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726《创造性思维》教学大纲2025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 创造性思维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创造性思维

CREATIVE THINKING

课程代码

2030726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时尚传播大四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

考核

选用教材

《人工智能与创意设计》(9787302684251)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时尚广告创意》

课程简介

创造性思维是一门融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朽动力。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创新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为时尚传播专业的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相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程力求打破学科界限,注重从当前社会实际出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需要对时尚传播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建议面向时尚传播专业学生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5.09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2025.09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2025.0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了解创造与创新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

2

紧跟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基本的历史发展历程,技术术语,原理,代表性平台,并掌握相关关键知识,如伦理道德等。

技能目标

3

可以分析不同的案例所使用的不同的思维逻辑方式,能在AI的辅助下完成创意性的工作。

4

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等于运行流畅及使用技巧和类型,轻松的掌握创新创意的方法。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方法,及对于AI的基本认知,去运用在日常系学习当中的不同场景。

6

在面对传统文化的创意革新时,可以利用创造性思维和人工智能技术,去充分提取其中显性基因现在文化符号元素,传承革新。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时尚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己创作创意作品及从事创意工作的能力。

具备时尚行业创意创新能力。具备珠宝、服饰、美妆等领域审美创意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品牌策划能力、时尚流行预测能力、时尚项目运营能力等。

LO4自主学习:懂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能用创新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平台使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提升个人在创意行业中的竞争力。

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01

L

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100%

L02

H

具备时尚行业创意创新能力。具备珠宝、服饰、美妆等领域审美创意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品牌策划能力、时尚流行预测能力、时尚项目运营能力等。

100%

LO4

L

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100%

LO6

M

能用创新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

100%

LO7

L

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100%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单元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教学难点

课时

1创造性思维


1-1 创造与创新

1-2 创造性思维

1-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1理解创造与创新的内涵

1-2掌握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1-3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4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理解创造性思维既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介技术进步也在不断更新

2课时

2思维定势


2-1 从众型思维定势

2-2 书本型思维定势

2-3-1经验型思维定势

2-3-2 权威性思维定势

2-4思维定势的突破

2-1了解思维定势的概念、特征与基本类型

2-2理解书本型思维定势内涵、训练的方法

2-3理解经验型思维定势内涵、训练的方法

2-4能够掌握思维定势的突破的方法

掌握四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定势的各自特点,以及相对应的训练方法

2课时

3方向性思维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3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1 了解方向性思维相关的概念

3-2 理解两面性思维的表现方式

3-3 理解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区别

通过课程案例理解方向性思维的应用

2课时

4形象思维


4-1形象思维

4-2想象思维

4-3 联想思维

4-4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4-1了解形象思维有关的基本概念

4-2理解想象思维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4-3了解联想思维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4-4了解直觉思维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掌握培养想象思维能力的途径,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


2课时

5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5-1逻辑思维

5-2 逻辑思维方法

5-3 批判性思维

5-4 创造性思维


5-1掌握逻辑性思维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形式

5-2理解逻辑性思维的作用

5-3 理解批判性思维的起源

5-4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理解并掌握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区别、共同点及其两者的关系

2课时

6创新方法


6-1 智力激励法

6-2 设问法

6-3 列举法

6-4 类比法与组合法

6-1理解智力激励法的作用

6-2理解头脑风暴法的原理与特点

6-3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6-4理解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技巧

正确把握头脑风暴法的运行流程以及使用技巧和类型

2课时

7 TRIZ创新方法基础


7-1 TRIZ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7-2TRIZ理论的重要概念

7-3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7-4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

7-1掌握TRIZ的定义

7-2理解TRIZ的核心思想

7-3掌握TRIZ理论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了解物理矛盾的概念以及物理矛盾的解决原理,了解矛盾矩阵及应用

2课时

8创造性思维知识总结

8-1相关案例分享

8-1通过相关案例分享,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水平

了创造性思维知识的应用场景,并在案例中去理解这些知识如何作为一种经验去影响更多其他经验和体验的。

2课时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课堂问答

2

0

2

第二单元

思维定式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头脑风暴

2

2

4

第三单元

方向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书面报告

2

4

6

第四单元

形象思维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写作实训

2

2

2

第五单元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AI实践

2

0

2

第六单元

创新方法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案例分析

2

0

2

第七单元

TRIZ创新方法基础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小组作业

2

4

4

第八单元

创造性思维知识总结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考试

2

2

2

合计

16

16

32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融入中国品牌,中国创意,中国产品,充分以中国案例讲述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AI辅助的双语生成创意内容手册,传播中国创意案例。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X1

50

翻转课堂

20

20

20


20

20

100

X2

30

案例编辑

20

20

20



40

100

X3

20

头脑风暴




75

25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X1







X2







X3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