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692《新闻传播大讲堂》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新闻传播大讲堂》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新闻传播大讲堂

(英文)Forum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

2030692

课程学分

2.0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时尚传播系三年级

课程类别与性质

院级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传媒大学202412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新闻学概论 2030198 2

课程简介

202011月,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上线。自2020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中国机协指导支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五年每年打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大讲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助力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是一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的重要活动,也是一次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的特色实践。

开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新时代培养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是新文科建设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是走向世界的需要,是一门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有温度的思政大课、高水平的专业大课。

2024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邀请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家新闻媒体单位的32名记者编辑作为主讲人,打开了学界和业界的交流面向未来的一个窗口,深入最基层,走入群众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含义,创造新载体和新形式,全面把握时代,深入刻画时代,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添上一抹抹闪光的注脚32集视频教学课程作为教材面向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同步推广使用,这是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新闻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之举。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适合为具备一定的传播理论知识、写作及播音主持基础的新闻传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02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502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50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通过新闻记者的实际行动了解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结合概况,掌握新闻学的核心观点、基本知识,及中国学者对新闻理论的诠释。

2

对文学、绘画、影视、音乐、戏剧等文化艺术具有基本的鉴赏能力,体现出媒介内容制作的质量和品位。

技能目标

3

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文本写作能力;掌握视频内容的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具备传播视觉化信息的基本能力;掌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类媒体工具的使用,具备新媒体的日常运营能力。

4

新闻大讲堂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本课程的教学,充分了解现实是进一步理解规律、获得启示的基础。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通过了解各类新闻报道过程中涌现的先贤、前辈的奋斗、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构建、增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6

通过此次新闻传播优秀工作者的实例,充分认识本专业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文稿写作与编辑:掌握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有传播价值,能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文稿的写作和编辑。

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在集体活动中能主动担任自己的角色,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共同完成任务。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H

5.通过了解各类新闻报道过程中涌现的先贤、前辈的奋斗、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构建、增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100%

LO2

M

3.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文本写作能力;掌握视频内容的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具备传播视觉化信息的基本能力;掌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类媒体工具的使用,具备新媒体的日常运营能力。

60%

4.新闻大讲堂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本课程的教学,充分了解现实是进一步理解规律、获得启示的基础。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60%

L

1.通过新闻记者的实际行动了解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结合概况,掌握新闻学的核心观点、基本知识,及中国学者对新闻理论的诠释。

20%

2.对文学、绘画、影视、音乐、戏剧等文化艺术具有基本的鉴赏能力,体现出媒介内容制作的质量和品位。

20%

LO6

H

6.通过此次新闻传播优秀工作者的实例,充分认识本专业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8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用创新理念做好科技新闻报道;②新时代政论的高度、深度、温度;③共情 共振 共鸣——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闻传播供给策;④抵近现场著华章;⑤用真情责任担当讲好新时代的新疆故事;⑥练好新闻写作的基本功;⑦融媒时代,人文大报的诗与远方。⑧做心中有导向 下笔有受众 传播有效果的记者——论记者的基本功。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与写作需要注意的要点。

理论课时:8


第二单元 全媒体报道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创新与坚守;②全媒体报道时代,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作品;③挺进主战场,做新兴舆论场的主力军;可视化赋能传播,讲好青年故事;⑤精品评论撰写的“术”与“道”⑥全媒体报道中,如何巧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⑦美丽浙江融媒矩阵传播实践;⑧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质传播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芒果实践。

教学难点:全媒体报道如何做好

理论课时:8


第三单元 国际传播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在国际传播一线 记录时代风云;②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路径③创新中国话语体系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④连接中外、沟通全球,引领国际传播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⑤国际传播与视频表达——以中国新闻社为例

教学难点:如何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理论课时:5


第四单元 深度报道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浅议深度报道之“深”;②在深度报道中提升经济舆论引导有效性;③深度报道:从常识和逻辑看过来;④讲好经济故事,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度报道的实践与体会;⑤如何做好深度报道?——以中国新闻社国际传播实践为例

教学难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理论课时:5


第五单元 记者成长成才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在万里高原的“四力”锤炼中成长成才;②如何做新时代的大记者③向上生长 向前突破 成长没有休止符;④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设计创新经验分享;⑤融媒时代,推动新闻评论“言值”与“颜值”俱佳。⑥多挖几锹,把监督报道做得更扎实。

教学难点:记者成长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理论课时:6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单元 主题宣传





第二单元 国际传播





第三单元 媒体融合





第四单元 深度报道





第五单元 记者成长成才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新闻采访与写作

讲授、讨论

课堂互动表现

7



第二单元 全媒体报道

讲授、讨论

X1作业:课堂讨论观后感

6



第三单元 国际传播

讲授、讨论

X2作业:PPT分析评述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经典新闻案例

8



第四单元 深度报道

讲授、讨论

课堂互动表现

6



第五单元 记者成长成才

讲授、讨论

课堂互动表现

5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各类新闻报道过程中涌现的先贤、前辈的奋斗、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构建、增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2.通过此次新闻传播优秀工作者的实例,充分认识本专业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X1

25%

X1:课堂讨论观后感

20

20



30

30

100

X2

25%

X2:PPT分析评述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经典新闻案例

10

10

20

20

20

20

100

X3

50%

X3:大作业(期末小论文)



30

30

20

20

10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