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星期四,拾遗社本学期第八次社团活动如约而至。此次,社团负责人与社员们相约于校园中的北五、北六共享区,一同感受植物拓印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了解拓印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传统技艺方法。
植物拓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商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利用植物纤维制造纸张的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书写与绘画中。通过这次活动,拾遗社希望以实践的方式引导社员们了解并传承这项技艺,同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活动伊始,社员们在社团负责人的引导下挑选喜欢的花瓣和植物材料。这一环节让参与者自由发挥艺术创意,并为随后的拓印环节做好准备。在挑选过程中,社员们认真筛选各种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力求为自己的作品增添独特韵味。
随后的实践环节尤为考验耐心与动手能力。社员们将棉布平铺在操作垫上,把植物的背面朝下固定在布料上,用透明胶带加以固定。接着,用小锤子轻轻敲打植物,使其天然色素和脉络纹理印染在布料上。敲打的力度和时间需掌控得当,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最终效果。尽管步骤看似复杂,社员们却展现出了高度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最终顺利完成创作,呈现出一幅幅自然与艺术结合的独特作品。
活动结束后,社团负责人将所有作品进行整合展示。作品中,不同植物的色彩和纹理跃然于布料之上,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展现了参与者的个人特色。一位社员在分享时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将叶片上的天然色素通过敲打的方式印染在布料上。这不仅让我感受到古法染色和印花技艺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苗绣和拓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此次活动不仅帮助社员们掌握了一项传统技艺,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通过这次植物拓印活动,拾遗社不仅成功传播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社员们提供了一个创意展示的平台。活动中的笑声与成果展示的自豪感,映射出年轻一代对文化传承的热情。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场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