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27《编剧基础》 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SJQU-QR-JW-055A0


编剧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编剧基础

SCRIPT WRITING

课程代码

2030427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传播学专业三年级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剧本写作元素练习方法吕永华9787104047742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年版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影视传播概论2030464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影视短片的剧本策划与创作,培养学生在影视编剧领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发展,短视频及网络剧逐渐成为热门的创作形式,本课程的开设既是对当前行业趋势的响应,也是满足学生对创作实践需求的必要举措。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创作技巧以及影视语言的综合运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影视剧本的构成与表达方式。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为后续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创作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分析国内外优质影视作品,并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剧本创作,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剧本创作技巧,还能提升其在声音、画面及叙事结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中脱颖而出,为其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最终,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影视创作人才。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面向传播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对视频制作有一定的认知与技术储备。

大纲编写人

/修订时间

2025.9

专业负责人

审定时间

2025.9

学院负责人

批准时间

2025.9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掌握影视传播的核心理论、基本知识。

2

能够完整表达自己对影视艺术的理解及部分观点。

技能目标

3

能够综合使用对不同艺术的理解,提高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开发对影视艺术的创意表达。

4

根据影视剧本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剧本写作能力。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通过观摩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研读其剧本,增加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信息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文本写作与编辑能力。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LO5健康发展:懂得审美、热爱劳动、为人热忱、身心健康、耐挫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懂得审美,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01

H

5.通过观摩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研读其剧本,增加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100%

LO2

H

1.掌握影视传播的核心理论、基本知识。

50%

4.根据影视剧本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剧本写作能力。

50%

L03

H

2.能够完整表达自己对影视艺术的理解及部分观点。

100%

LO5

H

3.能够综合使用对不同艺术的理解,提高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开发对影视艺术的创意表达。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第一周:编剧行业概述

  1. 编剧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传统电影电视剧市场分析

    • 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兴起

    • IP改编热潮及其影响

    • 主旋律创作的新发展

  2. 编剧工作流程与规范

    • 项目立项到剧本完成的标准流程

    • 剧本大纲、分集大纲、修改稿等各阶段要求

    • 行业标准与合同规范

  3. 编剧的基本要求和素质

    • 创作能力与技巧

    • 市场洞察力

    • 团队协作能力

    •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第二周:创作构思与主题构思来源与素材选择

    • 生活观察与灵感捕捉

    • 新闻事件的创意转化

    • 文学作品改编思路

    • 历史题材的创新表达

  1. 主题的确立与表达

    • 主题的重要性及其与故事的关系

    • 如何确定有深度的主题

    • 主题的隐含表达技巧

    • 避免说教:平衡主题表达与故事吸引力

第三周:人物塑造与关系搭建

  1. 人物形象的创造

    • 人物背景设定

    • 性格特征的塑造

    • 人物动机的设计

    • 人物成长arc的构建

  2. 人物关系网的构建

    • 主要人物与配角的关系设计

    • 矛盾冲突的设置

    • 多角色互动的平衡

    • 人物关系推动剧情发展的技巧

第四周:情节结构

  1. 情节结构的基本原理

    • 三幕结构解析

    • 序列式结构介绍

    • 非线性叙事结构探讨

  2.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设计

    • 引人入胜的开场设计

    • 情节推进与节奏控制

    • 高潮的准备与呈现

    • 结局类型及其效果分析

第五-七周: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

  1. 分组构思汇报

    • 选题与主题阐述

    • 人物设定介绍

    • 故事梗概陈述

    • 结构设计说明

  2. 教师点评与修改建议

    • 主题深度与新颖性评价

    • 人物塑造的合理性分析

    • 情节设计的吸引力点评

    • 结构安排的建议

第八周:第一轮创作小结

  1. 剧本实地坐排

    • 选取代表性场景进行朗读或简单表演

    • 现场分析对白与动作设计

  2. 创作问题总结与分析

    • 常见问题类型归纳

    •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改进方向与技巧建议

第九周:场面搭建

  1. 悬念的设计

    • 悬念类型与作用

    • 悬念设置的时机与方法

    • 悬念的层层递进

  2. 重点场面的开掘

    • 重点场面的识别与选择

    • 场面铺垫与高潮设计

    • 场面细节的刻画技巧

第十周:重点场面创作

  1. 重点场面的选择与设计

    • 重点场面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 场面情感强度的把控

    • 视听语言的预设

  2. 场面分析实践

    • 经典电影重点场面赏析

    • 学生作品中重点场面点评与修改

第十一周:改编技巧

  1. 各类改编形式介绍

    • 小说改编电影的特点与挑战

    • 真实事件改编的注意事项

    • 舞台剧改编电影的技巧

  2. 改编技法讲解

    • 原著精神的把握与转化

    • 人物与情节的取舍原则

    • 视听语言的创新表达

    • 改编中主题的延续与深化

第十二-十四周: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I

  1. 小说改编实践

    • 小说选择与分析

    • 改编方案制定

    • 人物与情节的重构

  2. 分组汇报与教师点评

    • 改编理念阐述

    • 主要改动点说明

    • 教师针对性建议

    • 同学间互评与讨论

第十五周:第二轮创作小结

  1. 改编作品现场坐排

    • 原著与改编版本对比阅读

    • 关键场景演绎与分析

  2. 问题分析与总结

    • 改编中常见问题剖析

    • 优秀改编案例分享

    • 改编技巧的归纳与提炼

第十六周:电影剧本写作

  1. 电影创作流程

    • 从构思到成片的完整流程

    • 剧本在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 与导演、制片等其他环节的配合

  2. 从主题到结构的完整创作实践

    • 主题确立与素材收集

    • 人物设定与关系构建

    • 情节设计与结构安排

    • 分场大纲写作演练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第一:编剧行业概述




第二:创作构思与主题




第三:人物塑造与关系搭建




第四:情节结构



第五-: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




第八:第一轮创作小结(2学时)





第九:场面搭建




第十:重点场面创作




第十一:改编技巧




第十二-十四: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I




第十五:第二轮创作小结




第十六:电影剧本写作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周:编剧行业概述

第二周:创作构思与主题

第三周:人物塑造与关系搭建

第四周:情节结构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了解影视作品的编剧规则和写作技巧。

随堂测试

影片策划案

4

4

8

第五-七周: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随堂测试

短片剧本

3

3

6

第八周:第一轮创作小结

第九周:场面搭建

第十周:重点场面创作

第十一周:改编技巧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能够清晰地分析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结构逻辑。

随堂测试

作品分析

4

4

8

第十二-十四周:短片构思演讲实践(II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欣赏优秀国产影视作品,分析其剧本创作特点。

随堂测试

短片剧本

3

3

6

第十五周:第二轮创作小结

第十六周:电影剧本写作

案例分析法

互动讨论

短片剧本

2

2

4

合计

16

16

32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1

叙事短片创作

构思故事情节,并使用镜头与镜头组进行视觉化呈现,注重镜头的逻辑,形成叙事清晰的短片作品。

8

综合型

2

期末综合练习

巩固拍摄前三个单元的实训内容,综合运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脚本撰写、前期制片、中期拍摄、后期剪辑等训练,最终形成完整的故事短片。

8

综合型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案例分析题材选择要立足展现璀璨的民族文化以及国内影视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贤、前辈的奋斗、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构建、增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2、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作业均注重探索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1

40

期终作品呈现

小组短片创作

个人剧本创作

40

40


20



100

X1

30

进程型作业

课堂创作练习

50


30




100

X2

20

进程型作业

编剧作品大纲


40


30

30


100

X3

10

进程型作业

影视剧作分析



40

40


20

100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