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人数创新高!2024年海峡两岸短视频交流竞赛展暨第七届可视化新闻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者:田园发布时间:2025-01-07浏览次数:10

202517日下午1点,新闻系主办的2024年海峡两岸短视频交流竞赛展暨第七届可视化新闻大赛成果展在三教222举行。本次大赛以“‘城’载梦想 智汇青春”为主题,海峡两岸10余所高校500余人次投稿参赛,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赵雷洪、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涵、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建民、新闻系全体教师与入围团队成员见证了决赛过程与各赛道奖项诞生。


本次大赛在座领导


本次大赛以短视频为主竞赛单元,另设摄影类、数据新闻、融合新闻、AIGC创作单元。两个月赛程收到了来自大陆地区中央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中国台湾地区龍華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以及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海内外10余所高校400多件参赛作品。经过校内外专家的认真评审,选出84件作品入围:短视频单元23件,摄影单元17件,数据新闻单元15件,融合新闻单元15件,AIGC单元14件。


22级张嘉仪、23级陈智源担任决赛主持人


大赛以新闻系萌新数字人晶晶宣导开场,向大家介绍大赛作品收录及评审过程。数字人宣导片由新闻系大一、大二同学采集制作而成,展现了新闻学子对AI生成技术的钻研与运用成效。本次大赛实行初评+终评二审制,初评由校内专业教师团队主导,终评由东华大学副教授陶奕骏(上海市影视创作项目资深评委)、中北大学副教授任占文(中国数据新闻专业委员会理事)、奉贤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副主任石浩南、SMG看东方运营经理胡晓雯、上海闯奇科技有限公司CEO黄炳川龙等多位高校和传媒业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完成。


作品展示与专家点评

摄影单元

决赛现场重头戏是展示各单元优秀作品,并邀请主创团队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首先进行的是摄影单元作品展示。大赛收到了700多件摄影作品,入围17件。24级卡米兰·穆合塔尔的作品《阴影》捕捉到了光影下的繁花秋色。


24级卡米兰·穆合塔尔带来的《阴影》



23级严俊杰拍摄的《四季回家路》,讲述了一名身处异乡的大学生对家的渴望。他在作品阐释中说:“世间万物亦是如此,时间变幻,新的细胞代谢去旧的细胞,尽管过去悲伤或者幸福过,我们仍然要接受下一个季节的到来。我总在夏天怀念冬天,在冬天想念夏天,其实最好的季节,永远是当下,每一个瞬间组成的,就是永远。”


23级严俊杰带来的《四季回家路》


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无声的故事,定格了瞬间的美好。奉贤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副主任石浩南进行远程点评,他说:“摄影来自于生活,来自我们看过的书,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希望同学们可以保持热爱,让摄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奉贤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副主任石浩南进行远程点评


看着摄影类的优秀作品,赵雷洪副校长不禁回想起自己的青年时光。那时候的他,也是个喜爱把玩相机的文艺青年,常常通过镜头记录下美好瞬间。他鼓励新闻系的同学将摄影摄像作为自己的专业爱好,结合当今的AI等创新技术,不断打磨出优秀的作品。


赵雷洪副校长讲话


短视频单元

镜头一转,进入到了充满动感和故事性的短视频类作品展示环节,大赛收到了近50多件短视频作品,入围17件。陈天琦小组带来作品《每一步都是风景》,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以“爱拍临港”为主题,用脚步丈量了临港大学城附近的每一处风景。


陈天琦小组带来的《每一步都是风景》


短片《跨越海峡 传递温暖》是上海杉达学院周彬昱同学结合她在台湾世新大学交换学习生活经历创作而成的,跨越千里的温情,让她在台北这座陌生城市找到了如家般的归属感,回应了“我从哪里来?”的困惑。


上海杉达学院周彬昱带来的《跨越海峡 传递温暖》


专家点评

短视频单元主评审刘燕老师用作品主题词串接介绍了入围的优秀作品,彰显创意与用心。刘老师强调,视频作品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视听效果,镜头拍摄要讲究美观性和稳定度,在声音运用上要注重准确性与契合度,在后期剪辑中要突显创新性和流畅度。


