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746《时尚绘画前沿》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时尚绘画前沿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时尚绘画前沿

(英文)Fashion painting frontier

课程代码

2030746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时尚传播专业大三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

考察

选用教材

《时尚艺术学》 胡越,东华大学出版社,2022.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软件基础,美术基础

课程简介

时尚绘画前沿是一门聚焦当代视觉表达与跨媒介实践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跳脱传统造型训练范式,从材料、行为、身体、技术、空间与文本等多维角度拓展“绘画”的边界。课程以“绘画作为思维方式”出发,带领学生探讨图像生成的多种路径与其在时尚文化语境中的表现潜力,涵盖快速绘画、身体介入、机械绘制、偶发互动、生成式图像、行为装置、文字图像与材料构成等形式。课程强调创作背后的观念构建,鼓励学生将个体经验、社会观察与文化批判融入视觉生产,形成具有当代表达力与批判意识的时尚绘画语言。同时结合《时尚艺术学》的理论阅读,逐步建立学生对时尚艺术的历史演变、文化意义与产业逻辑的系统理解,通过三个阶段性小组协作项目,完成从感知训练到主题式整合创作的递进过程。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跨媒介整合能力、具象表达与抽象思维并重的时尚视觉创作者。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适合时尚传播专业三年级学生学习。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5.07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2025.09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2025.0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系统理解时尚绘画内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了解前沿内容

2

系统学习近现代美术史与艺术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

3

能独立完成艺术创作

4

能综合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系统的计划性创作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艺术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自然和谐,明确爱国、诚信、敬业、友爱的精神,建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价值观

6

设计创作坚持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在专业实践中关注国情与民情,结合并倡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理念。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时尚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传播学、时尚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艺术学等构成当代时尚传播理论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修养,形成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新文科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具有职业伦理道德及行业审美素养。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M

5. 艺术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自然和谐,明确爱国、诚信、敬业、友爱的精神,建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价值观

60%

6. 设计创作坚持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在专业实践中关注国情与民情,结合并倡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理念。

40%

LO2

H

  1. 系统学习近现代美术史与艺术发展历程

50%

  1. 能独立完成艺术创作

50%

LO5

M

  1. 能综合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系统的计划性创作

100%

LO6

H

  1. 系统理解时尚绘画内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了解前沿内容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一、绘画的边界认知与感知训练(第1–4周)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在于重新定义绘画的边界,将其从传统平面媒介中解放出来,扩展到身体动作、节奏感知与语言符号之中。课程通过身体绘画、快速感知绘画与文字绘画等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绘画即行为”“绘画即思维”的当代表达取向。同时,辅以对“时尚艺术边界”与“视觉感知机制”的理论阅读,打下课程思想基础。

本单元预期学生能够建立起多维度观察和表达的绘画认知,理解并初步掌握非传统绘画形式的基本操作与逻辑,具备初步的概念构思能力。学生应在训练中形成较为自由的线条控制、节奏表达和图像构建能力,同时尝试将语言、身体与材料的互动纳入图像生成过程。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摆脱固有的绘画评价体系,突破写实与装饰性创作的惯性,将直觉性、身体性作为绘画逻辑的合法部分。部分学生可能会在面对开放性任务时感到失措,因此教学中需要适当引导其建立属于个人的观察路径与感知方法。

二、媒介实验与绘画语言的拓展(第5–8周)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集中在媒介融合与装置性表达上,引导学生理解机械绘画、偶发绘画与交互绘画等实践形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图像生成中的表现机制。课程通过技术演示与案例拆解,使学生掌握感应器、自动控制装置、机械运动路径等元素与图像互动之间的可能关系,建立对绘画过程的系统性理解。

预期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索,掌握一种或多种新型媒介与装置型材料的基本使用方式,在合作中明确媒介功能与视觉组织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学生应学会在材料选择与图像结构之间建立策略性思维,并能将作品置入具体展示语境进行初步模拟与反馈。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机械结构与媒介逻辑的陌生感,以及在协作项目中遇到的沟通与技术实现问题。尤其在偶发绘画或交互图像中,难以预测的反馈机制对表达控制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通过任务分解与案例对照,帮助学生稳定整体叙事与结构判断。

三、叙事结构与概念绘画的建构(第9–12周)

核心知识点聚焦在图像如何承载概念与叙事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视觉表达与社会议题之间的连接机制。课程围绕概念绘画、视觉隐喻、非线性图像结构等形式展开训练,结合理论部分对“时尚艺术的社会维度”与“时尚叙事机制”的讨论,引导学生构建作品的内在逻辑、叙事路径与视觉说服力。

在学习成果方面,学生应能围绕一个具体命题构建结构完整的视觉作品,尝试在图像中融入文化、性别、身份等批判性视角。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多维度的信息组织为可视化图像语言,并初步形成个人的观念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概念的提炼与结构的组织。一方面学生可能在选题中流于空泛或刻意,缺乏与自身经验的连接,另一方面在图像建构中可能出现表达分裂或逻辑混乱。因此教学过程需要持续地反馈与迭代支持,帮助学生梳理主题、平衡形式与内容的张力。

四、主题化整合创作与视觉呈现(第13–16周)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围绕视觉项目的整体策划与展演机制,涉及从概念建构、团队协作、视觉系统到成果输出的全过程设计。学生需整合已有的媒介能力、图像语言与空间意识,完成一件完整的展览级绘画性项目,同时考虑与观众的互动机制、空间适配与叙事节奏等问题。

预期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能够清晰地呈现作品主题,并以合理的结构、形式与语言表达其核心意图;具备策划、执行、调整与现场呈现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角色分工并有效沟通,同时进行公开讲述与反馈应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三个月的实验与积累转化为稳定、完整的系统性表达。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陷入“想法太多却缺乏聚焦”的混乱,另一方面面对公共展示可能出现技术或结构松动的风险,因此需要教师在临近阶段进行强有力的节奏调控与成果审查,确保每组都能完成有效落地。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第一单元 绘画的边界认知与感知训练





第二单元 媒介实验与绘画语言的拓展




第三单元 叙事结构与概念绘画的建构




第四单元 主题化整合创作与视觉呈现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单元 绘画的边界认知与感知训练

理论讲解,绘画实训

创作考核

4

4

8

第二单元 媒介实验与绘画语言的拓展

理论讲解,绘画实训

创作考核

4

4

8

第三单元 叙事结构与概念绘画的建构

理论讲解,绘画实训

创作考核

4

4

8

第四单元 主题化整合创作与视觉呈现

独立创作,创意指导

创作考核

2

6

8

合计

14

18

32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德艺双馨的美术人才。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1. 知识目标: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具备绘画、设计等美术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X1

20%

观察与感知绘画训练

20

20

20


30


100

X2

35%

媒介装置绘画提案

10

20


20


50

100

X3

45%

作品集

20


20



60

10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