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研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受众研究 | |||||
| Audience Research | ||||||
| 课程代码 | 2030507 | 课程学分 | 2 |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0 |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传播学专业三年级 |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 选用教材 | 《视听新媒体受众研究》谢辛,9787551431361,浙江摄影出版社2023年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 先修课程 | 传播学概论2030302(2) | |||||
| 课程简介 |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城,主要关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者,即受众。受众研究涉及对受众的心理、行为、需求、偏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理解受众如何接收、解释和反应于媒介信息。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则,已成为受众分析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传播专业的学生,认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要学习并理解受众分析的历史与受众分析的各种研究方法,关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介受众群体的特点。 |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需要对传播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建议面向传播学专业大三学生开设。 |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4.5 |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4.6 |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4.6 |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受众研究的核心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受众研究基本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受众的分析调查与研究能力。 |
| 2 | 基于受众研究,掌握具备基本的受众视角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分析能力,具备针对手中的活动进行策划与执行的能力 | |
| 技能目标 | 3 | 能用多视角、多角度、多维度的标准做受众研究,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
| 4 | 掌握受众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基本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活动策划与执行的能力 |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奉献社会,富有爱心,懂得感恩,具有为受众服务的意愿和行动,能和受众共同成长,传播正能量。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 L0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③奉献社会,富有爱心,懂得感恩,自觉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具有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动,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 |
| L0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时尚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掌握传播学核心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传播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②有质疑精神,能有逻辑的分析与批判。 |
|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②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 L01 | ③ | H | 5.奉献社会,富有爱心,懂得感恩,具有为受众服务的意愿和行动,能和受众共同成长,传播正能量。 | 100% |
| L02 | ② | H | 1.掌握受众研究的核心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受众研究基本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受众的分析调查与研究能力。 | 100% |
| L03 | ② | H | 2.基于受众研究,掌握具备基本的受众视角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分析能力,具备针对手中的活动进行策划与执行的能力 | 100% |
| L06 | ③ | H | 3.能用多视角、多角度、多维度的标准做受众研究,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 100% |
| L07 | ② | M | 4.掌握受众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基本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活动策划与执行的能力 | 100% |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 单元 | 知识点 | 能力要求 | 教学难点 | 课时 |
| 1受众:内涵与变迁
| 1-1 受众的基本概念与受众的历史 1-2报纸时代的受众与分析 1-3广播电视时代的受众与分析 1-4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与分析
| 1-1掌握受众的定义与受众相关的问题 1-2了解报纸时代的受众的特点与其相关的分析研究 1-3了解广播电视时代的受众的特点与其相关的分析研究 1-4掌握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的特点与相关的分析 | 理解受众分析既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介技术进步也在不断更新 | 4课时 |
| 2 受众的权利与受众分析的研究方法
| 2-1受众的基本权利 2-2 受众分析研究方法的早期发展 2-3 受众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2-4 受众研究方法的主要理论
| 2-1 了解受众的基本权利 2-2了解受众研究方法的早期发展与代表论 2-3掌握五种传统说、质化研究类型、三种传统说 2-4熟悉霍尔模式、民族志研究方法、约翰菲斯克的研究方法等 | 理解受众分析研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以及灵活将各类研究理论运用于实际案例中 | 4课时 |
| 3受众观与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 3-1大众社会与早期传播理论中的受众观 3-2受众观念的演进 3-3从不同角度看受众的特点 3-4四种受众理论类型 | 3-1能陈述大众社会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2熟悉且能陈述受众观念的演进 3-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受众的特点 3-4掌握四种受众理论类型 | 理解并能判断不同时期的受众观与其相应的特点,把握不同类型的受众特点与受众的理论类型 | 4课时 |
| 4受众的心理
| 4-1受众的需要 4-2受众的动机 4-3受众的心理效应 4-4受众的心理倾向
| 4-1 了解受众的需要与相关内涵以及分类 4-2掌握动机的表现、功能与分类 4-3 掌握威信效应、“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 4-4了解共性心理、个性心理、顺向心理与逆向心理 | 掌握受众的各种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受众的心理效应于实际案例中 | 4课时 |
