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媒体报道(上)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融合媒体报道(上) | |||||
(英文)Convergence Media Reporting | ||||||
课程代码 | 2030336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24 | 实践学时 | 8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大三年级学生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1+X | |||
选用教材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新闻采访与写作(2030316)学分(2.0),视频新闻实作(2030378)学分(2.0) | |||||
课程简介 | 新兴媒介技术不断涌现,深刻地改写了媒介表达的形态、语态、生态。融合媒体报道是运用融合思维与方法采集、呈现事实信息的互联网新闻样式,它建立在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而又灵活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元素来报道新闻,注重互动设置、关键词、超链接的运用,强调提升新闻服务品质、用户体验和呈现效果。 课程分为融合媒体报道(上)和融合媒体报道(下),两门课一脉相承,从理论和9种融合新闻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融合新闻生态,掌握融合新闻的制作方法。 本课程为融合媒体报道(上),系统分析了融合新闻的思维、策划、叙事、伦理等理论内容,聚焦网络图文新闻、新媒体音频新闻、数据新闻、H5新闻等融合新闻实践形态。课程通过讲课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融合新闻生态,掌握融合新闻的策划理念、叙事语言和制作方法,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案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情操与共情能力。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此课程适合新闻学三年级的具有一定新闻传播学基础和一定新闻编辑技术的学生学习。 | |||||
大纲编写人 | (签名) | 制/修订时间 | 2023年12月 |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4.03.01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2024.03.01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学生融合新闻思维、叙事,运用口头形式,阐释自己关于融合媒体的观点,能有效沟通。 |
2 | 自主学习融合新闻策划,能有效地执行融媒体报道的策划方案。针对不同题材策划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 |
技能目标 | 3 | 对融媒体报道的类型都能应用,尤其是H5新闻。 |
4 | 利用融媒体的媒介元素方法进行融媒体新闻多种真实问题报道类型的创作。 |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5 | 爱岗敬业:了解新闻学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信息辨识与整合分析: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性质辨识和价值判断,具有信息选择和整合分析能力。 ③新闻采访与公关: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能有效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具备公关能力。 ④文稿写作与编辑:掌握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有传播价值,能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文稿的写作和编辑。 ⑥媒介应用与发展:能较好地应用多种常用传播媒介,并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新媒介技术。 |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①能根据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设计学习计划。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②有质疑精神,能有逻辑的分析与批判。 ④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 |
LO7信息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 ②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⑤ | H | 5、爱岗敬业:了解新闻学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100% |
LO2 | ② | H | 4、利用融媒体的媒介元素方法进行融媒体新闻多种真实问题报道类型的创作。 | 20% |
③ | H | 4、利用融媒体的媒介元素方法进行融媒体新闻多种真实问题报道类型的创作。 | 40% | |
④ | H | 4、利用融媒体的媒介元素方法进行融媒体新闻多种真实问题报道类型的创作。 | 20% | |
⑥ | M | 4、利用融媒体的媒介元素方法进行融媒体新闻多种真实问题报道类型的创作。 | 20% | |
LO4 | ① | M | 2、自主学习融合新闻策划,能有效地执行融媒体报道的策划方案。针对不同题材策划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 100% |
LO6 | ② | H | 1、学生融合新闻思维、叙事,运用口头形式,阐释自己关于融合媒体的观点,能有效沟通。 | 100% |
④ | M | 3、对融媒体报道的类型都能应用,尤其是H5新闻。 | 40% | |
LO7 | ② | H | 3、对融媒体报道的类型都能应用,尤其是H5新闻。 | 6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第一单元 理解融合新闻 | √ | ||||
第二单元 融合新闻思维 | √ | √ | |||
第三单元 网络图文报道 | √ | √ | √ | ||
第四单元 融合新闻策划 | √ | √ | |||
第五单元 融合新闻叙事 | √ | ||||
第六单元 H5新闻 | √ | √ | √ | ||
第七单元 数据新闻与新闻体音频新闻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 |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 融媒体新闻作品分析 | 2 | ||
第二单元 | 讨论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 融媒体新闻作品分析 | 4 | ||
第三单元 | 练习教学法 解决问题学习 | 网络图文报道实操 | 2 | 4 | |
第四单元 | 多媒体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 | 融媒体新闻策划的操作 | 4 | ||
第五单元 | 讨论教学法 | 融媒体新闻叙事练习 | 4 | ||
第六单元 | 练习教学法 解决问题学习 | H5新闻实操 | 4 | 4 | |
第七单元 | 多媒体教学法 专题学习 | 融媒体新闻作品分析 | 4 | ||
合计 | 24 | 8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网络图文报道 | 网络图文报道实操 | 4 | ④综合型 |
2 | H5新闻 | H5新闻实操 | 4 | ④综合型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1.课程经典案例选择: 课程经典案例选择结合课程思政要求,通过具体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等。 2.课程任务主题设计: 通过作品操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去挖掘作品选题、用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关照社会现实。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
1 | 40 | 期末考试 | 40 | 40 | 20 | 100 | ||
X1 | 20 | 图文融合作品 | 90 | 10 | 100 | |||
X2 | 15 | 融媒新闻策划 | 90 | 10 | 100 | |||
X3 | 25 | H5融合报道作品 | 50 | 40 | 10 | 100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