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融合新闻学 | |||||
(英文)Convergence Journalism | ||||||
课程代码 | 2030720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大学二年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核 | |||
选用教材 | 刘涛著,《融合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
课程简介 | 面对未来传媒变局,新闻工作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答案必然是融合新闻实务能力,全媒体新闻素养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融合新闻实务能力,也就是掌握融合新闻的策划、生产、制作、发布、运营能力。 本课程将系统讲授融合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融合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了解融合新闻传播的形态以及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集、编辑、发布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融合新闻传播有深刻理解,提高理解媒介融合生态和信息分析、捕捉和发布的能力,并初步具备高水平的融合新闻采编能力,能够适应和引领融合新闻传播发展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从事新闻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升学深造奠定良好基础。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适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大二学习。学习要求:具有一定新闻传播学基础和一定新闻编辑技术。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5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6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2025.6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融合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融合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
2 | 了解融合新闻传播的形态以及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集、编辑、发布中的应用 | |
技能目标 | 3 | 提高理解媒介融合生态和信息分析、捕捉和发布的能力 |
4 | 初步具备高水平的融合新闻采编能力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从事新闻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新媒体内容生产所必备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职业素养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① | H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从事新闻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100% |
LO2 | ② | H | 融合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融合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 50% |
了解融合新闻传播的形态以及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集、编辑、发布中的应用 | 50% | |||
LO3 | ② | H | 提高理解媒介融合生态和信息分析、捕捉和发布的能力 | 50% |
初步具备高水平的融合新闻采编能力 | 5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融合新闻的概念,了解当然新闻传播的形势,掌握融合新闻思维,能够有融合新闻的思维来开展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融合新闻的概念;当前新闻传播的形势;学习融合新闻思维 第二单元 融合新闻策划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新闻策划之时,之度,之效,具备围绕主题进行新闻策划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融合新闻策划;理解新闻选题策划;了解融合形态策划;掌握整合传播策划 第三单元 融合新闻叙事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来自于讲故事的能力高低,能有效与大众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闻为什么要讲故事;故事线上的时空结构;新闻创意互动叙事 第四单元 短视频新闻报道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短视频新闻报道、短视频新闻的形态特征、短视频新闻叙事及实际操作流程,娴熟掌握短视频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的应用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短视频新闻形态、短视频新闻实际操作流程 第五单元 短视频新闻和新闻评论 教学目标:知道短视频新闻和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不同,理解短视频新闻和短视频新闻评论的相关概念,掌握短视频新闻和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短视频新闻和新闻评论的操作方法 第六单元 图文新闻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图文新闻,了解图文新闻的基本概念,掌握图文新闻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图文新闻操作方法 第七单元 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的应用场景及操作方法,了解不同融合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具备能有效与大众沟通的能力和初步具备开展融合报道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的应用场景及操作方法 第八单元 移动直播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移动直播,了解移动直播如何讲故事,移动直播报道的互动方式,移动直播的技术相关问题,娴熟掌握两种以上融合媒体报道的应用技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移动直播的执行 