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干货丨不受自我蒙蔽

时间:2023-05-04浏览:826设置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在直觉驱使下冲动做出的行为真的是正确的吗?今天,小心晴带来的心学干货教你不被自身蒙蔽。

一.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以往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就会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自己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比如你正在减肥,却忍不住吃了一顿大餐,吃完后安慰自己“偶尔吃一次没关系,不会长胖”,如此周而复始,你的减肥计划就会以失败告终。

由于认知失调,常常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证明这种行为是符合逻辑的从而降低内心的“负罪感”。但正因为如此,我们错失了改进自身的机会,一次一次纵容自己不断犯错,最终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当行为与认知产生偏差时,我们应当明辨是非、严于律己,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行为,避免一错再错。

  1. 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指为使自己或他人免于受窘或感到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它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人不敢或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受到攻击;二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一味维护自己的观点,只想让对方让步。由于习惯性防卫,使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一道屏障,阻碍了成员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共同学习。

习惯性防卫是人的本能,它并不可耻,但是它的存在常常导致无效沟通、影响团队进步,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当自己的观点被否定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并自我反思,分析对方的话是否有理,再进行自我修正或反驳。




  1. 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由于认知固有的局限或外在的动机歪曲某些原本正确的信息,使大多数人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例如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把责任给外界和他人

在总结自身问题时,我们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联系全局,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深入剖析,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从而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知。


  1. 关系场效应

关系场效应是指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1+1+1"大于3。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 ”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情况下的“1+1+1”却等于0了。

团队协作与个人决策两种工作方式各有千秋,领导者要善于观察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善用关系场效应,为成员分配适合他们自身的不同工作方式,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期心学干货的全部内容,小心晴愿你总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得四时明媚,赏鸟语花香。


文稿:心协新媒体中心洪艺菲

排版:心协新媒体中心郜文婷

审核:心协吉秋合 尚冰倩 林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