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628《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发布者:林珊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新闻传播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新闻传播史

(英文)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

2030628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开课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与年级

传播学各专业方向二年级/三年级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

1+X

选用教材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8月第1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先修课程

传播学概论

课程简介

新闻传播史课程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外新闻传播业(机构、载体、手段、事件、人物等)的概述,认识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传媒素养,加深对历史和社会的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路径:(1)对史实的介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中国多于外国、上海多于外地。现当代重于近现代,当代部分将避免与以新媒体、全媒体、媒体融合为内容的课程重复。(2)认识不同时代新闻业与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3)审视得失,反观当下,思考、展望未来。

在所谓“泛媒体”时代,从事新闻传播专业的人,与许多业余传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认真读过新闻史论。一部新闻史,是先进取代落后,真理战胜谬误的历史。本课程的教学将注重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提高传媒素养的同时涵养人文精神。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在新闻传播学院为传播学各专业开设。可开设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史》建议先修《传播学概论》等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大纲编写人


(签名)

/修订时间

202412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审定时间

202412

学院负责人


(签名)

批准时间

20241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序号

内容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熟知近代中国主要新闻媒体、重大事件和新闻界杰出人物

2

探究新闻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

技能目标

3

掌握综合分析史料的能力;在严谨、科学的历史逻辑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

4

团队合作研读与探究的能力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5

树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爱党爱国、家国情怀;

6

在优秀传统和杰出前辈事迹的熏陶下,提升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信息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掌握传播学核心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传播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他人需求。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LO8国际视野:具有基本的外语表达沟通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度

课程目标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LO1

H

5.树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爱党爱国、家国情怀;

100%

LO2

H

1.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熟知近代中国主要新闻媒体、重大事件和新闻界杰出人物

60%

6.在优秀传统和杰出前辈事迹的熏陶下,提升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0%

LO3

M

4.团队合作研读与探究的能力

100%

LO7

H

3.掌握综合分析史料的能力;在严谨、科学的历史逻辑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

100%

LO8

M

2.探究新闻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

10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导论


知识点:学生知道《新闻传播史》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解学习《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意义。理解本课程是研究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兼顾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部分内容的专业课程,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介绍课程考核1+X的各项内容与比重。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新闻传播史》课程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有一个明确认知,消除一些学生对历史类课程“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单元 近代新闻事业的缘起


  1.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知识点:知道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类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及其主要形式理解中国古代官报:邸报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古代民报:“小报”与《京报》的发展与特征。

能力要求:理解并能讲述各朝代官报和小报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官报和小报与近代报纸的区别,古代报纸的局限性。


  1. 在华外报

知识点:了解世界近代报纸产生的经过。理解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的背景、特征、发展规律。了解19世纪中后期商业报纸在上海、澳门、广东、香港等地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在华外报的两面性。

能力要求:理解并能讲述19世纪上海近代报业崛起的情况,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寻访老上海做知识与史料积累的准备。

教学难点:理解在华外报的办报动机、客观影响。理解在华外报的两面性。


第二单元 晚清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


  1. 国人初办报与第一次高潮

知识点:了解林则徐、王韬等人对报刊的早期认识和实践。了解维新派办报的背景。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报刊实践与报刊思想。(重难点)分析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维新派的主要报刊以及维新派办报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王韬、梁启超等人的报刊思想。


  1. 清末民初报刊实践: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知识点:了解清末改良派在国内外的报刊实践。理解革命派办报的基本情况;“苏报案”;《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重难点)。了解民初“政党报纸”。职业新闻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说出清末民初著名报人黄远生、邵飘萍的办报实践。

教学难点:掌握“苏报案”的经过,理解并能讲述“苏报案”的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报刊的诞生

知识点:了解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办报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每周评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闻变革。理解《新青年》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办报实践,在近代史、党史与新闻史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新青年》如何从旧民主主义文学革命转向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


  1.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

知识点: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的机关报以及重要报刊。五卅运动期间的报刊实践。

民营报纸代表《申报》、《新闻报》、《世界》报系、《京报》、《大公报》的发展。报刊现代化管理。通讯社的产生。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建党早期的重要报刊。同时期杰出报人邵飘萍、林白水等人的事迹。

教学难点:理解20世纪新闻传播活动走向职业化、职业记者的出现及其新闻认同。


第四单元 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知识点: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党、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体系;国民党新闻体系:“一报一社一台”。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形成的新闻传播体系的构成与特征:红军新闻宣传活动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新闻体系的构成:《红色中华》报、红中社和红星报。

了解中共地下党员和左翼文学家在国统区坚持办报的情况:《布尔什维克》、《红旗》等。左联外围组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1927~1937年国民党、共产党的主要办报情况,以及这一时期两方党媒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的报刊与城市报刊办报特色的不同,理解其原因。