第九单元 智能新闻生产和新闻伦理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算法新闻,了解机器人写作的现状、应用与平台算法的智能和未来,融合新闻报道的伦理与法规,了解智能新闻生产与党的宣传政策的把控,了解智能新闻生产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融合新闻报道的伦理与法规 第十单元 融合传播趋势下传媒的组织机构重塑 教学目标:了解融合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传媒的组织机构管理,融合传播形势下对传媒组织机构管理的新要求及有效的管理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传媒组织机构重塑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第一单元 融合新闻和融合新闻思维 | √ | √ |
|
|
|
第二单元 融合新闻策划 |
|
| √ | √ | √ |
第三单元 融合新闻叙事 | √ | √ |
|
|
|
第四单元 短视频新闻报道 | √ | √ | √ | √ | √ |
第五单元 短视频新闻和新闻评论 | √ | √ | √ | √ | √ |
第六单元 图文新闻 | √ | √ | √ | √ |
|
第七单元 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 | √ | √ | √ | √ |
|
第八单元 移动直播 | √ | √ | √ | √ |
|
第九单元 智能新闻生产和新闻伦理 | √ | √ |
|
| √ |
第十单元 融合传播趋势下传媒的组织机构重塑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融合新闻和融合新闻思维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第二单元 融合新闻策划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针对一个新闻选题进行专题策划讨论汇报 | 2 | 2 | 4 |
第三单元 融合新闻叙事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四单元 短视频新闻报道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3 | 3 | 6 |
第五单元 短视频新闻和新闻评论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第六单元 图文新闻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七单元 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融合传播方式,进行一组融合新闻报道制作 | 1 | 1 | 2 |
第八单元 移动直播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九单元 智能新闻生产和新闻伦理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1 | 1 | 2 |
第十单元 融合新闻未来趋势、融合传播趋势下传媒的组织机构重塑 | 启发+讨论+授课互动教学模式 |
| 2 | 2 | 4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
|
|
|
2 |
|
|
|
|
3 |
|
|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在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和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中,全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课程思政贯彻到新闻实践、新媒体实践中。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 |||
X1 | 20% | 结课展示 |
|
|
|
| 100 | 100 |
X2 | 20% | 平时成绩 |
|
|
|
| 100 | 100 |
X3 | 30% | 针对一个新闻选题进行专题策划讨论汇报 | 50 | 50 |
|
|
| 100 |
X4 | 30% | 融合新闻报道制作 |
|
| 50 | 50 |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5 | 结课展示 | 作品选题有价值;小组分工合理,通力配合; 作品创意独特,实用性和艺术性强;熟练使用短视频的剪辑手法。
| 作品选题有较高价值;小组有分工,配合良好; 作品有创意,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能够顺畅使用短视频的剪辑手法。
| 作品选题有一定价值;小组分工不明,配合一般; 作品有一定创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能使用短视频的剪辑手法。
| 未交作业,未做展示。 |
X2 | 5 | 平时成绩 | 逻辑性强,娴熟运用融合传播的相关理论基本观点,论据契合论点主旨需要,分析媒体符合实际。仅有个别要求没有达到。
| 逻辑性较强,能够运用融合传播的相关理论基本观点,论据符合论点主旨需要,分析媒体符合实际。有个别要求没有达到。
| 逻辑性不太强,基本能够运用融合传播的理论基本观点,论据基本符合论点主旨需要,分析媒体基本符合实际。有几项主要要求没有完全达到。 | 无故不按时、不按规范参与讨论或提交作业。
|
X3 | 2.3 |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个新闻选题进行专题策划讨论汇报,每人针对该新闻选题撰写策划方案。 | 选题新闻价值大,思考深刻,策划方案框架清晰,操作方法科学,可执行性强。 | 选题有新闻价值,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策划方案框架结构合理,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可执行。
| 选题有一定新闻价值,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分析,策划方案框架结构较合理,有一定操作方法。
| 未交作业,或作品抄袭。
|
X4 | 2.3 | 以小组为单位,用融合传播的思维、融合传播方式,进行一组融合新闻报道制作(一般不少于三种形式)。 小组报告中,体现每个成员所作的工作,以书面方式记录和呈现。 | 选题新闻价值大,按照融合新闻报道的制作规律,内容自采,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运用短视频、新闻评论、图文、H5、动画等三种以上方法进行报道,达到娴熟使用的水平。
| 选题有新闻价值,按照融合新闻报道的制作规律,内容基本自采,熟练地运用多种形式报道新闻,运用短视频、新闻评论、图文、H5、动画等三种及以上方法进行报道,具备用融合报道的方式开展融合新闻报道的能力。 | 选题有一定新闻价值,能够按照融合新闻报道的制作规律,内容部分自采,能够开展融合新闻报道,运用短视频、新闻评论、图文、H5、动画等报道方式不丰富,能够使用融合报道的方式开展融合新闻报道。
| 未交作业,或作品抄袭。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