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丨见证军民鱼水情的筹款公函和收据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内陈列着红四军留下的筹款公函和筹款收据,这两件红色文物见证了苏区群众支持革命战争、支援红军的深情厚谊。
筹款公函质地为毛边纸,长27.4厘米,宽31.2厘米,全文180字,毛笔竖行书写,字体清朗俊秀。函右上角盖有“红军第四军之印”,直径8.2厘米,篆体阳刻圆形公章。落款从右至左处分别盖有“朱德之印”“毛泽东印”,隶书阳刻,边长2厘米,两方印章均为隶书阳刻,风格峻朗。另一件是筹款收据,质地为毛边纸,全文36字,毛笔竖行书写,长29.8厘米,宽17.3厘米。
1955年6月,宁都县对坐落于宁都县城胜利路45号的县剧院进行改建,当木工拆卸下进门右侧第一根柱头时,他照例敲击检测,在敲击至该柱体离地面约1.7米处时,发现有一小块部位发出空洞的声响。木工感到奇怪,用斧头在空洞声处再用力地敲了一下,只见柱体表面油漆剥落,出现4寸见方的嵌缝。他用凿子小心翼翼地撬开镶嵌的木板,看到一个巴掌大的纸包,纸包内有两张纸。他展开一看,是一张公函和一张收据。经仔细辨认后,公函竟为朱德、毛泽东分别以红军第四军军长、党代表名义联名写给宁都县招待处请代筹军需款项的筹款公函,落款时间为2月13日;另一张是红军第四军军需处长范树德写给宁都招待处的筹款收据,落款时间为2月14日。
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2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乘着大柏地战斗胜利的喜悦,第一次踏上了宁都这块红土地。
曾晨英说,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宁都人民真心支援红军,大力支持革命。当时的宁都县城只有四五千人,但是宁都人民倾其所有,全力支援红军,不到一天的工夫,就筹得大洋5500元,比计划还多筹得500元。另外筹得草鞋、袜子7000双,白布300匹。
这期间,因为有了充足的军需补充,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困顿一扫而光,全军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士气大振。1929年2月14日,3000多名红四军指战员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精神抖擞地向着宁都北部和吉安东固前进。
文物穿越浩瀚历史,烛光点亮光明未来。如今,这两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走过了95年历史岁月,它见证了红军转战赣南途中在宁都筹款的方略,见证了红军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更见证了党和红军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征程中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