第二节 民营报刊与民主新闻人


知识点:掌握史量才与《申报》改革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成舍我的《立报》。张竹平与“四社”。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重难点)。“一代名记”范长江的“西北采访”与“延安采访”。

能力目标:知晓并能讲述史量才、胡政之、张季鸾、成舍我、张竹平、邹韬奋、范长江等杰出新闻人的办报事迹以及对中国报业发展的突出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民国面见报刊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知识点:掌握国民党报刊的抗日宣传。《新华日报》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抗日宣传。新创办的抗日报刊。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媒。各根据地的抗日报刊。《解放日报》改版与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新华日报》等报刊在残酷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报道抗日救亡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解放日报》改版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时期与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知识点:了解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理解反“客里空”运动与毛泽东、刘少奇讲话的背景、内容、意义。总结共产党新闻事业从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主要经验。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够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反客里空运动”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第二节: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知识点:了解“自由报刊”与“第三条道路”报刊破产的经过与主要民营报刊在共和国初期接受的改造。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的构成。理解1956年《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新闻改革。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建国初期新闻事业的主要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理解1956年《人民日报》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六单元 改革开放至今的新闻事业


知识点:了解“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起步后新闻改革的主要背景。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新闻理论的“正本清源”、新闻观念的革新与媒介经营管理改革。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改革开放后新闻改革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对新闻理论“正本清源”的意义。讨论当今新媒体的涌现和蓬勃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1

2

3

4

5

6

导论




第一单元 近代新闻事业的缘起

第一节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 在华外报




第二单元 晚清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人初办报与第一次高潮




第二节 清末民初报刊实践: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第三单元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报刊的诞生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




第四单元 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民营报刊与民主新闻人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时期与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六单元 改革开放至今的新闻事业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教与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导论

讲授+讨论

讨论题

2


2

第一单元 近代新闻事业的缘起

第一节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讲授

思考题

2


2

第二节 在华外报

讲授+讨论+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

4


4

第二单元 晚清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人初办报与第一次高潮

讲授

阶段练习

2


2

第二节 清末民初报刊实践: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讲授+讨论

讨论题

2


2

第三单元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报刊的诞生

讲授+讨论+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

4


4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

自主学习+讨论

读书报告

2


2

第四单元 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讲授+讨论

讨论题

2


2

第二节 民营报刊与民主新闻人

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

4


4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自主学习+讨论

读书报告

2


2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时期与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讲授

思考题

2


2

第二节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讲授+讨论

讨论题

2


2

第六单元改革开放至今的新闻事业

自主学习+讨论

读书报告

2


2

合计

32


32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近代中国主要新闻媒体、重大事件和杰出新闻人物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杰出人物事迹的熏陶下提升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围绕“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穿插、融入到每一单元的历史故事的讲述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五、课程考核

总评构成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合计

1

2

3

4

5

6


1

45%

期末闭卷笔试

50

40



10


100

X1

10%

课堂表现与练习

50

40




10

100

X2

25%

小组协同创作



40

40


20

100

X3

20%

个人分析报告

40


40


20


100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评价标准

100-90

89-75

74-60

不及格

59-0

1

125

以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新闻传播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中10%的题目为自主学习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面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10%以下。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较好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20%左右。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本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30%左右。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达不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40%以上。

X1

126

在线上平台完成1次阶段性练习,考察学生阶段性对知识点以及能力目标的掌握情况。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10%以下。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错误率在20%左右。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基本达到学习结果,错误率在30%左右。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结果,错误率在40%以上。

X2

346

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一个新闻史的多模态作品,通过收集图文影像素材、撰写解说稿、剪辑配音后期制作,梳理历史事件脉络、还原历史真相,成品在课程平台择优展示。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查找、阅读、分析史料。作品整体质量较高、体现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展现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能够运用工具查找、阅读、分析史料。作品整体质量合格、体现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团队协作稳定。

在运用工具查找、阅读、分析史料稍欠熟练。作品整体质量一般,或有几处硬伤。团队协作稳定。

不能运用工具查找、阅读、分析史料。作品整体质量不佳,硬伤较多。团队协作不稳定。

X3

135

完成一个历史类up主的原创作品鉴赏与分析,撰写2000字分析报告,总结历史类多模态作品(包括历史类短视频、AI短视频、图文动态作品)在各平台的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选题合理,认真鉴赏了作品,数据分析扎实,能够提出自己总结的规律,表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无抄袭、无大面积使用AI完成报告的情况。

选题合理,数据分析较为全面,能够总结规律,无抄袭、无大面积使用AI完成报告的情况。

选题基本合理。有案例分析但无扎实的数据支撑和逻辑分析,过度借鉴网络材料或使用AI辅助完成不到报告字数三分之一。

选题不符合要求。无数据分析、逻辑分析不合理,过度借鉴或抄袭网络材料,或大面积使用AI完成报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