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302《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时间:2023-05-31浏览:10设置

SJQU-QR-JW-026A0



【传播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30302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传播学新闻学、新媒体、传播艺术、传播围棋、广告学、秘书学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传播学原理》第三版,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参考书目【《传播学概论》,胡正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娱乐至死》,波兹曼著,章艳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波斯特著,范静晔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课程网站网址:

https://elearning.gench.edu.cn:8443/webapps/bb-group-mgmt-LEARN/execute/groupInventoryList?course_id=_14346_1&mode=cpview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它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的作用。

 本课程系统讲授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形态,以及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于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包括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效果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运用。

 本科共计32课时,均为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传播技巧,明确传播与信息、传播与符号的关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今后在实践中自主运用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创新能力。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合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







四、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教与学方式

评价方式

1

LO31

掌握关于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期终闭卷考

根据学生回答试卷情况,评判成绩

2

LO413

爱岗敬业:了解与传播学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本专业就业岗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媒介的社会功能。在学习和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具备大众传播从业者的专业主义精神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案例与讨论

随堂考察、综合评价

3

LO612

在小组项目报告中,能够使用适合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判断与整合,形成对热点传播事件或现象的分析

课堂上讲解小组项目报告要求,师生沟通与交流

小组课堂展示



五、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计32学时,理论课时是32学时

绪论  传播学是什么(理论课时:2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播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导入传播的三种定义:共享说、劝服说、刺激说。通过比较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培养目的和课程设置,让学生知道传播学作为新兴学科,其跨学科性,以及在社会的运用前景。(理论课时:2

第一单元  传播的基本概念 (理论课时:4

 让学生识记传播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其含义:信息、讯息、知识;通过讲解,学生知道信息的特点与分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材料,让学生理解人类传播的符号系统、意义及其表达(理论课时:2

 介绍传播的基本类型,学生需理解传播的四大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了解每种传播类型的特征与应用。(理论课时:2

第二单元  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理论课时:6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经历的不同阶段,学生知道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了解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的特点,代表性事件、人物和影响,分析印刷术发明的意义。(理论课时:2

 结合案例,讲解大众传播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知道传统媒体时期,报纸、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了解代表性媒体、事件及影响等(理论课时:2

 结合重点案例,讲解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分析新媒体发展的不同类别及影响。介绍麦卢汉的媒介理论,学生理解其意义并能分析媒介技术发展为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理论课时:2

单元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理论课时:6

 了解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线性模式、循环模式、社会系统模式。通过讲解,学生知道线性模式,包括5W模式、香农模式的画法,理解其意义并能阐释之。介绍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学生掌握其画法,理解其意义并能阐释之。通过介绍,学生了解几种经典的社会系统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及德弗勒模式。(理论课时:2

 介绍传播的正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斯的补充;施拉姆的四功能说。运用案例教学法,介绍传播的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的负功能说。以看图识地名等小游戏为引导,介绍李普曼的重要学说:两个世界与拟态环境,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理论课时:2

 运用大众传播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结合拉斯韦尔的5W线性传播模式,进行主题为“地域文化传播”的调查形成研究结果并进行项目汇报。(理论课时:2

单元  传播之学(理论课时:4

 介绍传播学的创建者、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的人生经历及主要功绩,包括创立传播学、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开创新的传播学研究领域等。通过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传播学在美国诞生,其条件是什么。(理论课时:2

 运用多种材料,介绍传播学四大先驱的生平和贡献。介绍拉斯韦尔的研究经历与成果:5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的观点、内容分析法。介绍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介绍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和调查研究法。介绍霍夫兰的效果研究。(理论课时:2

第五单元  大众传播的自由与社会控制(理论课时:4

 介绍自由的定义,运用案例教学法,与学生探讨“美国式自由”的真正含义。介绍施拉姆等人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理论课时:2

 结合案例,介绍社会控制中的“获知权”、“接近权”等,学生还需理解大众传播的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如行政控制、法律控制、利益控制。与学生共同分析媒介自律的途径,如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课时:2

第六单元  大众传播的受众与效果(理论课时:6

 理解受众的定义、特征、分类、动机、选择性心理。介绍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强效果论、弱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知道其代表性理论。(理论课时:2

 结合相关案例,介绍经典效果研究:枪弹论、佩恩基金会系列研究、二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根据教师安排,让学生在接收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对媒介内容进行分析。(理论课时:2

 介绍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定量研究(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学生自行分选择近期社会热点,收集材料和数据,运用相关传播学原理,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分析传播事件或现象(理论课时:2

七、评价方式与成绩


总评构成(1+X

评价方式

占比

1

期终闭卷考,以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传播学知识点和核心理论的掌握情况

45%

X1

线上阶段性练习(学习通)

15%

X2

个人小论文选择一个传播学相关的主题,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形成小论文

20%

X3

小组作业:学生自行分组并选择近期社会热点,收集材料和数据,运用相关传播学原理,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分析该传播事件或现象

20%




 撰写人:金晶            系主任审核签名:沈慧萍

 审核时间:2023.2



返回原图
/