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经典与时尚演绎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音乐经典与时尚演绎 | |||||
Music Classics and Fashion Interpretation | ||||||
课程代码 | 2030747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28 | 实践学时 | 4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时尚传播大三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过程性考核 | |||
选用教材 | 《人工智能与音乐艺术创新》 徐一晨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备选:《音乐的美及鉴赏》 王次沼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1.07)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音乐经典与时尚演绎》是一门以兴趣为导向、以自我表达为核心的创新特色课程,融合国际化教学理念与前沿AI及媒体创作技术,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艺术素养的新时代学习者。课程从经典音乐出发,结合当代时尚潮流,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并深度鉴赏全球范围内在音乐与时尚领域具有杰出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多元文化视角,学生将了解不同流派、风格的演变脉络,理解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与社会价值,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与高阶审美趣味。 本课程强调“做中学”,鼓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借助Suno AI、图像生成工具、视频剪辑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学生可轻松实现原创音乐创作、视觉设计、才艺展示与数字内容输出,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展现独特的艺术声音。课程由浅入深,涵盖课本导读、主题演讲、AI音乐视频创作、视觉设计项目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艺术修养。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面向大三时尚传播专业学生。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09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09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5.09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了解全球美学与音乐的基本知识,拥抱经典和当代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音乐与表演艺术的鉴赏和演绎能力,能够完整表达自己对某一类音乐或表演类型的理解及观点,并尝试融入实践。 |
2 |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的美学与音乐审美趣味。通过音乐熏陶,逐步建立复合型知识结合,提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审美素养的提高。 | |
技能目标 | 3 | 体验和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音乐行业的影响,提升音乐相关的软件能力。将音乐与时尚美学及媒体传播的知识进行结合,能够通过音乐语言结合时尚演绎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结合当下科技潮流,与时尚传播领域知识相得益彰。 |
4 | 与行业需求相接轨,能识别音乐行业中对于时尚传播类人才的关键技能需求,并掌握时尚设计,艺术美学,概念策划等。从音乐角度探讨具体案例,在舞台表演,秀场演绎,媒体明星等具体案例中,有着以音乐和演绎角度为出发点的认知。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具备对艺术美学与音乐美学思维的建立,并能提升个人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剪辑,制作或演绎配乐。结合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尝试创作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审美性的时尚传播作品。 |
6 | 围绕坚持发展中国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通过音乐知识,提升国际视野,并广泛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音乐。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01 | ① | M | 探索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 100% |
LO2 | ① | H | 能够完整表达自己对某一类艺术的理解及部分观点,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时尚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具有时尚传播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的艺术素养。 | 50% |
② | M |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传播学、时尚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艺术学等构成当代时尚传播理论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修养,形成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新文科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具有职业伦理道德及行业审美素养。 | 50% | |
LO7 | ② | L |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第一单元 | √ | √ |
|
|
|
|
第二单元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
| √ | √ | √ |
| √ |
第四单元 |
| √ | √ | √ |
| √ |
第五单元 |
|
| √ | √ | √ | √ |
第六单元 |
|
|
| √ | √ | √ |
第八单元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音乐简介及音乐美的构成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课堂问答 | 2 | 0 | 2 |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课堂问答 | 2 | 0 | 2 |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时代风格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0 | 4 |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4 | 8 |
第五单元:音乐中的个人风格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0 | 4 |
第六单元:音乐中的精神内涵与审美途径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0 | 4 |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象征与造型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0 | 4 |
