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B23-3班开展专业导师进教室
棋盘外的成长密钥:孙德常教授课堂揭秘围棋学习科学方法论
2025年4月28日上午10点,我班于五教410开展“专业导师进教室”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围棋专业系主任孙德常教授,以“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夯实专业成长根基”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专业分享会。此次分享会聚焦学习方法论,结合围棋学科特点,为学生破解学习痛点、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筑牢基础:从碎片化知识到体系化建构
孙德常老师以“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为引,强调基础知识在围棋学习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定式理解、布局逻辑、中盘战术及官子技巧是支撑棋艺提升的四大支柱,建议学生摒弃“急功近利”心态,通过分模块专项训练打牢根基。“每一个定式背后都是逻辑链条的延伸,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他现场拆解了经典对局中的定式选择,引导学生从全局视角理解棋步背后的战略意图。
针对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普遍问题,孙老师提出“深度复盘三步法”:先还原对局过程,再对比职业棋手的思路解析,最后结合自身技术弱点制定改进计划。他特别强调复盘时“慢思考”的重要性:“复盘不是机械记录,而是通过‘假设—验证—修正’的循环,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棋感储备。”
实战淬炼:在对弈中培养“计算力+判断力”双核心能力
谈到实战能力提升,孙德常老师结合职业棋手培养模式,提出“质量优于数量”的训练原则。他建议学生每周精选2-3局高质量对局,通过“限时计算训练”强化瞬间判断力,同时在赛后对照AI分析报告,重点研究“决策分歧点”——即自己与高水平棋手在关键节点的思路差异。“实战是动态的考试,每一步落子都是计算力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循环赛及区域性赛事,在真实对抗中积累应对不同风格对手的经验。
针对部分学生因胜负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孙老师分享了“成长型心态”培养法:“关注每一局棋中‘可改进的10%’,而非纠结于最终胜负。职业棋手的进步曲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而是通过无数次‘试错—总结’实现螺旋式提升。”
师生互动:精准解答学习困惑,明晰发展方向
在交流环节,学生围绕“如何平衡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不同学习阶段的重点规划”等问题踊跃提问。孙德常老师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低年级学生规划了“基础功法+计算力”的核心训练路径,建议高年级学生侧重“赛事复盘研究+职业方向探索”,并针对考研、职业棋手、围棋教育等不同发展路径提供了个性化建议。
孙德常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学习方法的本质是‘认识如何学习’。希望同学们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路径,在围棋专业道路上既能沉下心打基础,也能抬眼看方向,最终实现从‘会下棋’到‘懂围棋’的认知跃升。”
此次专业导师进教室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落地的学习策略,更传递了“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治学理念。随着围棋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化,师生间高频次、高质量的互动正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围棋人才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