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中文)传播效果研究 | |||||
| (英文)Studies on Communications Effects | ||||||
| 课程代码 | 2030767 | 课程学分 | 2 |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0 |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大三大四 |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系级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开卷考试 | |||
| 选用教材 |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第三版第3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8-3 ISBN:9787309158021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 先修课程 | 传播学概论类课程 | |||||
| 课程简介 | 在新闻传播学中,传播效果可谓是核心领域,也是核心课程。超过传统的“强一弱一强”模式,以“受众观”为线索,将效果研究及其主要理论归结为五个阶段: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起步期、聚焦个体态度和行为的效果研究、人际关系视野中的效果研究、“积极受众”影响下的效果研究、以认知为核心的效果研究。 不仅全面梳理了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涵,而且对其思想脉络、学术源流和背景逻辑等作了深入剖析。 |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适合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对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不需要基本的学习基础。 | |||||
| 大纲编写人 |
| 制/修订时间 | 2025.9 | |||
| 专业负责人 |
| 审定时间 | 2025.9 | |||
| 学院负责人 |
| 批准时间 | 2025.9 |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 知识目标 | 1 | 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概况 |
| 2 | 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了解传播效果和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 | |
| 技能目标 | 3 |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 4 | 期待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制作视频展开对传播效果的基础理解 |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保持对经典研究的尊重和仰慕 |
| 6 | 懂得鉴赏优秀经典作品的方式方法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①具有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 ②信息辨识与整合分析: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性质辨识和价值判断,具有信息选择和整合分析能力。 ⑥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
|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①能根据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设计学习计划。 ②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
|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①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 ②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 L02 | L021 L022 L026 | L | 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概况 | L |
| 期待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制作视频展开对新媒体效果的基础理解 | L | |||
| L04 | L042 | L |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L |
| 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了解传播效果和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 | L | |||
| 懂得鉴赏优秀经典研究的方式方法 | L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枪弹论的产生背景、代表性研究、理论成果、理论评价和现实媒介环境中的思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枪弹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成课、理论评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枪弹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成课、理论评价。教学难点是现实媒介环境中的对枪弹论的再思考。 4.教学内容 一、产生背景 二、代表性研究 三、理论成果及评价 四、现实媒介环境中的思考 第二讲 宣传与说服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宣传的历史与发展;掌握宣传的应用,宣传与说服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宣传的应用,说服的概念、技巧,宣传与说服关系的思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宣传的应用,说服的概念、技巧。教学难点是宣传与说服关系的思考。 4.教学内容 一、宣传的历史与发展 二、宣传的应用 三、说服的概念、技巧和过程 四、宣传与说服关系思考 第三讲 有限效果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有限效果论的形成历史;掌握有限效果论的理论构成,有限效果研究范式和有限效果论的延伸。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有限效果论的理论构成,有限效果研究范式和有限效果论的延伸。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限效果论的理论构成,有限效果研究范式。教学难点是有限效果论的延伸。 4.教学内容 一、有限效果论的形成历史 二、有限效果论的理论构成 三、有限效果研究范式 四、有限效果论的延伸 第四讲 使用与满足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掌握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理论、评价及当代研究情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理论、评价及当代研究情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理论、评价。教学难点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当代研究情况。 4.