| 5 受众的选择机制与媒介接触行为 | 5-1选择性注意与理解、记忆 5-2受众研究报告的内容 5-3观(听)众的收看(听)行为 5-4受众的反馈 | 5-1理解其内涵并且掌握相关的影响因素 5-2了解受众研究报告的内容 5-3 理解受众的各类行为性指标、评价性指标 5-4掌握反馈的含义、作用与特点
| 掌握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学会从受众反馈的信息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受众分析 | 4课时 |
| 6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分析
| 6-1新媒体概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6-2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6-3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 6-1-1理解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6-2-1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体划分与特征 6-3-1 掌握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6-4-2掌握抵御过度娱乐的方法和原则 | 正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 4课时 |
| 7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的受众分析,以抖音和快手app为例
| 7-1短视频的概述 7-2短视频受众的使用心理动机 7-3受众画像 7-4受众群体的变化与发展方向 | 7-1理解短视频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7-2-1理解用户使用短视频软件的需求动机、心理动机 7-3-1掌握短视频行业的整体受众分析 7-4-1了解短视频主流用户画像标签的改变 |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上去理解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受众的特点与演变 | 4课时 |
| 8新媒体时代下弹幕文化的受众分析 | 8-1弹幕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受众特征 8-2弹幕文化的心理分析 8-3“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弹幕文化受众分析 | 8-1-1了解弹幕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过程 8-2-1了解弹幕文化的相关心理分析 8-3-1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于日常案例中 | 了解弹幕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受众分析理论,并在案例中去理解这些知识 | 4课时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 1受众:内涵与变迁 | √ |
|
|
|
|
| 2受众的权利与受众分析的研究方法 | √ | √ |
|
|
|
| 3受众观与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 √ | √ |
|
|
|
| 4受众的心理 | √ | √ | √ |
|
|
| 5受众的选择机制与媒介接触行为 | √ |
|
| √ |
|
| 6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分析 |
|
| √ |
| √ |
| 7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的受众分析,以抖音和快手app为例 |
| √ |
| √ | √ |
| 8新媒体时代下弹幕文化的受众分析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 1受众:内涵与变迁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2受众的权利与受众分析的研究方法
| 问题设计法+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3受众观与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 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4受众的心理
| 主题辩论法+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5受众的选择机制与媒介接触行为 | 讲授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6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分析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7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的受众分析,以抖音和快手app为例 | 讲授法+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8新媒体时代下弹幕文化的受众分析 | 案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 作业评价 | 4 | 0 | 4 |
| 合计 | 32 | 0 | 32 | ||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一、课程目标与思政关联 在受众分析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受众行为、心理和需求的理解能力,更要引导他们从思政的视角去审视和分析受众。课程目标应明确加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受众的同时,理解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论分析中的思政元素 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深入挖掘与思政相关的元素。例如,在讲解受众心理、传播效果等理论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三、案例研究中的思政实践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展示思政在受众分析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看到思政内容与受众分析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运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探讨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探讨。通过分析热点问题中的受众心理、行为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思政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五、培养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强调学生在受众分析课程中培养核心价值观的责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受众。 六、批判性思维与思政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他们在分析受众时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七、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思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八、思政在受众分析中的应用 明确思政在受众分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对受众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受众需求、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 总结来说,将思政内容融入受众分析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
五、课程考核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 1 | 2 | 3 | 4 | 5 |
|
| |||
| 1 | 40% | 期末考试 | 40 | 30 | 30 |
|
|
| 100 |
| X1 | 30% | 个人作业1-UP主分析 | 20 | 30 | 30 |
| 20 |
| 100 |
| X2 | 30% | 小组作业2-受众画像 | 20 | 20 | 20 | 20 | 20 |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