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QU-QR-JW-033(A0)
【艺术概论】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30463 】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时尚传播】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艺术学概论》 马工程教材编写组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512908 2019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艺术学概论(第4版)》 彭吉象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第四版】
【《新编艺术概论》 林少雄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艺术概论教程》主编:朱晓军 应小敏 钟丽茜 孙燕 范萍萍中国传媒大学版社 2014年12月】
【《艺术概论教程》顾平 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年】
课程网站网址:https://elearning.gench.edu.cn:8443/webapps/discussionboard/do/conference?toggle_mode=edit&action=list_forums&course_id=_17192_1&nav=discussion_board_entry&mode=cpview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使学生对艺术的特点,以及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地位、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种类以及创作过程等一系列艺术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论分析能力,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主要由我院传播学专业下传播艺术方向在低年级时作为理论基础课进行修习,同时亦可作为面向我院乃至我校所有专业的通识性基础课进行选修。
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
专业能力 | LO11 | 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掌握时尚传播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传播学、时尚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艺术学等构成当代时尚传播理论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修养,形成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新文科知识结构,掌握时尚传播的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具有职业伦理道德及行业审美素养。 | ||
LO12 | 具备专业实务操作技能。 具备时尚传播的采写编评、时尚摄影与摄像、时尚广告与时尚品牌营销、时尚作品鉴赏与设计等实务操作能力。 | |||
LO13 | 具备时尚行业创意创新能力。 具备珠宝、服饰、美妆等领域审美创意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品牌策划能力、时尚流行预测能力、时尚项目运营能力等。 | ● | ||
LO14 | 具备时尚行业大数据解读及分析能力。 熟悉时尚行业评估指标及各类分析报告,能够利用新媒体及市场调研技术,通过专业的评测、调查、分析,解读时尚行业大数据,并分析预测流行趋势。 | |||
LO15 | 具备专业技术软件应用能力。 熟练运用新媒体及设计软件技术,通过APP、H5、3D MAX等各种新媒体软件和设计类软件,能够胜任全媒体传播,珠宝、服饰、美妆行业的时尚创意,设计和图形图像技术处理等工作。 | ● | ||
LO2 | 表达沟通 | LO21 | 善于倾听多元需求与诉求,能够通过语言、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对时尚拥有专业敏感。 | |
LO3 | 自主学习 | LO31 | 保持对行业趋势、行业资讯、行业现象、行业消费习惯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能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实践,熟练掌握时尚行业各种内容、载体、渠道、途径发展动态,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更新信息的学习能力。 | ● |
LO4 | 尽责抗压 | LO41 | 具备符合职业伦理与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理念和专业精神,能够遵纪守法,辨别公序良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与行业从业人员互相尊重,平等沟通,尽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安排,追求优秀的工作绩效。 | |
LO5 | 协同创新 | LO51 | 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勤于思考行业发展趋势、善于发现行业新热点、善于提出创新观点和创新思路。 | |
LO6 | 信息应用 | LO61 | 具备行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内容、渠道、工具、公众与效果的把握,紧跟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应用目标。 | |
LO7 | 服务关爱 | LO71 | 坚持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在专业实践中树立国家情怀与民族担当意识,关注国情与民情,服务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引领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变革,倡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行业理念。 | ● |
LO8 | 国际视野 | LO81 |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较好的应用表达能力,具有了解时尚传播国际前沿的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掌握国际先进的时尚传播趋势及案例,以家国情怀助力加快中国时尚品牌“走出去”的步伐。 |
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 教与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1 | L031 | 能够完整表达自己对某一类艺术的理解及部分观点 | 讲授、调研、项目报告、交流 | 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讨论分析,团队交流,并阐述团队思路及想法。 |
2 | L013 | 能够综合使用对不同艺术的理解,开发对艺术的创意表达,开发思维 | 案例分享、经验交流;作品展示 | 充分利用视觉要素、美学概念,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时尚创意表达,传达艺术创新思维。 |
课程内容
授课章节 | 第一单元 绪论 | |
教学目的 | 主要论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应该明确学习艺术概论作为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
教学难点 | 同上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一、从法国哲学家丹纳(1828——1893)的《艺术哲学》相关论述看艺术的起源论 二、从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科学观看艺术的起源论。 三、二十世纪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 四、艺术与人性的和谐 五、艺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艺术化,艺术发展大众化。 六、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无 | |
备 注 |
授课章节 | 第二单元 艺术活动的本质 | |
教学目的 | 1.要求掌握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观点和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 2.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体会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特征。 本单元是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介绍的是艺术的本质问题。通过学习,应该正确理解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本质内容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从而全面把握艺术的本质。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艺术的社会本质 认识本质 审美本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同上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观点 二、艺术的本质及艺术生产理论探讨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艺术的形象性特征 二、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三、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无 | |
