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QU-QR-JW-033(A0)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30747】
课程学分:【 2 】
面向专业:【时尚传播】
课程性质:【选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时尚传播系
使用教材:
《音乐的美及鉴赏》 王次沼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1.07
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22.10
《奇遇之年》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2021.12
二、课程简介
音乐即是艺术,又是很好的传播载体,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把音乐和传播相结合的前提是必须对音乐有基本的认知,或者说对音乐的美学有基本的认知,音乐美学离不开大众的审美认知,音乐欣赏也需要音乐美学的审美引导,因此本课程首先是要在音乐美学和音乐鉴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音乐美学进入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视线,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对经典音乐的时尚演绎和传播手段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开拓眼界,在未来的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结合上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对欧洲古典音乐发展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铺成,带领学生了解经典音乐的代表时期,著名音乐家和经典的作品,领略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和背后的时代背景。同时通过现场的鉴赏和比较,让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鉴赏有基础的认知,基本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和演绎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艺术作品的社会传播热点的分析,了解其背后的传播逻辑,从而让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经典音乐与时尚演绎之间的冲突与关联。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需要对时尚传播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开始,因此建议面向大三时尚传播专业学生。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
LO1 | 专业能力 | LO11 |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掌握时尚传播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传播学、时尚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艺术学等构成当代时尚传播理论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修养,形成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新文科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具有职业伦理道德及行业审美素养。 | ● |
LO12 | 具备专业实务操作技能。 具备时尚传播的采写编评、时尚摄影与摄像、时尚广告与时尚品牌营销、时尚作品鉴赏与设计等实务操作能力。 | |||
LO13 | 具备时尚行业创意创新能力。 具备珠宝、服饰、美妆等领域审美创意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品牌策划能力、时尚流行预测能力、时尚项目运营能力等。 | |||
LO14 | 具备时尚行业大数据解读及分析能力。 熟悉时尚行业评估指标及各类分析报告,能够利用新媒体及市场调研技术,通过专业的评测、调查、分析,解读时尚行业大数据,并分析预测流行趋势。 | |||
LO15 | 具备专业技术软件应用能力。 熟练运用新媒体及设计软件技术,通过APP、H5、3D MAX等各种新媒体软件和设计类软件,能够胜任全媒体传播,珠宝、服饰、美妆行业的时尚创意,设计和图形图像技术处理等工作。 | |||
LO2 | 表达沟通 | LO21 | 善于倾听多元需求与诉求,能够通过语言、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对时尚拥有专业敏感。 | ● |
LO3 | 自主学习 | LO31 | 保持对行业趋势、行业资讯、行业现象、行业消费习惯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能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实践,熟练掌握时尚行业各种内容、载体、渠道、途径发展动态,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更新信息的学习能力。 | |
LO4 | 尽责抗压 | LO41 | 具备符合职业伦理与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理念和专业精神,能够遵纪守法,辨别公序良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与行业从业人员互相尊重,平等沟通,尽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安排,追求优秀的工作绩效。 | |
LO5 | 协同创新 | LO51 | 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勤于思考行业发展趋势、善于发现行业新热点、善于提出创新观点和创新思路。 | |
LO6 | 信息应用 | LO61 | 具备行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内容、渠道、工具、公众与效果的把握,紧跟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应用目标。 | |
LO7 | 服务关爱 | LO71 | 坚持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在专业实践中树立国家情怀与民族担当意识,关注国情与民情,服务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引领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变革,倡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行业理念。 | |
LO8 | 国际视野 | LO81 |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较好的应用表达能力,具有了解时尚传播国际前沿的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掌握国际先进的时尚传播趋势及案例,以家国情怀助力加快中国时尚品牌“走出去”的步伐。 | ● |
