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
【新闻传播史】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030628】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传播学、传播艺术、传播围棋】
课程性质:【系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第1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课程网站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8800450.html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2030302】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此处概述课程的研究对象及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300-400字)
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外新闻传播业(机构、载体、手段、事件、人物等)的概述,认识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传媒素养,加深对历史和社会的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路径:(1)对史实的介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中国多于外国、上海多于外地。现当代重于近现代,当代部分将避免与以新媒体、全媒体、媒体融合为内容的课程重复。(2)认识不同时代新闻业与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3)审视得失,反观当下,思考、展望未来。
在所谓“泛媒体”时代,从事新闻传播专业的人,与许多业余传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认真读过新闻史论。一部新闻史,是先进取代落后,真理战胜谬误的历史。本课程的教学将注重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提高传媒素养的同时涵养人文精神。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本课程在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开设。新闻学开设于低年级,传播学可开设于二、三年级。传播学学生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建议先修《传播学概论》等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必填项)
专业毕业要求 | 关联 | ||
L011 | LO111 | 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他人需求。 | |
LO112 | 应用书面或口头形式,阐释自己的观点,有效沟通。 | ||
L021 | LO211 | 能根据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设计学习计划。 | |
LO212 | 能搜集、获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计划、持续改进,达到学习目标。 | ||
L031 | 新闻理论:掌握新闻学的核心理论、基本知识。 | | |
L032 | 视频制作:掌握视频内容的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具备传播视觉化信息的基本能力。 | | |
L033 | 文本写作: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文本写作能力。 | ||
L034 | 新媒体运营:掌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类媒体工具的使用,具备新媒体的日常运营能力。 | ||
L035 | 人文素养:对文学、绘画、影视、音乐、戏剧等文化艺术具有基本的鉴赏能力,体现出媒介内容制作的质量和品位。 | ||
L041 | LO411 | 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具备法律意识。 | |
LO412 |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信守承诺,尽职尽责。 | ||
LO413 | 爱岗敬业: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本专业就业岗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 |
LO414 | 身心健康,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 | |
L051 | LO511 | 在集体活动中能主动担任自己的角色,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
LO512 | 有质疑精神,能有逻辑的分析与批判。 | | |
LO513 | 能用创新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 | ||
LO514 | 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技术。 | ||
L061 | LO611 |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 | |
LO612 | 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 | | |
LO613 | 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 ||
L071 | LO711 | 爱党爱国: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构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 |
LO712 | 助人为乐:富于爱心,懂得感恩,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 | ||
LO713 | 奉献社会:具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为能力。 | ||
LO714 | 爱护环境: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 | ||
L081 | L0811 | 具备外语表达沟通能力,达到本专业的要求。 | |
L0812 | 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 ||
L0813 | 有国际竞争与合作意识。 |
备注:LO=learning outcomes(学习成果)
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必填项)(预期学习成果要可测量/能够证明)
序号 |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 教与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1 | LO512 | 有质疑精神,能有逻辑的分析与批判。不唯书、不唯师。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同学之间交流心得,要有讨论的氛围。 | 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课堂,用ppt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重点和难点向学生提问,就学生提问进行讲解、交流。 | 学生的回答情况计入平时表现。 |
2 | LO612 | 新闻史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本课程的教学,充分了解史实是进一步理解规律、获得启示的基础。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需要进行专业文献检索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 就新闻史中的一个事件、一位人物,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的前提下,从网络、图书馆等处自行搜索文献,寻找解答。 | 报刊史写作项目,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写作的能力。 |
3 | LO413 | 爱岗敬业:通过中外新闻传播优秀工作者的实例, 充分认识本专业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操守。 | 将我党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事迹作为课程思政项目,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为榜样 | 报刊史项目写作、课堂演讲展示 |
4 | LO711 | 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共红色新闻事业与爱国进步新闻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新闻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涌现的先贤、前辈的奋斗、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构建、增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 上海是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祥地和重镇之一,中共红色新闻业、进步新闻业在上海的史迹是可贵的教学资源。 | 争取参观一个中共早期在沪办刊遗址(特殊时期也可线上云观展)。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体会。 |
