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 | |||||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 ||||||
课程代码 | 2030779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16 | 实践学时 | 16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秘书B22-1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选用教材 | 无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无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是关于认识、理解和应对网络舆情的一门实践应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对操作能力。本学期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理论和机制,包括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中和网络舆情相关的知识;第二部分涵盖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判断,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和数据工具,识别舆情事件,并运用统计学和心理学知识对舆情进行分析判断;第三部分着重于网络舆情的预警、应对与沟通策略,培养学生在面对网络舆情的预警能力,以及出现舆情危机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沟通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网络舆情的机制和规律,建立基本的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能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应对有兴趣,有共情能力 | |||||
大纲编写人 | (签名) | 制/修订时间 | 2024.02.15 | |||
专业负责人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4.03.01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2024.03.01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2 | 理解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发展机制 | |
技能目标 | 3 | 能够用互联网搜索和数据工具监测分析网络舆情 |
4 | 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应对、处理网络舆情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养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网络舆情认知观和价值观 |
6 | 养成兼具共情能力和理性能力的个人媒介素养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0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①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②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 |
L0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信息辨识与整合分析: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性质辨识和价值判断,具有信息选择和整合分析能力。 ⑥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
L0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②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L07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②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③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01 | ① | H | 理解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稳定发展的辩证关系,强化爱国爱党的觉悟和动力 | 50% |
② | H | 在对网络舆情案例的分析和理解中加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 50% | |
L02 | ② | H | 掌握有效辨识和判断网络舆情相关信息的能力 | 50% |
⑥ | H | 熟悉各种新媒介平台的舆情发生机制和传播规律 | 50% | |
L03 | ② | H | 对舆情的形成、发展趋势和应对方案,能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 100% |
L07 | ② | H |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网络舆情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50% |
③ | H | 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进行网络舆情相关的图表绘制和报告撰写。 | 5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知识点:
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舆情制度的发展历程,识别网络舆情的生成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舆情的多维度特性和中国特有的舆情环境。 |
第二单元 网络舆情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 知识点
能力要求:分析网民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理解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
第三单元 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构成要素 知识点
能力要求:掌握网络舆情的功能和构成要素,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舆情事件。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
第四单元 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知识点
能力要求:了解网络舆情的生成和演变过程,掌握舆情事件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讲解网络舆情演变的多种机制,并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真实案例。 |
第五单元 网络舆情信息搜集 知识点
能力要求: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利用搜索引擎和其他工具搜集信息。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区分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以及如何优化搜索策略。 |
第六单元 网络舆情监测
能力要求:能够执行网络舆情监测的整个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 教学难点:讲解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监测的技术挑战,培养学生的技术适应能力。 |
第七单元 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
能力要求: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研判,对潜在的舆情危机做出评估和反应。 教学难点:教授学生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研判。 |
第八单元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能力要求:掌握建立有效的舆情应对团队和体系的方法,能够在舆情危机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应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实践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应用这些理论。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1、网络舆情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 | ✔ | ||||
2、网络舆情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 | ✔ | ✔ | ||||
3、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构成要素 | ✔ | |||||
4、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 ✔ | ✔ | ||||
5、网络舆情信息搜集 | ✔ | |||||
6、网络舆情监测 | ✔ | |||||
7、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 | ✔ | |||||
8、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1、网络舆情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讲授、练习 | 课堂观察评价 | 2 | 2 | 4 |
2、网络舆情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 | 讲授、练习 | 课堂观察评价 | 2 | 2 | 4 |
3、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构成要素 | 讲授、练习 | 课堂练习评价 | 2 | 2 | 4 |
4、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 讲授、练习 | 课堂练习评价 | 2 | 2 | 4 |
5、网络舆情信息搜集 | 讲授、实践 | 作业评价 | 2 | 2 | 4 |
6、网络舆情监测 | 讲授、实践 | 作业评价 | 2 | 2 | 4 |
7、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 | 讲授、实践 | 课堂练习评价 | 2 | 2 | 4 |
8、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 讲授、实践 | 课堂练习评价 | 2 | 2 | 4 |
合计 | 16 | 16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课堂练习与回答 | 完成网络舆情相关知识的课堂练习和问答 | 综合型 | |
2 | 舆情监控平台实操 | 操作舆情监控平台完成实时舆情监控与研判 | 综合型 | |
3 | 舆情报告撰写 | 根据实际发生的舆情案例,撰写分析和应对报告 | 综合型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1.让学生辩证理解网络舆情既可以是反映社会负面因素,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的稳定器,又可能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加剧动荡冲突的放大器。培育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思辨能力,将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研判能力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 2.理解科技发展既加速了舆情发酵,增加了舆情监控和研判难度,又能帮助我们更好监控和研判、利用舆情的辩证关系,建立正确对待科技发展和科技工具的观念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
X1 | 20 | 课堂练习与回答 | 30 | 30 | 40 | 100 | |||
X2 | 30 | 舆情工具使用操作 | 50 | 50 | 100 | ||||
X3 | 50 | 舆情分析报告撰写 | 30 | 40 | 20 | 10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X1 | 1、2、4 | 回答课堂问题,完成课堂练习,体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 熟练掌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理解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发展机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举出恰当的例子,给出完善的分析判断 | 良好掌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理解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发展机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举出合适的例子,给出有效的分析判断 | 基本掌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理解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发展机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举出合适的例子,给出有自己见解的分析判断 | 对课堂讲解的知识点掌握不充分、不熟悉。 |
X2 | 3、4 | 使用舆情监控平台收集信息、统计数据、制作报表 | 熟练掌握主流舆情监控平台,能够敏锐发现舆情动态,制作完善的报表 | 良好掌握主流舆情监控平台,能够迅速发现舆情动态,制作基本完善的报表 | 基本掌握主流舆情监控平台,能够适时发现舆情动态,制作明晰的报表 | 未能掌握舆情监控平台的使用操作技能 |
X3 | 5、6 | 针对一起典型的舆情案例撰写分析报告 |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信息全面、数据真实、分析科学、建议有效的舆情分析报告 |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信息比较全面、数据真实、分析有逻辑、建议有效的舆情分析报告 |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信息基本全面、数据基本真实、分析有调理、建议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报告 | 未能撰写一份合格的舆情分析报告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