刘燕老师点评


数据新闻单元

数据新闻体现学术性与专业性融合,大赛入围作品15件。22新闻潘家怡团队展示《上海消费券:激活市场 振兴经济》,让大家现场扫描二维码进行趣味互动。

数据新闻在技术逻辑上区别于传统新闻报道,在分析逻辑上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事实,它不仅止步于视觉化的叙述手段,更实现了数据的价值性和人性化”,中北大学副教授任占文对本次大赛的数据新闻类作品进行了远程点评。


22级潘家怡团队带来的《上海消费券:激活市场 振兴经济》


专家点评

数据新闻在技术逻辑上区别于传统新闻报道,在分析逻辑上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事实,它不仅止步于视觉化的叙述手段,更实现了数据的价值性和人性化”,中北大学副教授任占文对本次大赛的数据新闻类作品进行了远程点评。


中北大学副教授任占文进行远程点评


融合新闻单元

媒介融合的优势日趋明显,融合新闻将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效果的可测量性的特点不断扩大。本次大赛中,投稿作品皆融入作者对融合新闻理念的诠释,同学们契合“城载梦想 智慧青春”的创作思想,创作出了多视角多维度的优秀作品。22新闻双语班邹月玥小组带来《临港十二时辰》,以十二时辰开场,用融合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临港的生活场景和人文趣事。


22级邹月玥小组带来的《临港十二时辰》


专家点评

主评审杨晓丽老师讲述了融合新闻在当下新闻创作与传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入围作品的选判标准:融合手段的丰富性是首要标准,其次为突出与传统新闻最大的区别,互动性是不可缺失的要素,此外主题契合、故事讲述的完整性以及页面设置的美观度是作品入围的关键。杨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努力做到上述标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杨晓丽老师点评


AIGC单元

新闻业与AI技术的融合是当下热点。本届可视化新闻大赛首次设立AIGC赛道,进一步彰显AI在新闻创作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22级新闻姚沈玥小组带来的《逐梦·上海》,运用AI软件和娴熟的剪辑技术,展示了上海各行各业领域的青年人才图景。在现场,她们分享了AI细节处理难点,最终运用多种软件完成创作。


22级姚沈玥小组带来的《逐梦·上海》


专家点评

AI与新闻生产融合,向着一个效能更高的生产体系演进。校外评审专家上海闯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黄炳川龙先生提到,当今AI技术在各领域盛行,与新闻生产融合拓展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就同学们的作品而言,他建议加强AI人物肢体协调和细节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上海闯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黄炳川龙先生进行远程点评


才艺表演

建桥新闻学子不仅在专业上比拼,才艺表演也令人惊艳。24新闻3班马欣悦一支古典舞《琵琶行》将千年古韵与优美舞姿相互交融,引领现场嘉宾领略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24级马欣悦带来的古典舞蹈《琵琶行》


新闻系每年招录10余位新疆籍学生,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热情似火的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亮丽的色彩,“麦西来甫” 就是那朵盛开在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的欢乐之花。24新闻1班麦尔哈巴 、3班卡米兰以及24商英1班麦迪娜现场带来《麦西来甫》,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让大家感受到了新疆的独特风情。



24级同学带来的新疆地域特色节目《麦西来甫》


颁奖时刻

经过选手们的精彩展示和评委们的专业评审,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终于到来。


新闻系李刚老师与刘燕老师为优胜奖同学颁奖


新闻系副主任朱佳伟为三等奖团队颁奖


新闻系主任曹茶香和新闻学院督导柳邦坤为二等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涵为一等奖代表颁奖


获奖名单

摄影单元


短视频单元


数据新闻单元


融合新闻单元


AIGC单元


总结发言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涵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可视化新闻大赛是新闻学子实践的好平台,对两岸友谊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次大赛涌现出诸多优良的作品,他感到十分欣慰。同时郑院长向新闻系的同学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摄影方面,照片本身一定要传达出摄影者想表达的意思,而非靠文字叙述加以理解;针对数据新闻制作,郑院长建议同学们采访更多领域专家,在深刻了解其背景的情况下,数据才会更加真实可靠,作品才会更具说服力。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涵教授发言


1430分,本次海峡两岸短视频交流竞赛展暨第七届可视化新闻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舞台上,见证了海峡两岸青年学子的才华与激情,感受到了大家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海峡两岸短视频交流竞赛展暨可视化新闻大赛是建桥新闻学专业特色项目,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的舞台,期待2025年再聚首!


大赛评委嘉宾、获奖同学、主持人以及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