教学内容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传统研究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研究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理论、评价 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当代研究 第五讲 创新扩散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早期的创新扩散理论及研究的经典范式;掌握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内容、媒体与创新扩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内容、媒体与创新扩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创新扩散研究的经典范式,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内容、媒体与创新扩散。教学难点是媒体与创新扩散。 4.教学内容 一、早期的创新扩散理论 二、研究的经典范式 三、研究的理论内容 四、媒体与创新扩散 第六讲 知识沟假说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知识沟假说的初期研究;掌握知识沟假说的主要内容,评价和在当代的延伸。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知识沟假说的主要内容,评价和在当代的延伸。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识沟假说的主要内容,评价和在当代的延伸。教学难点是知识沟假说在当代的延伸。 4.教学内容 一、初期研究 二、主要内容 三、评价 四、在当代的延伸 第七讲 议程设置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掌握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主体分析、历史评价和当代思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主体分析、历史评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主体分析、历史评价和当代思考。教学难点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当代思考。 4.教学内容 一、发展历程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评价 四、当代思考 第八讲 沉默的螺旋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起源;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历史评价、多角度阐释和新媒介环境下的冲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历史评价、多角度阐释和新媒介环境下的冲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历史评价、多角度阐释和新媒介环境下的冲击。教学难点是新媒介环境下的冲击。 4.教学内容 一、研究起源 二、历史评价 三、多角度阐释 四、新媒介环境下的冲击 第九讲 涵化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涵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掌握电视暴力理论、涵化理论的扩展性研究及历史评价。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电视暴力理论、涵化理论的扩展性研究及历史评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电视暴力理论、涵化理论的扩展性研究及历史评价。教学难点是历史评价。 4.教学内容 一、重要概念 二、电视暴力理论 三、扩展性研究 四、历史评价 第十讲 女性主义媒介效果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媒介中的女性刻板形象、女性主义研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女性主义媒介效果理论与媒价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刻板形象、女性主义研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女性主义媒介效果理论与媒价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刻板形象。教学难点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4.教学内容 一、女性主义媒介效果理论与媒介研究 二、媒介中的女性刻板形象 三、女性主义研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 三大效果研究论 |
| L |
|
|
|
|
| 女性主义 | L |
|
|
|
|
|
| 批判主义 |
|
| L |
| L | L |
| 技术中心主义 |
|
|
| L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 三大效果研究论 | 课堂教学 | 读书报告 | 8 |
|
|
| 女性主义 | 课堂教学 | 读书报告 | 8 |
|
|
| 批判主义 | 课堂教学 | 读书报告 | 8 |
|
|
| 技术中心主义 | 课堂教学 | 读书报告 | 8 |
|
|
| 合计 | 32 |
| 32 |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
| 1. 在学生的作业中体现正能量的内容 2. 注重最新的新闻事实热点的追踪,并且使用权威媒体的素材进行二创
|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 1 | 2 | 3 | 4 | 5 | 6 |
| |||
| 1 | 50% | 考试(开卷) |
|
|
|
|
|
| 100 |
| X1 | 30% | 学期中期论文 |
|
|
| L |
|
| 100 |
| X2 | 10% | 读书报告 |
|
| L |
| L | L | 100 |
| X3 | 10% | 课堂表现(专业表现) |
| L |
|
|
|
| 100 |
| X4 |
|
|
|
|
|
|
|
|
|
| X5 |
|
|
|
|
|
|
|
|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 1 |
|
|
|
|
| |
| X1 | 2 |
| 【评分细则】 最近半年内的热点事件,运用效果研究的理论成果 明确清晰的主题20分 明确清晰的理论20分 文献引用20分 文采20分 观点态度和论证的层次和角度20分 | |||
| X2 | 5和6 | 读书报告 | 请选择谣言的相关书籍,聚焦胖猫新闻的反转等,结合理性和感性、简单性和复杂性等主题, 读书报告可参考模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在胖猫热点议题中,发现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被设置的情感陷阱?15% (谈你自己的理解)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什么问题。20% (谈你的理解) 我去查询了一下,网上很多博主建议去看看谣言和辟谣等理论 15% (你查了哪些资料?请复制黏贴)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哪些资料可以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15% (谈书上的摘抄原句或者个人感悟) 我看完了以后学到了哪些干货,可以帮我解答我的疑问 20% (比较原来的理解和书上的知识,带给我的变化和新的认识) 最后的结论,不要拘泥于常规,打破思维,创新思考。15% 我看重的是,要有自己的写作特点 | |||
| X3 | 3 | 课堂表现 | 8周最好的的课堂笔记上交基本得到70分,良好得到80分,优秀得到90分, 良好的标准是,笔记有两次整理 优秀的标准是,笔记不仅有两次整理,还有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考,整理成问题 其余10分回答问题,上课回答问题,记录下来,只要回答就给10分 每周周二中午12点交上周的课堂笔记,可以拍照,也可以截屏等,通过学习通上交
| |||
| X4 |
|
|
|
|
|
|
| X5 |
|
|
|
|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