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 | |||||
(英文)Laws and Ethics of Media | ||||||
课程代码 | 2030205 | 课程学分 | 2 | |||
课程学时 | 32 | 理论学时 | 30 | 实践学时 | 2 | |
开课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新闻学二年级/三年级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1+X | |||
选用教材 |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三版),黄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否 | |||
先修课程 | 《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为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即新闻传播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作为一个专业新闻人,职业道德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里:无论是新闻采访、网络编辑、广告创意还是市场策划。本课程将针对上述环节中新闻传播从业者会碰到的问题,从媒体与政府、新闻道德与法律法规、记者与采访对象、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等专题入手,结合近年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例,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学生开展小规模调查实践、法庭旁听及庭审新闻稿采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行为的判断标准,正确看待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为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具备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基本伦理与法律规范知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建议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学生在修本课程前,已通过新闻学概论等课程,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本课程之后,学生将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在理论学习基本结束、实践课程即将开始之前开设课程,能帮助学生强化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法规的基本认知,提高专业素质,为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 |||||
大纲编写人 | 徐磊 (签名) | 制/修订时间 | 2023年12月 |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4.03.01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2024.03.01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知识。 |
2 | 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本专业就业岗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
技能目标 | 3 | 能够运用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当前社会发生的现象,条理清晰、逻辑正确、有理有据地进行案例分析。 |
素养目标 (含课程思政目标) | 4 | 能够在团队合作中主动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具备法律意识。 |
5 | 奉献社会:具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为能力。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⑤爱岗敬业,热爱所学专业,勤学多练,锤炼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习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LO2专业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信息传播工作或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②掌握传播学核心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传播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②有质疑精神,能有逻辑的分析与批判。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⑤ | H | 4.能够在团队合作中主动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具备法律意识。 | 60% |
5.奉献社会:具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为能力。 | 40% | |||
LO2 | ② | H | 1.掌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知识。 | 50% |
2.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本专业就业岗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50% | |||
LO6 | ② | H | 3.能够运用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当前社会发生的现象,条理清晰、逻辑正确、有理有据地进行案例分析。 | 100% |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知识点:理解“伦理”、“道德”、“传播法规”的基本概念以及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知道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在当前的意义和重要性。 |
第一单元 新闻传播道德自律 知识点:理解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危害、产生的原因及该如何对其进行防范,形成良好的新闻伦理观。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当前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教学难点:识别当下社会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新闻伦理观。 |
第二单元 新闻传播与宪法、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知识点:理解宪法对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对媒体及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的保护和规定;了解我国法律法规对新闻媒体维护国家安全的规定;了解新闻传播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和防范。 能力目标:根据国家宪法中的相应规定,能够识别新闻传播活动中违法、违规的行为,并能提出防范的对策。 教学难点:识别并能讲出具体案例中违法、违规的行为。 |
第三单元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正 知识点:理解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了解“媒体审判”的概念及防范;掌握法律对新闻传播监督司法活动的保障与限制。 能力目标:明确新闻媒体在司法报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维护司法独立。 教学难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识别并分析具体案例中“媒介审判”的现象。 |
第四单元 新闻传播与人格权 第一节:名誉权与隐私权 知识点:理解人格权的概念和内容,新闻传播侵犯人格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解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概念,新闻传播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的行为表现及防范。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民法典中对名誉权和隐私权概念、侵权行为的界定。 教学难点:识别新闻传播活动中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行为,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正确地处理相关问题。 第二节:姓名权和荣誉权 知识点:理解姓名权和荣誉权的概念,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荣誉权的行为表现及防范。理解新闻传播侵犯人格权的侵权责任和救济措施。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姓名权和荣誉权的概念、界定侵权行为。 教学难点:识别新闻传播活动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荣誉权的行为,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正确地处理相关问题。
