社会现象的能力。

4.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中景观的异化现象,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景观社会》读书小组汇报、问答及讨论

3.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

4.重要观点梳理及解析

5.总结


第八讲 课程总结、论文讲评

预期学习成果

了解复习本学期重要知识点

掌握论文写作基本规范

教学内容

1.复习本学期重要知识点

2.论文写作基本规范

3.期末论文答辩及点评

4.传媒类经典图书对当代的意义容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7

第一讲 传媒类经典图书概览/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第二讲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赏析;



第三讲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赏析;



第四讲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赏析;



第五讲 伊丽莎白·诺尔·诺曼的《沉默的螺旋》赏析



第六讲 汤姆·斯丹迪奇《社交媒体简史》/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赏析二选一)




第七讲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赏析



第八讲 课程总结、论文讲评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讲 传媒类经典图书概览/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考查

4

0

4

第二讲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赏析;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三讲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赏析;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四讲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赏析;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五讲 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伊丽莎白·诺尔·诺曼的《沉默的螺旋》赏析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六讲 汤姆·斯丹迪奇的《社交媒体简史》/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赏析二选一)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七讲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赏析

讲授、小组报告小组讨论

考查

4

0

4

第八讲 课程总结、论文讲评


讲授案例分析

考查

4

0

4

合计

32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2





3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媒类经典图书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7

8

X1

15%

平时表现

10

20

50



20



100

X2

35%

小组读书报告



30

30


50

30


100

X3

50%

期末论文


5

50

5


20

20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1







X1







X2







X3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