备 注 |
授课章节 | 第三单元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 | |
教学目的 | 本单元主要介绍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艺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构成因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实践产品,是“意象”的物态化,是“有意味的形式”。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什么是艺术作品 |
教学难点 | 理论的多元性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一、艺术语言 二、艺术形象 三、艺术意蕴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艺术典型 一、艺术典型的特征 二、意境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无 | |
备 注 |
授课章节 | 第四单元 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之大系 | |
教学目的 | 艺术的种类,自始就不是单一的,而且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愈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艺术的分类问题和各门艺术的特征,不但有利于对复杂的艺术系统进行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把握各门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本单元教学立足于梳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并整理其规律。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艺术的门类的多样性和划分 各门艺术的特征 |
教学难点 | 内容庞杂 压缩与取舍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一、建筑艺术 二、园林艺术 三、实用工艺 四、书法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绘画艺术 二、雕塑艺术 三、摄影艺术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造型性与直观性 二、瞬间性与永固性 三、再现性与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种类 一. 音乐艺术 二、舞蹈艺术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抒情性与表现性 二、表演性与形象性 三、节奏性与韵律性 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的种类 一、戏剧艺术 二、影视艺术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综合性与独特性 二、文学性与表演性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间接性与广阔性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三、结构性与语言美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进程性作业1 | |
备 注 |
授课章节 | 第五单元 艺术创作过程 | |
教学目的 | 在前面介绍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特征及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后,继续探讨和研究艺术自身的问题,如艺术心理定势、艺术直觉、艺术灵感的产生及其生理机制、艺术思维的特规律等。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或分析其他艺术作品时能充分理解创作所必须申发的审美意涵。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
教学难点 | 其间涉及的哲学意涵的讲授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三、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承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过程 一、艺术体验(艺术创作的准备)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传达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二、意识与无意识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进程性作业2 准备与选取 | |
备 注 | 参访目的 师生共同选择 |
授课章节 | 第六单元 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 | |
教学目的 | 这一单元主要是讲授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通过对这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中对“风格与流派”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
教学难点 | 取舍与提炼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四大领域与五位大家(参考教材作取舍)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进程性作业2 (筹备实践参访) | |
备 注 | 参访目的 师生共同选择 |
授课章节 | 第七单元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 |
教学目的 | 艺术接受(鉴赏与批评)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互渗的认识活动,其中艺术批评更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单元讲授多角度研究艺术时的审美提炼,使学生能全面把握和理解人类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将鉴赏与批评落实于实践 |
教学难点 | 外出实习较难管理 | |
教学方法 | 现场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四大领域与五位大家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进程性作业2 | |
备 注 | 由参访作业为基础,展开自身创作(进程性作业3) |
授课章节 | 第八单元 艺术家职责与修养 | |
教学目的 | 本单元通过解读艺术家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论述,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树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伟大抱负。 |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本章有总结+实践的双重性质,以创作落实“艺术家的主体性” |
教学难点 | 艺术实践的现实主义意义 | |
教学方法 | 实践案例教学法。 | |
教学内容 | 具体创作实践指导 | |
实 验 | 演示、讲解、 提问、练习。 | |
思考题及作业题 | 作业1:进程性作业3 | |
备 注 |
七、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
序号 | 实验名称 | 主要内容 | 实验 时数 | 实验类型 | 备注 |
1 | 外出观摩实践 | 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某次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特设展(不定具体日期) | 4 | 综合型 | 因我校地处偏远, 外出实习非常困难,具体时间必须机动 。 |
八、评价方式与成绩
总评构成(1+X) | 评价方式 | 占比 |
1 | 期末考试(开卷) | 60% |
X1 | 进程型作业(小论文,以学生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或艺术流派为主旨,创作一篇具有“文献综述”属性的介绍性论文,具体篇名自定。) | 10% |
X2 | 进程型作业(外出参访后提炼一篇具有学术鉴赏思维及艺术批评属性的参观报告,具体题目自拟) | 20% |
X3 | 进程型作业(不限主题,在“造型”“表情”“综合”“语言”四大门类中择其一,创作一篇/部/个具有审美感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 | 10% |
撰写:李艺冉 系主任审核: 审核时间:20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