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 | |||||
(英文)Selected Readings on Marxism Journalism Works | ||||||
课程代码 | 2030788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0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选用教材 |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导读》,郑保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787300082059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是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各时期关于新闻宣传的经典论著,及马克思主义主义新闻观各时期的理论特点等。通过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论著,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框架,理解其核心思想和历史背景,夯实理论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关于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相关论述和指导思想;并能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和评价;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时,具备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国际传播中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对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是一门旨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历史影响的课程。建议面向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年级学生开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新闻学和传播学领域,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批判性地分析和应用这些理论。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4.5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4.6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4.6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应用。 |
2 | 能够阅读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文献和论著。 | |
技能目标 | 3 | 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的能力。 |
4 | 提高研究技能,包括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学术写作能力。 | |
5 |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理解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6 |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增强学生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
7 |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理解新闻工作的社会职责。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②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①具有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① | H | 6.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增强学生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 100% |
② | H | 7.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理解新闻工作的社会职责。 | 100% | |
LO2 | ① | H | 1.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应用。 | 100% |
2.能够阅读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文献和论著。 | 100% | |||
3.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的能力。 | 100% | |||
4.提高研究技能,包括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学术写作能力。 | 100% | |||
5.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理解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 5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1.知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考核方式 2.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 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4.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的哲学基础及其与西方新闻观本质区别。 第二至七单元: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解读 第二讲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解读 第三讲 列宁新闻论著解读 第四讲 斯大林新闻论著论著解读 第五讲 毛泽东新闻论著解读 第六讲 刘少奇论新闻论著解读 第七讲 邓小平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新闻论著解读 1.掌握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阅读技巧 2.理解具体论著基本理论知识并能有批判性思考 3.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 4.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分析与应用能力,能用所学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加深对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第八讲 课程总结 对本学期所讨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基本要点做总结;了解论文写作基本规范。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一单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述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列宁新闻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第四单元 斯大林新闻论著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第五单元 毛泽东新闻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第六单元 刘少奇论新闻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第七单元 邓小平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新闻论著解读 | √ | √ | √ | √ | √ | √ |
|
第八单元 课程总结 | √ |
|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述 | 讲授 | 考查 | 4 | 0 | 4 |
第二单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三单元 列宁新闻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单元 斯大林新闻论著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单元 毛泽东新闻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六讲 刘少奇论新闻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七单元 邓小平论、江泽民与胡锦涛、习近平新闻论著解读 | 讲授、小组报告 | 考查 | 4 | 0 | 4 |
第八讲 课程总结评 | 讲授 | 考查 | 4 | 0 | 4 |
合计 | 32 |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
|
|
|
2 |
|
|
|
|
3 |
|
|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通过经典论著的学习,结合现代新闻传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新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重在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1 | 40% | 期末考试 | 20 | 20 | 15 | 15 | 20 | 5 | 5 | 100 |
X1 | 10% | 平时成绩 |
| 10 | 10 |
| 10 | 35 | 35 | 100 |
X2 | 25% | 读书报告 | 10 | 50 | 30 | 10 |
|
|
| 100 |
X3 | 25% | 期末论文 | 20 |
| 40 | 20 | 20 |
|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1 |
|
|
|
|
| |
X1 |
|
|
|
|
|
|
X2 |
|
|
|
|
|
|
X3 |
|
|
|
|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