第八单元:音乐中的文学性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 学生演讲 课堂问答 实践内容 | 4 | 0 | 4 |
合计 | 28 | 4 | 32 |
1. 课程中的核心案例和任务,立足昆曲走向世界,有助于学生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反思西方与中国音乐艺术审美品味的不同,并在实际中为中国艺术传播做出贡献。学生不仅有机会获得项目证书,还有进一步参与一线国际实习的机会。教师在海外策划该活动,受到央视关注,因而凭借该项目经历和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更加国际化和实践性的活动,并获得可见的成果。该特色项目将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与中国传统音乐鉴赏能力,为弘扬中国艺术做出贡献。 2、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作业均注重探索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
X1 | 30% | 行业案例分析与展示 |
| 20 | 30 | 50 |
|
| 100 |
X2 | 20% | 秀场配乐制作实训作品 |
|
| 20 | 30 | 50 |
| 100 |
X3 | 50% | 昆曲国际化传播短视频 |
|
| 20 | 10 |
| 70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2 |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通过音乐熏陶,逐步建立复合型知识结合,提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审美素养的提高。 | 小组成员展示了深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内容丰富且逻辑清晰。对所选案例的音乐性和时尚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创新性地解读了音乐与时尚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传播领域的影响力。演讲过程中,团队配合默契,表达流畅,能够从受众角度出发,有效传达观点,激发听众兴趣。 | 小组条理清楚,分析较为全面。能够较好地探讨案例中的音乐元素和时尚特征,并对两者的关系有一定见解。虽然在创新性和深度上略有不足,但整体表现稳定,团队协作良好,演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关注。 | 小组基本完成了任务,但分析不够深入。对音乐和时尚元素的理解尚可,但在解释二者关系及影响力时显得较为表面。演讲过程中存在一些表达上的瑕疵,团队协作有待加强。尽管如此,演讲仍能传达基本信息,达到了基础要求。 | 小组未能充分准备,内容缺乏深度和连贯性。对于音乐性和时尚性的分析不充分,未能清晰阐述音乐与时尚的关系及其影响力。演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准备不足,团队合作欠佳,整体效果不佳,难以吸引听众的兴趣。 |
4 | 独立分析相关具体案例的音乐创作走向与演绎审美逻辑。从音乐与美学的角度,对经典或当代演绎有着创新性的见解。 | |||||
3 | 从受众的角度,跨学科理解音乐在时尚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并能在小组配合下,完成演讲。 | |||||
X2 | 3 | 能够通过音乐语言结合时尚演绎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展现出音乐与时尚艺术审美。 | 学生小组作品展示了高超的音乐与时尚结合能力,通过创意形式有效传达了主题。音乐选择精准,二次创作富有创意,展现了深刻的音乐鉴赏力和时尚审美。作品不仅吸引了目标受众的关注,还促进了积极互动,体现了对时尚与传媒行业的深刻理解。 | 小组作业较好地融合了音乐与时尚元素,能够围绕特定命题展开合作。音乐选择恰当,二次创作具有一定创新性,但仍有提升空间。整体上,作品成功地与观众建立了联系,但在深度和影响力方面略显不足,仍需进一步打磨细节。 | 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要求,作品中包含了一定的音乐与时尚结合,但在创意和执行上较为普通。音乐选择和二次创作虽符合主题,但缺乏亮点。作品能够达到基础传播效果,但在吸引观众互动和展现音乐与时尚美学方面还需加强。 | 作品未能充分展示音乐与时尚的结合,音乐选择不够贴切,二次创作缺乏新意。整体呈现平淡,未能有效传达主题或吸引观众兴趣。此外,对于音乐在时尚演绎中的作用理解不足,需要在创意和技术层面进行更多探索和改进。 |
4 | 在秀场演绎,舞台表演,媒体明星等时尚演绎的背景下,能围绕某一命题展开合作和行动。 | |||||
5 | 能结合音乐鉴赏及审美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媒体二次创作。深入时尚与传媒行业,理解并运用音乐在时尚演绎中的作用。 | |||||
X3 | 3 | 能够发挥时尚传播专业的媒体敏感度优势,将戏曲等经典音乐传播出去,通过音乐语言结合时尚演绎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 | 学生能够精准捕捉中国戏曲如昆曲的艺术精髓,巧妙融合时尚元素与国际审美趋势,制作出具有高度传播价值的小视频。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理解,还通过创新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兴趣。在东西方音乐比较中,学生表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敏锐洞察力,并且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西方中心主义,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文化自信。 | 学生的视频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戏曲之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时尚和现代技术手段来表达传统文化。对于东西方音乐审美的对比有所认识,并尝试着将这种认知融入到作品之中。虽然创意和执行方面略显保守,但整体上能够满足传播文化遗产的要求,有助于提升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 学生基本完成了作业要求,视频内容涉及到中国戏曲元素,但时尚感与国际化的视角稍显不足。尽管有尝试探索东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但对于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进行有效沟通的理解不够深入。作品虽能传达一定的信息量,但在激发目标受众共鸣以及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 | 提交的作品未能充分展现中国戏曲的魅力或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模仿而没有深层次的文化挖掘。此外,在东西方音乐对话方面的探讨显得较为薄弱,缺少对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具体思考。这样的作品难以引起广泛注意,也较难达到促进中国文化自信心的目的。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对本土艺术形式的理解及创造性转化能力。 |
4 | 了解东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走向与审美逻辑。尝试鉴赏并基本了解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并能将其与短视频等科技进行结合。 | |||||
6 | 围绕坚持发展中国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将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昆曲,及中国哲学和精神,跨文化地向国际进行传播。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