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 教与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1 | LO1 专业能力 | LO11: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通过音乐熏陶,逐步建立复合型知识结合,提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审美素养的提高。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课堂讲授 | 小组作业 课堂展示 |
2 | LO2 表达沟通 | 能够通过音乐语言结合时尚演绎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 |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作业 | 小组作业 课堂展示 |
3 | LO8: 国际视野 | LO81:了解东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走向与审美逻辑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尝试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思想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思想,辩证的思考音乐演绎的选择。 | 案例分析法 课外实践 理论应用 | 综合评价 |
六、课程内容
序号 | 单元 | 具体内容 | 能力要求 | 知识要求 | 质量标准 |
1 | 第一单元:西方古典音乐简史及赏析(上) | 4课时 了解巴赫、维瓦尔第、海顿、莫扎特他们的生活背景与各自音乐的风格的不同点,介绍古典音乐常识和术语以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训练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 介绍西方古典音乐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并现场聆听《D大调卡农》《四季》等多首经典作品,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 结合现场鉴赏和背景介绍,让学生提高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基础。 |
2 | 第二单元 西方古典音乐简史及赏析(下) | 4课时了解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圣桑他们的生活背景与各自音乐的风格的不同点,介绍古典音乐常识和术语以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训练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 介绍西方古典音乐从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以及20世纪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并现场聆听《仲夏夜之梦序曲》《夜曲》《动物狂欢节》等多首经典作品,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 结合现场鉴赏和背景介绍,让学生提高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基础 |
3 |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音乐简史及赏析 | 4课时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与时代背景,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常识和术语以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训练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从先秦到魏晋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并现场聆听《广陵绝响》《平沙落雁》等多首经典作品,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 结合现场鉴赏和背景介绍,让学生提高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基础。 |
4 | 第四单元 经典音乐的创作和审美逻辑(上) | 4课时 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的创作走向与审美逻辑的变化 深入探讨西方古典音乐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创作观和审美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创作和审美逻辑的理解 | 从音乐的基本情绪、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及个人风格解析,并现场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 结合现场鉴赏和背分析和解构,让学生理解社会化的审美逻辑的成因与动向。 |
5 | 第五单元 经典音乐的创作和审美逻辑(下) | 4课时 了解东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走向与审美逻辑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深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士的思想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市的思想,辩证的思考音乐演绎的选择 | 提高学生对中西音乐创作和审美逻辑的理解 | 从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速度现象,比较中西方音乐的精神内涵与境界解析,并现场聆听《十面埋伏》、《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第三乐章》 | 结合现场鉴赏和背分析和解构,对比东西方音乐,让学生理解社会化的审美逻辑的成因与动向。 |
6 | 第六单元 现代音乐制作与传播困境 | 4课时,了解音乐的不同时代的创作与制作及传播方式的迭代。深入探讨现代音乐工业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的困境和时尚传播要担负的社会责任。 | 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制作和传播路径的理解 | 从音乐最初到现代不同的制作与传播方式的更迭带来的聆听方式的变化与机会的解析,现场聆听流行音乐案例。 | 让学生能熟悉音乐制作与传播流程和路径。 |
7 | 第七单元 经典音乐的时尚演绎与传播 | 4课时,了解经典音乐在不同领域的经典演绎与传播的案例 需要提高学生的品牌认知,同时要建立学生跨界思考经典音乐与时尚演绎的痛点和难点。 | 尝试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时尚传播的理念 | 通过品牌的传播概念建立音乐演绎与传播的底层逻辑 | 尝试培养学生消费者情感需要的角度来 解构经典音乐,建立长远和正确的传播观 |
第八单元 小组案例展示及点评 | 4课时,小组展示及实时点评各小组案例的均衡性和审美观及传播逻辑的偏差需要现场给予及时的指导。 | 尝试在学到的知识中实际运用 | 通过课前的准备,各小组以虚拟案例来展示课程学习成果,巩固学到的知识。 | 尝试通过学生实际的体验实践更进一步建立更好的审美观和传播逻辑 |
七、评价方式与成绩
项目 | 评价方式 | 名称 | 占比 |
X1 | 出勤表现 | 平时考勤 | 20% |
X2 | 课堂表现 | 课堂表现 | 20% |
X3 | 过程作业 | 小组作业 | 20% |
X4 | 期末大作业 | 提交课程论文 | 40% |
撰写人:胡梅雄系主任审核签名:审核时间: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