5 | L031 | 了解新闻理论的诞生、发展概况,掌握新闻学的核心观点、基本知识,及中国学者的新闻理论的诠释。 | 课堂讲授与学生检索相关论著相结合 | 选择一个角度,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传媒现象。 |
六、课程内容(必填项)
导论 (理论课时:1课时)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第三节 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理解《新闻传播史》是研究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兼顾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部分内容的专业课程,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难点: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有一个明确认知。介绍课程考核1+X的各项内容与比重。
第一单元 近代新闻事业的缘起 4课时
口语传播
印刷传播
近代报纸的产生
在华外报
知道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类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及其主要形式;理解中国古代官报:邸报的产生与发展(重难点)。了解古代民报:“小报”与《京报》的发展与特征。(理论课时:2课时)
了解世界近代报纸产生的经过。理解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的背景、特征、发展规律(重难点)。了解19世纪中后期商业报纸在上海、澳门、广东、香港等地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在华外报的两面性。(2课时)
第二单元 晚清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 6课时
国人对新式报刊的认识和办报尝试
维新派: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
清末民初报刊实践: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了解林则徐、王韬等人对报刊的早期认识和实践。(2课时)
了解维新派办报的背景。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报刊实践与报刊思想。(重难点)分析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2课时)
了解清末改良派在国内外的报刊实践。理解革命派办报的基本情况;“苏报案”;《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重难点)。了解民初“政党报纸”。职业新闻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2课时)
第三单元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4课时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报刊的诞生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
了解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办报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每周评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闻变革。理解《新青年》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难点)。(2课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早期机关报。五卅运动期间的报刊实践。
民营报纸代表《申报》、《新闻报》、《世界》报系、《京报》、《大公报》的发展。报刊现代化管理。通讯社的产生。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2课时)
第四单元 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6课时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体系
民营报纸与民主新闻人
国统区的新闻传播与抗战宣传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国民党新闻体系:“一报一社一台”。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形成的新闻传播体系的构成与特征(重难点):红军新闻宣传活动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新闻体系的构成:《红色中华》报、红中社和红星报。
了解中共地下党员和左翼文学家在国统区坚持办报的情况:《布尔什维克》、《红旗》等。左联外围组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左翼新闻记者联盟。(2课时)
《申报》改革与新记《大公报》。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重难点)。“一代名记”范长江。
国民党报刊的抗日宣传。《新华日报》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抗日宣传。新创办的抗日报刊。(2课时)
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媒。各根据地的抗日报刊。《解放日报》改版与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重难点)。(2课时)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时期与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4课时
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胜利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瓦解与民营报刊的抉择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的创建
了解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理解反“客里空”运动与毛泽东、刘少奇讲话的背景、内容、意义(重难点)。总结共产党新闻事业从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主要经验。(2课时)
了解“自由报刊”与“第三条道路”报刊破产的经过与主要民营报刊在共和国初期接受的改造。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的构成。理解1956年《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新闻改革(重难点)。(2课时)
第六单元 改革开放至今的新闻事业 4课时
新闻改革全面启动
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了解“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起步后新闻改革的主要背景。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新闻理论的“正本清源”、新闻观念的革新与媒介经营管理改革(重难点)。(2课时)
讨论:新媒体的涌现和蓬勃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2课时)
复习与作业评讲:1课时
评讲学生阶段作业的情况、分析失分较多的题目。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复习主要知识点。回顾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的复习。(1课时)
总评构成(1+X) | 评价方式 | 占比 |
1 | 期末考核,闭卷笔试,以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新闻传播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50% |
X1 | 线上作业(在超星平台完成1~2次阶段性练习) | 10% |
X2 | 报刊档案解说视频制作(学生组成创作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介绍民国优秀报刊的5分钟原创视频,在线上门户展示、开展交流互评) | 20% |
X3 | 读书报告(2000字以上)+平时表现 | 20% |
八、评价方式与成绩(必填项)
“1”一般为总结性评价, “X”为过程性评价,“X”的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无论是“1”、还是“X”,都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表现性评价。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方式,较少采用纸笔测试,较多采用表现性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课堂展示、口头报告、论文、日志、反思、调查报告、个人项目报告、小组项目报告、实验报告、读书报告、作品(选集)、口试、课堂小测验、期终闭卷考、期终开卷考、工作现场评估、自我评估、同辈评估等等。一般课外扩展阅读的检查评价应该成为“X”中的一部分。
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由课程组共同讨论决定X的内容、次数及比例。
撰写人: 金晶 系主任审核签名:沈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