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分析》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新媒体用户分析 | |||||
(英文)New media users analysis | ||||||
课程代码 | 2030713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网络新媒体 大学二年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核 | |||
选用教材 | 余红 张雯《新媒体用户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以新媒体产品的用户分析为主线,融合学界和业界新资讯和理论发展,详细介绍新媒体产品生命周期之中用户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心理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以“人”为中心,一方面,以新媒体时代的普通用户为中心,探究新媒体与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新媒体技能掌握、思维能力深化及综合素养提升,体现以人为本的研究视角和教学实践。 本课程尝试将文学、统计学、心理学深度融合,结合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富有哲思的文学片段以及新媒体经典案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理解新媒体用户分析背后的思维逻辑,生动形象地感知、了解新媒体用户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新兴方法,并能够使用新媒体用户分析方法开展新媒体用户分析工作,结合用户研究范例,讲解理论与实践中的新媒体问题,呈现出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研究意识。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5 | |||
专业负责人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5.6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了解学界和业界新资讯和理论发展 |
2 | 了解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心理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
技能目标 | 3 | 能够使用新媒体用户分析方法开展新媒体用户分析工作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4 | 以人为本,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及综合素养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新媒体内容生产所必备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职业素养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①
| M | 4.以人为本,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及综合素养 | 100% |
LO2 | ② | H | 1.了解学界和业界新资讯和理论发展 | 50% |
2.了解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心理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50% | |||
LO3 | ② | H |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知道新媒体的概念,了解新媒体媒介形态的进化过程和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什么是“新媒体” 2.新媒体媒介形态的进化 3.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单元 新媒体产品经理 明确新媒体产品经理的基本类型和工作职责;知晓新媒体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 1.新媒体产品经理的概念 2.新媒体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 3.新媒体产品经理的晋升之路 第三单元 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知道用户需求相关的理论及什么是用户需求分析,了解新媒体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用户需求,掌握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1.用户需求分析 2.新媒体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用户需求 3.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设计 第四单元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了解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方法,理解人物角色和用户画像的基本概念,掌握人物角色创建步骤,了解用户画像和人物角色的区别和作用。 1.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概述 2.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3.建构用户行为模型步骤与方法 第五单元 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了解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方法以及建构用户心理模型步骤与方法。 1.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概述 2.新媒体用户心理研究方法 3.构建用户心理模型步骤和方法 第六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性研究方法 知道定性研究方法的概念,掌握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人种志几种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形和开展过程。 1.定性研究方法 2.文献法 3.观察法 4.访谈法 5.人种志 第七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量研究方法 知道定量研究方法的概念,掌握抽样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形和开展过程。 1.定量研究方法 2.抽样问卷调查法 3.内容分析法 4.控制实验法 第八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混合研究方法 知道混合研究方法的概念,掌握卡片分类法、AB测试法、合意性研究、可用性测试、数据挖掘等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形和开展过程。 1.混合研究方法 2.卡片分类法 3.AB测试法 4.合意性研究 5.可用性测试 6.数据挖掘 7.用户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九单元 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和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知道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数据来源,了解数据分析工具,掌握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用户分析质量评估的指标,即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掌握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1.数据分析和数据来源 2.数据分析过程和工具 3.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4.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5.如何提高信度和效度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第一单元 关于新媒体 | √ |
|
| √ |
第二单元 新媒体产品经理 |
|
|
| √ |
第三单元 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 √ | √ | √ |
|
第四单元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 √ | √ | √ |
|
第五单元 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 √ | √ | √ |
|
第六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性研究方法 | √ | √ | √ |
|
第七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量研究方法 | √ | √ | √ |
|
第八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混合研究方法 | √ | √ | √ |
|
第九单元 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和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关于新媒体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二单元 新媒体产品经理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三单元 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第四单元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第五单元 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撰写一份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用户分析报告 | 2 | 2 | 4 |
第六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性研究方法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3 | 3 | 6 |
第七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量研究方法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第八单元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混合研究方法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用某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 2 | 2 | 4 |
第九单元 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和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
|
|
|
2 |
|
|
|
|
3 |
|
|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在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和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中,全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课程思政贯彻到新媒体实践中。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 |||
X1 | 20% | 结课展示 |
|
|
| 100 | 100 |
X2 | 20% | 平时成绩 | 50 |
|
| 50 | 100 |
X3 | 30% | 撰写一份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用户分析报告 | 20 | 30 | 30 | 20 | 100 |
X4 | 30% | 用某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 20 | 30 | 30 | 20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4 | 基于平时作业,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以“假如我是产品经理”为主题,进行结课展示。展示方式:可以以小组、个人甚至模拟产品经理会议现场的方式来呈现,形式不做具体要求,倡导实用价值和展示特色。 | 小组分工合理,通力配合,展示形式有特色,实用价值高。 | 小组有分工,配合良好;展示形式新颖,具有实用价值。
| 小组分工不明,配合一般; 展示形式普通,有一定实用价值。 | 未交作业,未做展示。 |
X2 | 1.4 | 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及时反馈。 | 讨论互动逻辑性强,娴熟运用新媒体用户分析相关理论基本观点,开展新媒体用户分析。仅有个别要求没有达到。 | 讨论互动逻辑性较强,能够运用新媒体用户分析相关理论基本观点,开展新媒体用户分析。有个别要求没有达到。 | 讨论互动逻辑性不太强,基本能够新媒体用户分析相关理论基本观点,开展新媒体用户分析。有几项主要要求没有完全达到。
| 无故不按时、不按规范参与讨论或提交作业。
|
X3 | 1.2.3 | 一份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用户分析报告 | 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各成员间通力协作,工作规划科学,从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实际出发,进行用户分析,报告撰写规范优质,结构清晰,具有较强实际价值。
| 小组有分工、各成员配合良好,工作按规划进行,能够结合实际撰写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用户分析报告,报告撰写符合规范,结构清晰,有实际价值。
| 小组有一定分工协作,各成员配合度尚可,工作有一定规划,能够撰写新媒体产品在不同产品周期的分析报告,报告撰写较规范,结构较清晰,有一定实际价值。
| 未交作业,或作品抄袭。 |
X4 | 1.2.3 | 用某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 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各成员间通力协作,工作规划科学,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撰写规范优质,结构清晰,具有较强实际价值。 | 小组有分工、各成员配合良好,工作按规划进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撰写符合规范,结构清晰,有实际价值。
| 小组有一定分工协作,各成员配合度尚可,工作有一定规划,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撰写较规范,结构较清晰,有一定实际价值。 | 未交作业,或作品抄袭。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