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793《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SJQU-QR-JW-056A0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

(英文)Creation of digital multimedia works

课程代码

2030793

课程学分

2.0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4

实践学时

28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生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必修

考核方式

考查

用教材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河北美术出版社,解修波 著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摄影基础》《图像处理》《平面设计

课程简介

一、目的

1.背景与意义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创作类课程,本课程以数字多媒体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学习选题与创意、剧本创作、摄像基础、分镜头设计、配音配乐、后期剪辑、特效设计等创作理论和技术知识,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摄像技术和多媒体作品创作的方法。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实践,通过学习拍摄方法和剪辑技巧,创作一部完整的数字多媒体作品,从而锻炼学生对数字多媒体创作流程的总体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传播作品。

2.必要性

1市场需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具备图像处理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开设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有助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涉及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学习图像处理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跨学科素养。

3综合素质提升: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不仅注重技能培养,还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1. 内容

1.研究对象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需求、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并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课程内容描述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具体包括图像的基本属性、图像的增强与复原、图像的变换与编码、图像的分割与识别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课程还将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如新闻图片的修饰、视频剪辑与特效制作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中。

4.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中,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信息。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需求。

三、预期成果

1.学生增值性学习成果

1能够熟练掌握IP形象设计,包括图像编辑、色彩调整、滤镜应用等,提升其在实践中的技术应用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标志设计,学生能够结合新闻传播实践,创作出更具创意和个性的作品,提升传播效果。

此外,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跨学科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分享,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对学生成长成才、职业发展的功能与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掌握图像处理技术是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新闻传播领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学生可以从事新闻图片编辑、视频剪辑、广告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就业范围和发展空间。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图像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中,学生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信息,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确保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遵守行业规范,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选课建议:本课程适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大学习。

    •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观念和鉴别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优秀的设计作品。此外,对于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也需要有所了解。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案。

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需要耐心地完成每一个设计细节。同时也需要具备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5.7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2025.7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2025.7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了解图像处理的制作流程。

技能目标

2

能够熟练使用PSAIPr以及AIGC工具进行设计。

3

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排版、配色、图形处理等。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6

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自然和谐,明确爱国、诚信、敬业、友爱的精神,建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价值观。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具有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

新媒体内容生产所必备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职业素养;

新媒体的核心理论及运作的基本技能。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M

6. 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自然和谐,明确爱国、诚信、敬业、友爱的精神,建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价值观。

100%

LO2

①②③

H

1. 理解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了解图像处理的制作流程。

20%

2. 能够熟练使用PSAI以及AIGC工具进行设计。

60%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20%

LO7

①②

M

3. 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排版、配色、图形处理等完成作品创作

60%

5. 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4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基础知识

能力要求重点掌握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的基础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熟练度和创意表达。

第二单元 IP形象设计

能力要求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的IP形象设计的效果表达;

教学难点IP形象设计熟练度和实际案例中的创意表达。

第三单元 标志设计

能力要求掌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能够使用AIGC工具和平台进行图像创作;理解创意思维在AIGC图像创作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

教学难点 AIGC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主题大赛的标志设计

第四单元 海报设计与制作

能力要求掌握海报设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符合主题大赛设计海报的创意与内容。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单元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IP形象设计

第三单元

标志设计

第四单元

海报设计与制作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基础知识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4

12

16

第二单元

IP形象设计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1

5

6

第三单元

标志设计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2

2

4

第四单元

海报设计与制作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操练习

考查

1

5

6

合计

8

24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IP形象设计

随堂设计软件选区功能练习实践

2

综合型

2

图像调整练习

随堂设计软件色调调整功能练习实践

2

综合型

3

三视图练习

三个不同方向效果

2

综合型

4

标志设计制作

随堂实践

2

综合型

5

艺术字表现

随堂艺术字组合效果制作实践

2

综合型

6

图像排版

综合之前所学课程,完成图像排版案例任务

2

综合型

7

AIGC图像创作

能够使用AIGC工具和平台进行图像创作

2

综合型

8

海报设计

综合所有课程内容,完成期末考试:命题海报设计与制作

2

综合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设计理论基础与技能。教授学生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设计作品时,传承文化与创新结合。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图像处理实践,通过不同练习方法,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信。

  3. 讨论法:围绕设计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设计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与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平面作品传递正能量;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X1

30%

考查

10

30

20

15

15

10

100

X2

30%

考查

10

30

20

15

15

10

100

X3

40%

考查

10

40

10

10

10

20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X1

1-6

根据主题要求创作,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引发学生思考并汇报说明分析自己的作业作品

作业作呈现与主题紧扣,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优秀设计逻辑清晰,分析说明到位自身独到见解。

作业作呈现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良好有一定的设计逻辑,分析说明有依有据,一定见解。

作业作呈现较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有明确分层有一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设计逻辑一般,有一定篇幅的分析说明,见解具有合理性

作品呈现非常浅显,无任何见解,敷衍了事,无任何重点,排版错乱。或者作业抄袭,未提交作业文件没有分层。

X2

1-6

主题作品原创度不少于90%具有一定的审美,符合主题要求

作业作呈现与主题紧扣,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优秀设计逻辑清晰,分析说明到位自身独到见解。

作业作呈现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良好有一定的设计逻辑,分析说明有依有据,一定见解。

作业作呈现较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有明确分层有一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设计逻辑一般,有一定篇幅的分析说明,见解具有合理性

作品呈现非常浅显,无任何见解,敷衍了事,无任何重点,排版错乱。或者作业抄袭,未提交作业文件没有分层。

X3

1-6

完成创意作品一份,并具有3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

选题符合命题内容,内含积极向上,并有明确的分层文件。


作业作呈现与主题紧扣,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优秀设计逻辑清晰,分析说明到位自身独到见解。

作业作呈现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分层清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度良好有一定的设计逻辑,分析说明有依有据,一定见解。

作业作呈现较符合主题,积极向上,源文件有明确分层有一定表现形式视觉呈现设计逻辑一般,有一定篇幅的分析说明,见解具有合理性

作品呈现非常浅显,无任何见解,敷衍了事,无任何重点,排版错乱。或者作业抄袭,未提交作业文件没有分层。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