知识点:理解著作权的概念和内容,新闻传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表现及法律责任;了解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讲述著作权的概念、界定侵权行为。 教学难点:识别新闻传播活动中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正确地处理相关问题。 |
第五单元 禁载内容和特殊新闻 知识点:理解新闻法规中“禁载”的概念。了解禁载新闻的主要范围: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特殊新闻与信息;掌握中国有关新闻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掌握新闻报道的保密范围;掌握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对重要政务信息、突发事件信息、证券期货信息、气象预报信息,及地图信息的发布及传播的规定。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按我国法律规定处理新闻报道涉及的特殊范围:涉密新闻、境外新闻、涉及自杀的新闻等。 教学难点: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煽动”与“新闻批评”。能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正确地处理特殊新闻报道。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绪论 | √ | √ | |||
第一单元新闻传播道德自律 | √ | √ | √ | ||
第二单元 新闻传播与宪法、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 √ | √ | √ | ||
第三单元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正 | √ | √ | √ | ||
第四单元 新闻传播与人格权 第一节:名誉权与隐私权 | √ | √ | √ | ||
第二节:姓名权和荣誉权 | √ | √ | √ | ||
第三节 著作权 | √ | √ | √ | ||
第五单元 禁载内容和特殊新闻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绪论 | 讲授+讨论 | 思考题 | 2 | 2 | |
第一单元新闻传播道德自律 | 讲授+讨论 | 讨论题 | 4 | 4 | |
第二单元 新闻传播与宪法、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 讲授 | 阶段性练习 | 4 | 4 | |
第三单元新闻传播与司法公正 | 讨论+小组汇报 | 小组作业 | 4 | 2 | 6 |
第四单元 新闻传播与人格权 第一节:名誉权与隐私权 | 讲授+讨论 | 思考题 | 4 | 4 | |
第二节:姓名权和荣誉权 | 讲授+讨论 | 讨论题 | 4 | 4 | |
第三节 著作权 | 讲授+讨论 | 小论文 | 4 | 4 | |
第五单元禁载内容和特殊新闻 | 小组汇报 | 小组作业 | 4 | 4 | |
合计 | 30 | 2 | 32 |
(四)课内实验项目与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
2 | ||||
3 | ||||
实验类型:①演示型 ②验证型 ③设计型 ④综合型 |
本课程将展示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更要及时、适切地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为“案例分析+思政融入”:如第一单元新闻传播道德自律中,列举“暴雨天记者守坑待摔”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做记者首先要做人、再做记者”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而在讲授“虚假新闻”的内容时,通过“纸馅包子”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假新闻的危害,培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理念,融入诚实守信等思政要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
总评构成 | 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
1 | 40% | 期末开卷笔试 | 40 | 40 | 20 | 100 | |||
X1 | 20% | 阶段性练习(线上) | 60 | 20 | 20 | 100 | |||
X2 | 20% | 小组案例分析汇报 | 40 | 20 | 20 | 100 | |||
X3 | 20% | 小论文 | 20 | 40 | 20 | 100 | |||
X4 | 100 | ||||||||
X5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选填)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1 | 1、2、5 | 掌握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当前案例与现象,条理清晰、逻辑正确、观点鲜明,体现正确的道德观和奉献社会的意识 |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全面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10%以下。 |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较好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20%左右。 |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基本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30%左右。 | 在试卷中,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达不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40%以上。 |
X1 | 1、2、3 | 初步学会运用新媒体工具完成一次线上练习。在练习上考察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点和能力目标的掌握情况。 |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10%以下。 |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错误率在20%左右。 |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基本达到学习结果,错误率在30%左右。 | 在阶段测试中,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结果,错误率在40%以上。 |
X2 | 1、3、4 | 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选择近期与新闻伦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或失范现象展开分析。要求资料丰富、数据完备并以可视化呈现,分析合理并总结出明确的结论。体现团队写作的能力。 | 在小组调研与汇报展示中,能够较流畅地运用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开展分析,较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展现出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在小组调研与汇报展示中,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开展分析,基本能够运用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展现出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 在小组调研与汇报展示中,较少运用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开展分析,较少运用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团队协作能力一般。 | 在小组调研与汇报展示中,不能运用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开展分析,未能运用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团队协作能力较差。 |
X3 | 2、3、5 | 学生根据老师命题,自行收集资料、拟定框架、撰写小论文一篇。 | 小论文选题立意较好、能够收集丰富的数据资料,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逻辑通顺、论述合理、观点鲜明。无抄袭现象。 | 小论文选题立意恰当、一定程度上能收集数据资料分析问题,逻辑较通顺、论述较合理。无抄袭现象。 | 小论文选题立意一般、较少运用数据资料分析问题,逻辑欠通顺、论述欠合理。少量借鉴。 | 小论文选题立意不佳、未能数据资料分析问题,逻辑混乱、论述不合理。存在过度借鉴或抄袭现象。 |
X4 | ||||||
X5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